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內首款破局性AI開發工具,中國電信星辰軟件工廠重磅發布!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軟件開發無疑是推動各類創新的關鍵。然而,開發一款軟件,需要需求分析,系統架構設計,微服務開發、系統測試和運維保障系統等大量環節。尤其對于中小型企業和初創公司來說,這些問題尤為顯著。
當前的軟件開發通常需要產品經理的籌備規劃,運營人員的市場推廣,以及前端、后端和測試工程師團隊的多方協作、各司其職。但這種模式往往面臨流程復雜和開發成本昂貴等諸多挑戰。因此,如何有效解決這些痛點,讓軟件開發變得更加高效、精準、無憂,成為眾多軟件開發企業和開發者面臨的難題。
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4)中國電信星辰人工智能生態論壇上,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發布了一款名為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的新產品,將革新這一傳統模式:利用最新的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自動生成前后端代碼,并進行自主測試和糾錯,形成軟件開發的全自動流水線。用戶僅需簡單寫下產品文檔,大模型可根據文檔內容生成代碼,在軟件工廠內一鍵部署并上線。
在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的支持下,軟件開發將不再需要手動編寫復雜的界面代碼,也不必再為數據處理和邏輯實現而煩惱,更不用再為繁瑣的測試用例頭疼。所有的這些工作,都由軟件工廠來完成。
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從開發流程革新、代碼可控生成、交互模式升級構建了三大核心能力:
面向文檔開發的協同新流程,非軟件開發人員也能參與
軟件開發流程涉及不同崗位的人員,如何實現產品研發需求的無損傳遞,保證參與者對項目需求理解的一致性,是實現優秀應用開發的前提條件。
針對該問題,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提出文檔即工程的軟件開發新范式。使用更接近日常語言的項目文檔來作為軟件開發的核心,通過撰寫文檔來實現開發,隱去代碼編寫過程,簡化軟件開發流程;同時使非軟件開發人員也可以直接參與到項目開發進程中,加速需求傳遞與協同開發。
面向文檔的開發范式使得用戶能夠專注于核心業務邏輯的實現,而不是繁瑣的編碼和調試。
自研多模態代碼生成大模型,實現從項目文檔到項目代碼的穩定生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如何保證大語言模型生成代碼的健壯性、可控性與可維護性,是實現生成項目穩定運行的基礎。
為實現上述目標,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提出代碼基元的概念,從海量代碼抽取最小方法單元,實現代碼模塊間的關系解耦,有效改善大模型生成代碼的可維護性;同時面向標準庫構建調用規范知識,實現了代碼的可控生成,提高了開發效率。
代碼基元概念的引入,為大模型生成規范代碼建立了約束,實現了從項目文檔到項目代碼的快速、穩定生成。
大模型編程交互新模式,真正做到所寫即所得
當前大多數代碼生成產品,依舊是以對話模式為主,僅僅在開發流程中扮演輔助角色,同時受限于對話Token上限,無法支撐項目級別的代碼生成、部署與維護迭代。
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結合軟開流程特點,設計了大模型編程交互新模式,用戶無需直接與大模型溝通,只需要關心產品需求與描述文檔撰寫,跟隨軟件工廠的步驟指引即可完成軟件開發、測試與部署,真正做到所寫即所得。
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提供了項目級別的協作與管理能力,為軟件開發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協助推動項目快速開發迭代。
大模型浪潮下,中國電信快速推進大模型在軟件開發領域落地應用
在大模型和AI技術領域,中國電信有長期積累與多方面布局。目前,中國電信已經組建了一支近800人的研發團隊,由中國電信CTO、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長李學龍教授牽頭,不斷開展基礎、前沿研究。
目前,中國電信已打造出基礎模型+行業模型+應用模型的布局,除了自研本身,還采取生態合作的方式,聯合頭部生態構建了涵蓋教育、政務、應急等20多個行業大模型,覆蓋全行業500多個應用場景。
在數據方面,已經完成了超500TB文本數據、12億張圖文數據、PB級視頻數據的積累。
而且,中國電信擁有豐富的產線業務與龐大的客戶基礎作為落地基底,以及豐富的2C、2H、2B的信息服務經驗,能夠更快地推動大模型在各個領域的落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了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中國電信還先后發布了星辰AI大模型、行業大模型、星辰語音大模型、大模型生產應用流水線“慧聚”等多個基礎大模型和落地應用產品。
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的發布,推動了多模態大模型在軟件開發領域的落地應用。同時,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也在論壇上正式揭牌,由AI領域Fellow大滿貫科學家李學龍擔任院長。TeleAI將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人工智能未來發展趨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積極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央企在AI領域的主力軍作用,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中國電信的AI之路,是讓技術更加扎實,應用茁壯發芽,生態向上開花。以此為基礎,AI才能生長為參天大樹,變為棟梁之材。也只有如此,時代對智能的呼喚才能變為現實,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夠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源泉,助力我國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