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觀察|核戰風險升級到數十年來最高點,國際核態勢處關鍵轉折點
美國在6月4日和6日罕見三天兩射可攜帶核武器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2024年上半年,國際核態勢處于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國際核安全緊張動態凸顯,給全球和平與穩定帶來了濃重的陰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3月在安理會討論削減核軍備與防止核擴散的會議上警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不信任,將核戰爭風險升級到數十年來的最高點。任何輕舉妄動都可導致意外發射,禍及全人類,人類再次被核武器推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美俄核對峙迎來冷戰后最高水平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成為美俄角力的核心戰場。這種背景下,美俄之間的核對抗和核軍備競賽頻頻走高,雙方都為可能爆發的核沖突做準備,核戰話題熱度也不斷攀升。
一方面,美俄互秀“核肌肉”,核戰爭陰影籠罩世界。美俄兩國間唯一的軍控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于2023年暫時宣告失效。兩個擁有最大核武庫的核國家數十年來首次面臨相互監督和彼此透明機制被完全破壞的風險。在美俄核軍控體系已經走向崩潰背景下,雙方戰略穩定缺乏有效護欄,不安全感加劇,趨于使用對抗手段。
美國正在試飛B-21新型戰略轟炸機。
上半年,美國多次試射洲際導彈,頻繁進行核演習,6月4日和6日罕見三天兩射可攜帶核武器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美國還計劃在歐洲,尤其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部署中短程核導彈和戰術核武。根據英國媒體報道,自2008年美國從英國撤出核彈頭后美國首次計劃在英國部署核武器。作為反制,俄高官也是多次“口頭核威懾”。普京在2月份的年度國情咨文中說道:“西方必須意識到,我們也擁有能夠打擊其領土目標的武器。所有這一切確實意味著一場使用核武器和毀滅文明的沖突可能爆發。”俄還加緊傳遞使用可實戰操作戰術核武意愿,5至6月兩次舉行非戰略核力量演習。同時,派遣核潛艇前往美“后院”古巴訪問并在近美海域開展高超導彈演習,展現其關鍵時刻全球軍事投射及對美國的直接戰略威脅能力。
另一方面,美俄加速推動核力量現代化,引發全球核競賽擔憂。今年來,美國加快升級核軍力,全面研制新一代核武器運載平臺。比如陸基“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空基B-21“突襲者”隱形戰略轟炸機、海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以及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新型AGM-181遠程巡航導彈等。5月14日,美國在內華達州某實驗基地進行了拜登政府任期內第三次亞臨界核試驗,“以便持續收集有關核武器材料的重要數據”。俄羅斯也將發展戰略核力量列為裝備發展的優先方向,俄海軍最先進潛射戰略導彈“布拉瓦”已正式列裝,“匕首”“鋯石”“先鋒”高超音速導彈處于警戒狀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波塞冬”核魚雷也正處于測試階段。俄羅斯總統普京于去年11月2日簽署法律,正式撤銷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準。雖然俄羅斯未直接進行核武試驗,但新地島的核試驗場正在擴建中,未來有可能展開相關試驗。
以上“核斗法”種種跡象表明,美俄之間的核威懾與反核威懾博弈再次升級,美俄雙方都試圖通過軍事行動不斷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向對方表現出更強的核威懾力。
核擴散形勢愈發嚴峻
約瑟夫·奈3月發文稱,有些國家正在重新思考核不擴散原則,因為它們想知道,如果烏克蘭保留了從蘇聯集成的核武器,俄烏沖突是否還會發生。這樣的反面事實,反過來又重新引發其他國家對核擴散的擔憂。不過,今年上半年核擴散的形勢確實向愈發嚴峻的方向演進。
俄羅斯“圓錘”潛射洲際導彈正式列裝海軍。
在伊朗核問題上,美國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伊以危機升級后,歐洲轉而跟從美國,加大對伊朗施壓。全面協議恢復履約談判變數增大,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討論也陷入停滯。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顯示,伊朗正在穩步將鈾濃縮至接近制造核彈的級別,庫存達到2015年德黑蘭簽署核協議時所規定的30倍以上,截至5月11日,伊朗的濃縮鈾庫存約為6201.3公斤,比2月增加了675.8公斤。伊朗的濃縮鈾庫存純度高達60%,接近武器級所要求的約90%的水平。這意味著,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標準,如果進一步濃縮,伊朗目前擁有的濃縮材料大致足以制造三枚核武器,并足夠制造更多較低級別的核武器。在核戰略上,伊朗最高領袖顧問卡邁勒5月9日稱,如果伊朗的生存受到以色列的威脅,伊朗將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核原則,迫使其尋求核武器。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美韓日聯演規模不斷增大,朝鮮多次試射導彈進行回應,雙方關系日趨緊張,半島對話也陷入僵局。今年上半年,朝鮮從質量和數量上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國家核遏制力。日本長崎大學“廢絕核兵器研究中心”《2024年全球核彈頭數據》預測,截至6月1日,朝核彈頭數量或達50枚,較2018年增加35枚,較去年增加10枚。綜合央視新聞報道,朝鮮上半年進行了導彈試射,1月24日首次試射了正在開發中的“火箭-3-31”新型戰略巡航導彈,4月2日首次試射“火星炮-16B”新型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4月22日進行超大型火箭炮“核反擊模擬綜合戰術訓練”。自去年9月首艘核潛艇入水以來,朝鮮還加快海軍“核武裝化”,今年1月進行了水下核武器系統試驗,測試了其新型“海嘯-5-23”核魚雷的威力。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議員炒作重新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半島緊張局勢加劇。
同時,美國奉行“核不擴散”雙重標準,主動核擴散。國際社會認為,北約的“核共享”政策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核力量高度不透明,加劇核擴散與核沖突風險。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透露,美國正在對其位于歐洲的核彈頭重力炸彈進行現代化改造,而歐洲盟友也在對將用于執行北約核任務的飛機進行現代化改造。斯托爾滕貝格還表示北約正在討論使北約核彈頭處于戰備狀態,將中俄定位為北約未來的潛在核武對手,暗示著北約32國集團可能在核武庫的升級與部署上采取新的行動。此外,“奧庫斯”核潛艇項目合作內容也進一步升級。澳大利亞6月初公布了美英澳聯盟級核潛艇的部分性能,同時宣稱該型潛艇將搭載下一代高超聲速導彈。
核恐怖主義依然“風險很高”
“9·11事件”以來,恐怖主義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現實威脅。由于核武器和核爆炸裝置的巨大殺傷效果和心理影響能力,發動核恐怖襲擊已成為恐怖組織的“終極殺器”。核技術和核材料的擴散增加了恐怖主義分子獲取核武器制造技術和材料的機會。恐怖分子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對核武器的追求。上半年來,核恐怖主義隱患仍然存在。
美國計劃在歐洲部署B61-12新型核炸彈。
美國國家研究院6月18日發布的《核恐怖主義:美國預防、打擊和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略評估(2024)》認為當前核恐怖主義仍然“風險很高”,“大多數可用于制造‘臟彈’的材料一直難以控制,現在可用材料更多了,恐怖組織獲得這些材料的風險也更大。”
一方面,部分國家的核設施核材料安保有許多漏洞,每年都會發生相當次數的核材料失竊案件。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20日公布簡報顯示,2023年共有31個國家報告了168起涉及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材料的安全事件。自1993年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事件和販賣數據庫共報告了4243起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非法或未經授權活動的事件。這些核材料一旦流轉到恐怖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設想。
另一方面,國際核黑市“興風作浪”。美國司法部2月21日指控日本黑幫頭目海老澤武史與其同伙合謀跨國販賣核材料。經實驗室測定,從海老澤武史處繳獲的核材料樣本中發現的钚同位素成分是武器級的,這意味著如果生產足夠數量的钚,將適合用于制造核武器。
此外,日益動蕩的國際局勢加劇了核安保風險。烏克蘭危機延宕不已對扎波羅熱核電站安全安保問題構成嚴重挑戰,造成巨大威脅。上半年扎波羅熱核電站多次遭到無人機襲擊,核電站周邊地區持續發生炮擊,持續的軍事活動所造成可能的核材料安保問題更是令人深感擔憂。而世界民用核設施數量不斷增多,很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盜取、搶奪和破壞的目標。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