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解釋城市|城市網絡中“富人俱樂部”成因及如何測度?
【編者的話】
無論是城市網絡中的模體還是小集團,都是城市網絡的社群結構。在城市網絡中的所有社群中,一批頂尖城市所形成的“富人俱樂部”社群尤其受人關注,這些城市往往主導著網絡的規則和秩序,也代表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本期解釋城市,筆者將介紹城市網絡中的“富人俱樂部”現象。

美國著名文化批判家保羅·福賽爾(Paul Fussell)在其暢銷書《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中把最富裕的社會上層稱之為“看不見的頂層”,這些頂層會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層,這便是富人俱樂部。
一、城市網絡中的富人俱樂部:大城市間的互動合作
在城市網絡中,一些具有較高中心性和連通性的節點城市更傾向結網,這種以資源和影響力為紐帶形成的城市互動關系往往能夠超越空間距離的限制。中國的高鐵所聯系的城市網絡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只要進入任何一個中心城市(比如省會城市、直轄市或者一些副省級城市)的高鐵站,幾乎都能找到開往另外一個中心城市的直達列車。尤其是連接上海和北京的京滬高鐵(單向)每日接近50趟,聯系強度遠高于任何兩個距離1000公里以上的城市。大城市間的直達班次要多于大城市與小城市間的直達班次。這其實也構成了城市網絡的基本邏輯:一些重要節點城市之間高度關聯,構成了城市網絡的骨干,再由這些節點城市逐步向周邊的中小城市蔓延,形成“毛細血管”一樣的分支,這樣的骨干網絡便是保羅·福賽爾的“富人俱樂部”。
在以企業為紐帶的城市總部-分支網絡中也同樣如此。比如總部在東京的上市企業大概率會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卻沒有選擇本國內距離更近的其他城市。總部在北京的上市企業最喜歡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也沒有最優先選擇京津冀的其他城市作為分支機構駐地。此外,倫敦-休斯頓、東京-倫敦、東京-紐約、北京-深圳,這些城市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都市。這些大都市間本質上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富人俱樂部”,主導著全球城市間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流動。

圖1 這些城市的公司更喜歡在哪些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注:第一個城市是總部所在城市,第二個城市是分支機構所在城市,數據表明市值最高的100家企業有多少在該城市設立分支機構。)
數據來源:筆者根據BvD數據庫2022年數據計算整理。
二、城市網絡中“富人俱樂部”是如何被測度的
在城市網絡中,計算和測度是否存在著“富人俱樂部”現象相對簡單。只需要劃定一個“富人”標準,通常根據城市的度中心性來劃分是否是“富人”,比如度中心性超過一定的數量被定義為“富人”。然后看看這些“富人”之間實際的聯系數(即連邊數量)與理論的最大聯系數(數學上,如果有n個“富人”,則理論上最多會有n(n-1)/2個連邊)的比值。比值越接近于1,則“富人俱樂部”現象越明顯。
有學者研究了中國人口流動構成的城市網絡中的“富人俱樂部”現象。總體來看,中國城市人口流動網絡有明顯的“富人俱樂部”特征,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這5座城市是中國城市網絡中“看不見的頂層”,人口在這五個城市間的相互流動的規模或頻次甚至會超過這些城市與其周邊城市間的人口流動。此外,在一些局部的區域中,也發現有明顯的“富人俱樂部”現象。由此可見,“富人俱樂部”是城市網絡的基本特征之一。
三、城市網絡中“富人俱樂部”的三種動因
城市網絡中的“富人俱樂部”本質上代表了那些大都市對外拓展關系時的一種偏好和選擇,是城市“向上社交”的一種直觀表達。
一般來說,主要由三個方面因素決定的:
一是“富人”擁有的特殊資源。城市網絡中的那些國際大都市往往就是“富人俱樂部”中的“富人”,這些城市往往具備一般城市不具備的特殊功能,比如全球離岸資源配置功能,全球金融中心功能等。城市網絡中的“富人俱樂部”本質上說明這些大都市才能參與的資源配置群體,資源和功能壁壘的存在讓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二是“富人”間合作擁有的更多機會和更高的效率。即使部分相同的功能和資源,這些大都市由于人口、土地和政策等方面的優勢,也擁有比一般城市更多的合作機遇。因此,經濟方面的互動會優先在大城市間形成。
三是可能會產生更低的成本。盡管大城市如果與其周邊的小城市加強合作會降低其成本,但是在一些重要領域,比如技術研發共享、規模化的產業集群互動等方面,大城市間的合作與互動可能以較低的成本產生較高價值的產出。此外,大城市間合作的“試錯成本”“搜尋成本”會更低。
當然,“富人俱樂部”內并不能滿足“富人”的所有需求、解決“富人”的所有問題。全球城市網絡中大都市與一些中小城市的連接與互動(也被稱之為Feeder連接)同樣占據相當的比重。但“富人俱樂部”代表了全球城市網絡中的一種主導規則和秩序,也代表了一些重要的資源在全球大都市范圍內是如何流動和被配置的。
參考文獻
[1] Ruoxin Zhu, Yujing Wang, Diao Lin, Michael Jendryke, Mingxia Xie, Jianzhong Guo, Liqiu Meng. Exploring the rich-club characteristic in internal mig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Chunyun migration,Cities,2021(114):103198
-----
“解釋城市”專欄由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戴躍華博士主持,關注城市科學發展的前沿趨勢,解釋城市科學以及城市中人類行為動力學的一般特征和規律,探究利用前沿城市科學理論優化城市治理的路徑和方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