- +1
從《平原上的摩西》到《我的阿勒泰》,迷你劇如何拓荒|對話齊康
今年上半年評分最高的電視劇是僅有8集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在超過24萬人打分的情況下,依舊拿到8.9的高分。“散文詩一樣的風格,電影一樣的質感”,獨具一格的觀劇體驗讓觀眾們將《我的阿勒泰》稱為“散文劇”,用戶的良好反饋也讓市場注意到“迷你劇”這一內容產品形式。
《我的阿勒泰》劇照(圖源:豆瓣)去年年初上映的《平原上的摩西》第一次嘗試了迷你劇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從《平原上的摩西》到《我的阿勒泰》,兩部迷你劇背后都有一個名字——齊康。作為《我的阿勒泰》《平原上的摩西》的制片人、愛奇藝燦然工作室總經理,齊康早年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曾參與包括《藍色骨頭》《棒!少年》在內的多部電影制作。對內容產品形式的追尋,齊康遠比觀眾想象的更早,2017年大熱的12集懸疑題材網劇《無證之罪》也出自其手,這在當時以20集為主的懸疑短劇中顯得格外突出。
《無證之罪》劇照(圖源:豆瓣)《無證之罪》《平原上的摩西》《我的阿勒泰》三部作品都帶有強烈的作者性與調性風格,這一方面或許來自創作者們自由而緊密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與制作人的審美取向有關。在這次對談中,齊康不止一次將迷你劇創作與電影相聯系。齊康認為,盡管內容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追求情感、表達情感。雖然在創作上與觀眾進行了良好鏈接,但在市場發展上,迷你劇仍面臨IP開發、供給不足、曝光周期較短等各種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毒眸(id:DumoreDumou)與齊康展開對談。以下為毒眸(id:DumoreDumou)與齊康的對談實錄:
毒眸:最開始做迷你劇的時候,你對市場有著怎樣的的判斷與預期?
齊康:充滿未知。前期投資需要非常謹慎、合理地規劃成本,體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小,要讓創意得到真正落地與展現。因此我們會在制片層面想很多辦法讓成本使用更有效率。創作層面也會不斷思考,迷你劇的題材、內容形態和其他內容產品相比到底有哪些差異?以及它給觀眾帶來的滿足感到底是什么?
毒眸:《平原上的摩西》和《我的阿勒泰》兩部作品都有非常強的作者性與審美調性,這可以被視作一種“差異性”嗎?
齊康:我們會考量。一方面就像前面說的,我們會考慮迷你劇和長劇或者12集短劇的差異性到底在哪?表現手法有哪些差異?這就會讓我們的作品有非常強烈的風格化呈現。另一方面,在表達層面上,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元的價值內核。
毒眸:一個問題是,不管是原著作者還是劇集導演,創作者們的個人風格都非常強烈。最終到一部劇集里,如何達成調性的一致?
齊康:首先我們還是尊重內容以及它的表達基底。雖然兩個項目的來源和起始點有一些差異,比如《平原上的摩西》是我先看到的小說,我會想,在我的想象中它的表達內核是什么?它的氣質是什么?我覺得哪個導演更適合?就找朋友去引薦,找到大磊導演,大磊導演恰好也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大家一拍即合就去創作。
《我的阿勒泰》是導演滕叢叢先發現的李娟老師的作品,她找到我,我再去想這里面有哪些東西是觸動我的?創作者們想要的方向是否是可以被保護的,或者說是否適合堅定去做的?我們要實現的目標是否一致?大家再一起去碰。
盡管項目來源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基于文本、導演、主創、制片人以及我們背后的公司體系對創作者的尊重、對故事的尊重。實現路徑不同,但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毒眸:如果用三個關鍵詞形容《我的阿勒泰》和《平原上的摩西》這種“底層的東西”,會是什么?
齊康:《我的阿勒泰》是樂觀、善意、從容,多一些憧憬,《平原上的摩西》則是一個傷感的故事,它包含著對逝去童年的眷戀,對于純真消逝的傷感,以及人與人之間很難達成真正理解的傷感,人總是對很多情誼后知后覺,當你參透的時候,人已經“天各一方”,這是遺憾而傷感的。
毒眸:《我的阿勒泰》和《平原上的摩西》從觀感上看都有一種“感性氛圍”和“詩意”,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去平衡這種感性?
齊康:謝謝你的這種感受。我想我們或許沒有刻意去做平衡。在咱們的文學傳統中,詩詞在各種文體中占比非常大,而這種文體本身是浪漫化的,充滿感性的。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受到這種文學形式的影響,或許在潛意識就形成了追求含蓄、浪漫的表達方式。這兩部作品的原作本身文學屬性就很強、充滿了詩意,導演們、編劇們的文學底蘊也很足,雖然他們的故事基礎、類型形態不一樣,但最終審美和氣息上會有相似。
毒眸:你覺得現在的迷你劇用戶,或者說更容易接受迷你劇的用戶,他們是否有一些需求或者喜好上的變化?
齊康: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或許總是很匆忙、很焦慮,注意力變得更寶貴,也越來越有見識,我們希望更尊重觀眾的時間和精力,希望觀眾看到我們做的內容時候,得想辦法獲得觀眾的注意力,給觀眾在思想和審美上的滿足感,這不容易。
毒眸:你覺得迷你劇站在長劇和電影的中間地帶里嗎?
齊康:麥克盧漢的經典理論是“媒介即信息/內容”。劇集本身就是電影藝術隨著數字化發展、傳輸手段發展派生而來的一門藝術,隨著諸如降噪耳機、投影、VR眼鏡等終端技術的發展,劇集形態也要進化,或許”迷你劇“不僅僅是藝術形態的創新,更是科技進步的產物。
毒眸:那你覺得迷你劇未來會有哪些新方向?
齊康:題材、類型會越來越多元。本質上還是往電影本源那去找,好萊塢現在就已經將類型片進行分類,動作、懸疑、愛情、驚悚,這些都有可能是未來迷你劇的方向,未來出現仙俠題材的迷你劇也不是不可能。隨著媒介的變化,內容產品的形態也會不斷改變。
毒眸:你覺得和相對成熟的海外市場相比,國產迷你劇還有哪些成長空間?
齊康:我們對于類型的探索可以進一步打開想象空間,敘事技巧上的精進程度、成熟程度也有提升空間,以及工業化水準我們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進步空間。任何地區的內容都有各自的創作沃土,不同沃土的養分是不一樣的。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有我們獨特的人文風貌、歷史風貌,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創作源泉。我們的社會經歷了高速發展,這種體驗以及相對應帶來的‘滿足感’,我認為是其他國家的創作者很難普遍體驗到的。
毒眸:你覺得《我的阿勒泰》算是擁有這種“獨特性”的作品嗎?
齊康:當然是,因為它發生在中國,有我們獨特的地域風貌與故事內涵。但我們所表達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這是一個講述是人生的回望,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難免產生困頓,如何再次獲取動力的故事。和用戶的國別、民族沒有關系,這是一個普世的故事,也共同指向一個哲學基本命題,”我從哪里來“。
毒眸: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以現在市場出來的這幾部迷你劇為例,投入都非常大,劇集的招商及商業化回饋效果如何?
齊康:我們商業化的主要來源是會員、廣告和版權三個維度。從這三個維度來看,這兩部片子都在尋求商業和藝術的平衡,探索的效果較為顯著。
毒眸:有沒有想過這種高投入、長周期的內容產品可能會帶來供給不足的問題?
齊康:還是要依靠市場調節。初期迷你劇的商業模式也許沒有那么成熟,從業者們也就不愿意來做迷你劇。但隨著商業模式一步步走向成熟,會吸引行業里越來越多的人制作迷你劇,產能也會進一步提升。12集網劇沒出現的時候,大家也都是在做長劇,當有了越來越多成功案例的時候,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進來。與之伴隨的是制作工業化的逐步提升,越來越專業、科學。
毒眸: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延長迷你劇的“長尾效應”?
齊康:雖然可能從觀眾的角度三四天就更完一部迷你劇,但實際上一部迷你劇可以達到一個月左右甚至更長的持續曝光。比如《平原上的摩西》是在春節前上線的,春節檔的內容作品很多,但由于它的獨特性,春節后近一個月觀眾、業內同仁還在持續談論它,而《我的阿勒泰》借助”文旅聯動“的效應,5月7日上線至今近2個月,它依舊在豆瓣的實時熱門榜單上。當然,迷你劇的宣發目前確實是一個難題,我們也在持續探索新產品的效能邊界,目前迷你劇主要還是用傳統長劇熱播期的概念與方式進行宣傳,是否迷你劇的宣傳角度需要從已有的宣傳模式中解放出來,這些都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
毒眸:愛奇藝接下來對迷你劇還有哪些具體規劃?
齊康:愛奇藝開設了“微塵劇場”,從內容上會更關注普通人、關照普通人的現實情感,從形態上更加鼓勵風格化強烈的迷你劇內容創作。
毒眸:在具體的 IP 選擇上面會有變化嗎?你自己最近有什么看中的或者比較傾向的類型?
齊康: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還是看內容本質,什么題材適合形態去表達,就用什么形式,創新成功帶來喜悅,但不太會讓讓我們有太大本質上的變化,因為我們很清楚任何創新的成功,都是一個體系的成功,而不是個體的成功。兩部作品都得益于愛奇藝的企業文化、創新文化、創作者文化,領導們的膽識和包容,以及強大的中臺系統,科學性、專業性、體系化,才會促成個體或單品的成功。關于類型傾向,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有現實情感抓手的內容。
毒眸:如果再做下一部迷你劇的話,還會特別有電影的那種感覺或質感嗎?
齊康: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我還是想回到“電影是什么”的思考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