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8電影公司回顧:傳統“五大”遇冷,行業進入洗牌期
影視寒冬似乎比想象之中的更冷一些!
范冰冰事件之后,每一個影視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過。在上市電影公司中,被卷入輿論風暴的華誼兄弟股價暴跌;光線清空新麗傳媒股份保障業績;印紀傳媒、文投控股都經歷了高管動蕩,前三季度凈利分別下降253.72%、93.34%等。
在傳統電影公司集體遇冷之時,業內新勢力迎來彎道超車之機。在今年的各個檔期,多個電影爆款都由新興的電影公司主控。比如《我不是藥神》的主控方壞猴子影業,《一出好戲》的主控方瀚納影視,《西虹市首富》的主控方西虹市影視等。
然而即便如此,能夠實現彎道超車的公司還是少數,隨著電影行業的泡沫被不斷擠出,更多中小型電影公司將面臨的很可能是被行業淘汰的命運。今年以來,中匯影視、金色傳媒、盛天傳媒等多家影視公司已經從新三板摘牌,霍爾果斯等“避稅天堂”也紛紛上演影視公司大逃亡。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一兩年,影視行業的“倒閉潮”恐怕在所難免。5家公司凈利下降,發展各陷困境
從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的7家上市電影公司的財報數據來看,在2018年前三季度中,有5家公司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負增長。而在凈利同比增長的3家公司中,萬達電影僅以0.31%的微弱變化與上年幾乎持平,而增幅最大的光線傳媒主要依賴出售新麗傳媒的資產收入,而其扣非凈利潤為3.95億,同比增長-12.85%。也就是說,光線傳媒主營的影視業務凈利同樣同比下降。
整體來看,上市電影公司的業績整體表現不佳,幾乎每個公司都面臨不同的發展困境,但主要集中在稅改壓力加劇、現金流吃緊、高管動蕩三個方面。1、從范冰冰事件到稅改風暴
范冰冰事件之后,整個行業被稅改風暴席卷。其中,與范冰冰離得更近的華誼兄弟被卷入輿論風暴的中心地帶,在整體飄綠的股市中,股價受挫更為嚴重。2015年時,華誼兄弟市值一度達到將近900億,如今市值已跌至138億,下降約80%左右。
除了華誼兄弟,多家影視公司都受到稅改政策波及。印紀傳媒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在報告期內應交稅費較年初下降了52.78%,主要原因是公司2016年7月在新疆霍爾果斯所得稅優惠地區設立子公司從事影視投資等業務,取得的利潤免交所得稅從而應交所得稅下降所致。盡管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在財報中點明稅收“紅利”,但多家公司確實都在霍爾果斯、喀什等“避稅天堂”設立有子公司。那么,隨著多個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再,公司需要繳納的稅款也將進一步上漲,利潤隨之收窄,各公司財報或將更加難看。
2、現金流吃緊
寒冬之下,注入影視行業的熱錢越來越少,不少影視公司的融資額大幅下降。例如,萬達電影的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因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98億元,同比下降201.32%。同樣,華誼兄弟的此項現金流凈額為-9.7億元,同比下降 167.75%。除了融資艱難,影視公司自身的現金流也并不健康。
今年3月11日,光線傳媒宣布以人民幣33.1704億元的對價將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20%的股份出售給騰訊,本次交易后,光線傳媒將不再持有新麗傳媒的股份。然而,即便出售新麗傳媒讓公司的業績大幅增長,但光線的現金流仍舊為負。光線傳媒三季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99億元,同比下降1569.34%。
現金流凈額同樣降幅巨大的還有印紀傳媒,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45億,同比下降14356.35%。頭部影視公司尚且如此,整個行業的資金困境也可以想見。3、股權凍結、高管動蕩
2018年以來,影視公司的高管離職、公司易主的消息不斷出現,行業步入寒冬也加速了更多人的逃離。
其中,印紀傳媒已經遭到超過10次的監管問詢,涉及業績、高管離職、股東股份質押觸及平倉線、債券違約等多個方面。據了解,印紀傳媒前財務總監、董秘(均兼任董事)等公司高層已相繼離職。今年以來,公司第一大股東肖文革累計套現約24億元,似乎也是為“離場”做準備。目前,肖文革、第二大股東印紀華城分別持有7.79億股和2.19億股,全部處于質押并司法凍結的狀態。
此外,今年4月,文投控股的掌舵人綦建虹宣布離職。作為文投綁定成龍的牽線人,綦建虹離開之后,成龍出走文投控股的傳言也越來越多,公司的業績一路陡轉直下。而在9月4日,文投控股發布公告稱,其第二大股東耀萊文化所持有公司28221.2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被輪候凍結,及2108.68萬股限售流通股被凍結,凍結期限均長達3年。多面動蕩之下,文投控股的前景恐怕并不利好。
整體來看,上市電影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各有各的難處”。然而,正當老牌電影公司面臨發展困境之時,業內新興勢力暗流涌動,開始不斷沖擊傳統電影市場的“五大”格局。傳統“五大”面臨洗牌 行業新勢力借機彎道超車
2011年,為了對標好萊塢“六大”公司,國內首次提出了民營“五大”電影公司的概念。2015年,“五大”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巔峰時期。據統計,在當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國產真人電影中,有8部影片出自民營“五大”之手。然而之后,“五大”公司盡管發展軌跡各有不同,但都走起了下坡路。
萬達電影和樂視網都希望把自己的影視公司裝入上市公司,以完善自己的產業鏈布局,但相繼遇阻。其中,萬達電影直到今年才發布了第三次收購萬達影視的方案,而收購標的萬達影視在剝離了傳奇影業后,估值兩次下調,較最初的收購方案縮水260億元。樂視影業由于受到樂視網風波牽連,改名為樂創文娛后,競爭力更是大不如前。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市值不斷縮水,業績表現也不樂觀。華誼兄弟2016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8.08億元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7.21%,是公司上市以來業績首次出現下滑,扣非凈利潤則為-4018萬。而在2017年,光線的扣非凈利潤也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下降。
博納影業赴美上市雖風光一時,但也因此錯開了國內的資本市場紅利期,同時,美國股市整體低迷,博納影業的股價長期低于IPO發行價,被迫回國時市值已跌至50億元左右。不過,在追趕上市公司的近兩年,“博納式主旋律”電影在國內不斷開拓市場,根據2017年萬達電影3億元入股博納(持股1.875%)的數據來看,博納當時的估值已達到160億左右。
除了傳統“五大”內部座次不斷更迭外,業內新勢力的涌入也在加速行業進入洗牌期。據統計,在2018年全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國產真人電影中,僅有《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前任3》出自傳統“五大”之手,三部影片還都聚集在賀歲檔和春節檔兩大票房收割能力最強的檔期。與其巔峰時的票房表現相比,難免讓人唏噓。
相比之下,新興電影公司頻繁出現在今年的爆款影片背后。例如,去年保底《戰狼2》(56.83億)的北京文化今年再次押中《我不是藥神》(30.99億)《無名之輩》(7.85億)兩部爆款。反應在業績表現上,北京文化在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上漲144%。而在今年12月6日的公告中,北京文化宣布截至2018年12月4日,公司來源于《無名之輩》的票房收益約為6000萬元-7000萬元。
另外,在今年五一檔,票房拔得頭籌的電影《后來的我們》主控方為寧浩、徐崢持股的歡喜傳媒。5月18日,《超時空同居》以黑馬形態出現,拿到近9億票房,盡管光線傳媒參與了影片的出品及發行,但其主控方為徐崢控股的真樂道文化。到了暑期檔,率先掀起高潮的影片《我不是藥神》由寧浩控股的壞猴子影業主控。之后的《西虹市首富》背后則是西虹市影視和開心麻花。再到《一出好戲》,其主控方為黃渤控股的上海瀚納影視。
整體來看,今年的爆款影片都直接戳中了觀眾的情感HIGH點或社會痛點,引發人們共情,進而轉化為口碑和票房。由此可見,對于業內新興電影公司而言,它們的資金實力或許不如傳統“五大”,但它們若能更了解年輕市場,精準把握用戶思維,快速捕捉到市場的變化風向,那么,實現彎道超車,躋身頭部電影公司并非沒有機會。而彎道超車必將加速行業洗牌,傳統電影公司也將面臨更多威脅。中小企業將陷入倒閉潮 寒冬加速行業進入良性競爭時代
當然,能夠在洗牌期站穩腳跟的公司畢竟是少數。在行業寒冬之下,稅改風暴愈演愈烈、政策不斷收緊、業內現金流受阻,電影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傳統電影公司經過多年發展,有一定的實力沉淀以抵御“風暴”;新勢力對市場敏銳洞察,也可從中分一杯羹;但對于更多中小型電影公司而言,隨著電影行業的泡沫被不斷擠出,它們將面臨的很可能是被行業淘汰的命運。
今年上半年,嘉行傳媒和基美影業先后摘牌新三板。到了下半年,又有德納影業、原石文化、銳風行、唯眾傳媒、中匯影視、金色傳媒、盛天傳媒等多家影視公司摘牌,紛紛逃離新三板。而在新三板留下的影視公司日子也不好過。據統計,2018年以來,新三板100余家影視公司中只有9家公司拿到融資,總額僅3.1億元,與行業野蠻生長期時“分分鐘拿到投資”的境況大相徑庭。
另外,明星資本也開始遇冷。不少明星先后逃離新三板、卸任公司法人。隨著新的稅收政策推出,影視公司也開始上演“避稅天堂大逃亡”。據統計,今年6月至10月期間,在霍爾果斯注冊的影視公司中有上百家公司已經申請注銷。在大面積的注銷潮之下,今年10月,影視公司的注銷通道被關閉,已經注銷的公司也需要按規定補繳稅款。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補稅工作的完成,注銷通道再度開啟,還將迎來更大面積的公司逃亡。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今年上海電影節上便直言:“資本正在撤離影視市場,在未來一兩年,會有幾千家影視公司倒閉。”影視行業的“倒閉潮”也將進一步過濾以“撈錢”為目的的公司,加速行業凈化和良性競爭時代的到來。熱錢涌入電影行業帶來的繁榮只是假象,泡沫被戳破之后,行業才能再進一步。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認為當市場冷靜后,反而可以更專注于內容,“其實有錢和沒錢,跟電影的質量一毛錢關系都沒有。”樂創文娛總裁張昭也指出:“做內容的人,沒有那么容易被資本打倒,我們這個行業要渡過難關,不需要很多錢,只要我們認真做好內容。”
整體來看,寒冬之下,電影行業雖然人人自危,但寒冬也給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注入一劑鎮定劑。隨著影片不斷向好內容、高品質回歸,市場也將在商業與藝術兩方面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電影市場正在從粗放式發展的時代進入精細化發展的階段,最終留下的才是行業需要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