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企業如何出海?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企業出海有何選擇?
6月25日-26日,在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多位學者、業界人士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外貿易領域挑戰與機遇并存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對澎湃新聞分析稱,受逆全球化趨勢影響,主要國家或區域市場均增加貿易壁壘,傳統進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戰,企業進行全球化拓展需要轉變為本土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時間、運營等成本。此外,逆全球化阻礙了創新要素的全球性流動,也限制了科技創新國際生態的形成。
李東生對澎湃新聞表示,面對逆全球化帶來的一系列挑戰,企業要通過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賦能當地產業鏈,帶動當地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動海外本土化經營,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認為,中國在對外貿易領域有挑戰也有機遇。目前,全球經濟復雜多變,地緣政治、氣候變化以及單邊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對全球經濟的挑戰不斷加劇,對貿易通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國際貿易體系及全球產業鏈造成了沖擊。比如,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導致部分制造業大國訂單轉移,產能外遷,改變了原本的貿易流向。
機遇也同樣存在。任鴻斌表示,中國的貿易伙伴呈現多元化特征,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占我國對外貿易的56.7%,超過了發達國家。民營企業是出口貿易的重要力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也正在增加。
費森尤斯卡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楊維平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企業出海需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一個好的合作伙伴可以讓企業國際化事半功倍。出海后,若業務開展順利,企業也可選擇獨立運營。
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可改變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回應歐盟及美國在貿易方面設立壁壘時表示,電動汽車是發展大勢,這一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應堅定地走這條路,不能因為中間有所波折,就減緩發展步伐。中國電動車市場已經實現國際化了,建立貿易壁壘是得不到共識的,很多歐盟國家也對此表示反對。
萬鋼認為,盡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但從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雙方應好好進行磋商。
任鴻斌表示,去年以來,美國、歐盟等國家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等產品采取的保護主義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則。比如,歐盟7月初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的反補貼政策并不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中國堅持低碳綠色發展的產業政策,對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是有貢獻的,且產能并不過剩,在歐洲的價格也不存在扭曲問題。
李東生在論壇上表示,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是不可改變的,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目前,部分國家運用非市場、非自由經濟的行政力量改變全球貿易的走向,這個做法是不可持續的。
沃爾沃集團公共政策與監管事務主管Niklas Gustafsson表示,他仍然相信世界各地的自由和公平貿易。他認為,不同國家的城市和城市間可以更多地互動交流。在達成貿易協定上,不僅是國家政府層面需要努力,城市在國際貿易中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以達成這一目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