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是什么?周幽王:咱要戲耍諸侯,何須烽火啊?
自古以來,對于西周滅亡,人們往往把責任歸咎于周幽王的昏庸。但筆者認為,這位末代君主的真實水平要遠比想象的厲害得多。
一、平王東遷還是幽王東遷?
史書上一直把平王東遷作為兩周歷史的分水嶺。但其實最早東遷的不是平王而是幽王。早在幽王時期,周人就已經開始成建制大規模地往洛陽盆地遷徙。
在周幽王統治的第二年,關中地區發生了一件史詩級別的大事件:二年(辛酉,晉文侯元年),涇、渭、洛竭,岐山崩。就是說,涇河、洛河、渭河是關中三條最大的水脈。這三條河流的枯竭對于關中農業的打擊是致命的,這地方已經沒法待了。
有史可載,早在周幽王五年,有一個叫皇父的人就開始往洛陽搬家。這個皇父是兩朝重臣,從周宣王二年就被任命為太師,到此時已經為周王室服務了半個世紀了。《竹書紀年》對這段歷史的記載是:皇父作都于向。向地是今天的河南濟源,位于洛陽盆地以北。
聯系到這一年發生的另外一件重大新聞:王世子宜臼出奔申。這讓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兩者有什么聯系了。因為,這位皇父還有另一層身份,他……是褒姒的同黨!在《詩經·十月之交》里,詩人就曾經痛罵他們結黨營私:“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醘妻煽方處。”正所謂皇父顯要為卿士,番氏官職是司徒。冢宰之職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內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馬職。楀氏掌教官師氏,美妻惑王勢正熾。
除了皇父之外,另一個搬家的就是西虢國,西虢國一直都是皇室最忠誠的護盾,國君虢石父還是周幽王最寵愛的大奸臣。早在宣王時期,虢國就開始遷往洛陽西部三門峽地區,也就是崤函古道一帶。此地是洛陽西大門,也是連接關中和洛陽的咽喉,地理位置很重要!
虢國可不是什么小卡拉米,它原先所在的位置位于今天寶雞陳倉一帶,這是扼守蕭關道的戰略要地,加上又是王室最得力的助手,它的搬遷很可能意味著在宣王時代王室就已經開始在布局了。
在周幽王七年,也就是皇父搬家的兩年后,虢國搞出了一件大新聞,它滅了盤踞在崤函古道的原住民焦國:七年,虢人滅焦。
現在還不是春秋時代,西周王朝還沒有禮崩樂壞,這種時候擅自滅國,尤其是在三門峽這種連接東西的戰略要地上滅國,那是很犯忌諱的。而焦國又一向是個乖寶寶,從來都沒有跳反的黑歷史,更重要的是它還姓姬。然而虢國這個大忠臣敢這么干,如果沒有周幽王的點頭,是不可能的!
這說明,在幽王看來,這條通往洛陽的要道必須掌握在自己的心腹手里,哪怕是親戚擋路也照殺不誤。
第三個跑路的是周幽王的叔叔,鄭國開國之君鄭桓公姬友,也叫王子多父。
他跟皇父、虢石父一樣,也是周幽王的心腹,后來還在犬戎之亂中與幽王一起被殺。
《竹書紀年》載:二年,晉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鄫,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為鄭桓公。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十一年春正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
在公元前774年,也就是姬友當上司徒那一年,感覺時局不對的姬友小同學跟一個叫伯陽父的史官就天下大勢進行了一次影響深遠的對話。最后,他聽從伯陽父的建議,選擇在洛陽東大門建立新的鄭國拱衛王室。要知道,搬遷國家這么大的事,沒有周幽王的首肯是不可能的。在太子被廢之后,周幽王的三個心腹陸續搬遷到洛陽盆地周圍,很難讓人相信這只是巧合。
二、廢長立幼背后的算盤
若是再聯系上太子的母家,這些巧合就顯得不那么巧合了。
歷史上一直認為周幽王廢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這件事是一記昏招,也是一切禍亂的根源。因為,太子之母申后所在的姜姓申國是周朝抵御西戎的重要屏障呀。當時西戎南下關中主要有三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隴山道,二是蕭關道,三是涇河河谷。蕭關道由周王室和虢國親自把控,隴山道的安全周王室交給了秦國人。而涇河河道則由老親家申國看護。
申國掌控著這么重要的戰略要道,萬一人家當了吳三桂,關中將會永無寧日。尤其是王室日漸衰落的當下,幽王的做法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舉呀。但是如果周幽王一開始就準備放棄關中呢?關中都沒了,你還拿什么要挾我?
放棄關中?可能嗎?完全有可能啊!因為都已經三川竭,岐山崩了!關中還有什么留戀的價值呀?
可放棄關中跟廢太子有什么關系?這就要說說老姬家的發家史了,當年周朝能克定殷商,西土地區的姜氏族群可是出了大力氣的。因此,姬姜聯姻之于周朝,就如同后世滿蒙聯姻之于清朝一樣,那都是立國之本呀。而申國又是姜姓大國:申、呂、齊、許,由大姜也!
這個姻親即是助力,同時也是威脅,因為古代的聯姻其實就是在互相參股,創業的時候,我幫你打天下,你上市了就給我分紅。和平時期,在王位競爭中,嫡妻跟太子的地位完全取決于母族的成分,沒有我哪有你?你上位后是不是也要跟外祖家意思意思?一旦聯姻的次數多了,人家手上的股權累積就會越來越多。
周朝十二任天子,姜姓王后占了七個。姜姓外戚勢力之強大,跟后來秦國的楚系外戚完全有一拼。王室強大的時候還能鎮得住他們,但王室衰落后親家公那邊會不會反客為主就很難說了,其實在周宣王晚年的時候,雙方感情就已經破裂了:四十一年,王師敗于申。前腳剛被打敗,后腳還立人家的女兒為王后,這里頭多少有點迫不得已吧?有這么強勢的親家,換我是周幽王,我也得想辦法擺脫申國人對王室的影響。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把有申國血脈的王后跟太子廢了,徹底剝奪申國的股權。所以這跟褒姒沒什么關系,全是利益使然罷了。可周幽王的野心遠不止于此,他要針對的不只申國,而是整個姜姓。
這就玩得有點大了,如果他廢了申后之后再娶另外一個姜姓女人為后,后面也許就不會死了。可他在廢了姜后之后,卻立了褒姒為王后。褒姒是什么人?她是褒國姒姓家族的女人,這個族群是夏朝大禹的后代。周人除了在三百年前周文王時期迎娶過東方的太姒之外,就再也沒有跟這一支遠古氏族聯過姻了!
我猜測,幽王立褒姒的目的絕不是因為美色那么簡單,其中必定還有統戰的目的。因為洛陽盆地是夏朝人的龍興之地啊。雖然夏朝沒了,但以姒姓族群為代表的夏人氏族遍布洛邑周圍,這個群體必須得團結呀。當年武王建都洛陽的時候就對周公說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
西土是姜姓族群的地盤,王朝如果定都關中,那么姬姜聯姻就是國家穩定的基石。推而論之,既然洛陽是夏人的聚集區,如果王朝遷都洛陽,那么“姬姒”聯姻貌似就很有必要了吧?可幽王顯然忘了,姬姜聯姻不僅只限于你周天子一人呀!你想想,西土的諸侯、大夫、卿士,他們哪個不需要跟姜姓搞好關系?大家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流著姜家的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想看這是個多龐大的群體呀!你這是在損害整個西土諸侯群體的利益啊!別的不說,光是姜姓女人的枕頭風都能把你吹散架了。
《史記·秦本紀》有一段話是這么記載的: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立褒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
這段話里透露出一條常被忽略的信息,早在犬戎入侵之前,周幽王就已經被“諸侯叛之”了。至于這些諸侯是誰?史書一概沒說。但可以肯定的是,諸侯背叛的原因就是幽王立伯服為太子,壞了規矩。
第二年(前773年),太子的外公申侯就干了一件大事:申侯聘(訪問)西戎及鄫。
我們重新給大家梳理一下故事的時間線:
前777年,世子出奔,皇父搬家。
前775年,虢國滅亡姜姓焦國。
前774年,鄭桓公跟伯陽父商討搬家戰略。同年,伯服立為太子,諸侯皆叛。
前773年,申侯到鄫國跟西戎訪問。這個鄫國在前面出過一次場,在幽王二年被鄭桓公揍了一頓。
大家發現沒有,從前777年到前774年,太子之位是沒有定下來的。《竹書紀年》對姬宜臼的稱呼也只是王世子,不是太子。
所以申侯沒有動,其他諸侯也沒有動,因為花落誰家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畢竟周幽王動的不是申侯一家,而是姬姜聯姻這個立國根基。相關群體肯定會給他去施壓,能文斗又何必武斗呢?
而周幽王這三年一直都在玩緩兵之計,他故意讓太子位空懸,給他們釋放假信號,讓他們覺得太子還有戲,這也就是所謂的“數欺諸侯”。這……才是真正的烽火戲諸侯啊。等到前774年,周幽王的三個心腹都已經把資產轉移完了,新首都布局完成了,幽王這才亮出了底牌,立伯服為嗣。
接下來只要幽王搬到洛陽,這一局就穩了。可被騙了感情的諸侯顯然不能忍,于是諸侯皆叛。前773年,老丈人出訪西戎圖謀不軌。《古本竹書紀年》甚至還說周平王在老爹活著的時候就自稱天王了,如果是真實的話,那肯定就是這一年了。因為申侯不可能在跟西戎結盟之前就另立中央,那樣太莽撞了。
前772年,周幽王不知采取了什么手段,竟然暫時安撫住了諸侯。雙方在離天最近的太室山結盟共抗戎狄,史稱太室之盟。同年九月,王師伐申。
三、棋差一招
可周幽王萬萬沒有想到,就在王師跟申國對峙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清華簡·系年》記載:幽王起師,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
當時的情況就像明末一片石之戰,這邊大順軍跟關寧鐵騎打得精疲力竭,那邊滿清八旗突然出現在戰場上一樣 ,犬戎的到來讓王師在猝不及防之下大敗。
但這不是關鍵,真正要了幽王老命的是上面那段話中一個被忽略的信息:繒人乃降西戎。
這個繒國在史書上曇花一現,考古位置在涇河河谷于家灣,地點在西申以南,這意味著就算申侯引狼入室打敗了王師,可如果繒國不同意,他們也過不了涇水河谷。幽王之死最主要的原因是繒國投降西戎,而非申國勾結西戎打敗王師。
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年王師天天都在吃敗仗呀,一場大敗是斷然無法要了他的命的。周朝的軍隊原先是一群叫西六師和殷八師的貴族兵,這幫人戰斗力強悍,但培養成本很高,輸不起,一旦遭到毀滅性打擊,必須兩代人才能恢復。
幽王繼位時,他們早就已經覆滅了,自周宣王敗光了最后一支精銳南國之師后,宣王后期的周軍就是一群良莠不齊的雜牌,這種低質量兵源根本不怕失敗,只要給點時間很快就可以恢復的。
壞就壞在,沒時間了!前面說過,申國是涇河河谷的看門員,但它不是唯一一個,它只是看守涇河道的第一扇大門而已。在申國南面,還有繒國看守第二道大門。就算申侯勾結西戎打敗了中央軍,可是只要繒國堅持抵抗,他們就沒辦法沿涇河南下關中。周幽王也可以趁機喘口氣。
有朋友也許就疑惑了,前面不是說過開戰前申侯到繒國訪問過嗎?他們不是一伙的嗎,人家為什么要抵抗西戎呢?
不見得呀!周幽王討伐申國是沿涇水河谷由南往北打,而且最后人家還成功包圍了申國。按理說,在打到申國之前,申國南邊的繒國應該先被拿下才對。那繒國后來為什么還能活蹦亂跳地勾結犬戎呢?
有兩種可能:第一,開戰前申國跟繒國沒有談妥,雙方沒有結盟。第二,繒國跟申國結盟了,但事后背叛申侯,投降了周王室。無論哪種情況,至少可以說明,它不是申犬聯盟那邊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么明明申侯在戰前就跟繒國、西戎眉來眼去,而史家卻說“繒人乃降西戎”。
也許這個理由還不足以說服某些人,繒國跟王室打過架,跟申侯交過心,就算最后懸崖勒馬沒有通敵,但政審方面已經大大扣分。周幽王有什么理由相信它會堅決抵抗犬戎入侵呢?還真就有。雖然繒國的歷史傳承至今還沒有被挖出來,但好在它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可以作為印證。周朝時期,王室為了控制湖北的南陽盆地,曾經陸續從北方諸侯中抽調一些人手到南方建國。比如,北方有一個申國,南陽盆地也有一個申國。北方有一個呂國,南陽盆地也有一個呂國。那么南陽盆地有沒有繒國呢?你別說,還真就有!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編鐘吧?沒錯,這就是南方繒國的產物。但我們更熟悉的還是它另外一個名字:隨國,漢陽諸姬的老大。“隨、繒、鄫、曾”其實都是它,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根據申國和呂國都是同出一脈的經驗,我們可以斷定,隨國(南繒國)跟這個開門揖盜的西繒國肯定也是同宗同源。那他們祖宗是誰呢?根據隨國出土青銅器顯示,隨國的祖先就是西周開國功臣南宮括的兒子姬諫,也叫曾侯諫。也就是說,北面這個繒國是正兒八經的姬家人啊!所謂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犬戎可不是什么內部矛盾呀!大是大非面前,誰能相信一個姬姓諸侯會去當吳三桂呢?
而且從那個“降”字來看,繒國應該還是掙扎過的,只是沒有抗戰到底才被迫加入皇協軍而已!即使戎人進入關中,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老祖宗周懿王的時候犬戎也曾打到過鎬京,周懿王遷居鎬京西部的槐里避難,最終成功趕走犬戎。那時雖然沒有烽火臺,但周王室在關中確實有很多諸侯,只要能頂住進攻,援軍就會過來救駕,西戎是待不久的。
然而很遺憾,也許是周幽王的核心力量都轉移到了東方,導致首都空虛沒能頂住。也許是西土諸侯被騙了這么多年,不愿意前來相救。再也許是兩者兼而有之吧。總之,周幽王最終還是在逃亡東方的路上被殺了。
這算不算機關算盡作繭自縛呢?
文史君說
身處周幽王的地位,我認為最佳的應對策略是專心致志轉移財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只要成功遷到洛陽就是最大的勝利,而不應該跟申侯糾纏。既然打,那就一定有他不得不打的理由,最有可能的理由就是:太子姬宜臼真的提前登基了。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戰國·魏:《古本竹書紀年》。
戰國·楚:《清華簡·系年》。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