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賽道上的人才戰:國內互聯網大廠的“搶人”策略
上篇我們分析了國際頭部AI企業的人才集聚與培養策略,本篇我們將視線轉入國內,看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國內大廠的優秀實踐。
注:本文分析的案例內容整理自公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取得顯著成就
我國作為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的積極推動者,近年來取得顯著成就。2022年中國AI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70家,相關企業總價值達到1.3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1]。
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5000億元人民幣,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
同時,我國在超算、智算、云算協同發力,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應用深度拓展,有力推動實體經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2]。
國內互聯網大廠奇招頻出,爭奪一流人才
我國對于AI人才布局較早的企業基本集中在互聯網行業。字節跳動、華為、騰訊、百度等大廠通過極具企業特色的人才策略和相關計劃,吸引并保留一流人才的同時,積極培養本土人才。
字節跳動
流量狂飚戰略
字節跳動步入AI賽場較晚,卻是國內最早開展AI人才全球招募的大廠,通過后發優勢,秉持“大力出奇跡”流量法則,通過一年狂飆,調動組織資源、召回技術大將,搭建AI組織及隊伍,趕上了競速第一梯隊。
組建 Seed團隊
2023年2月字節組建“Seed”團隊,從國內外、多部門調集人手攻堅AI,并從新加坡調回TikTok產品技術負責人朱文佳帶隊。隨后火速推進“火山方舟”“云雀大模型”“豆包”AI智能助手等產品,快速打開局面。
成立 FLOW部門
2023年11月成立,作為字節跳動產品研發與工程部(PDI)的一部分,構建AI教育、國際化、社區和豆包四大業務線。該部門的成立標志著字節跳動在AI領域的深入布局。
部門的領導層由產品副總裁朱駿和技副總裁洪定坤領銜,分別擔任Flow部門的產品、工程負責人,吸引了眾多來自文心一言和阿里云的頂尖人才,目前員工規模已超百人。
推出 Top Seed 人才專項
Top Seed是豆包大模型(AI領域)團隊面向校園優秀人才推出的專項人才計劃。其人才發展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吸引和招募目標遠大、有志于“用科技改變世界的”頂尖人才。
借鑒谷歌、Facebook等設置挑戰性工作任務的做法,提供場景與挑戰型任務,為新人提供充足的算力和數據,技術落地場景豐富,并且深度參與行業頂尖的技術挑戰和攻堅課題,給予天才少年們充分的空間探索和創新,快速發展其能力。
為天才少年配置“頂流”導師,這些導師都是國內甚至全球大模型領域的專家。提供高質量的內外部交流分享機會,和行業牛人探討業界研究趨勢。
重視AI產品經理崗位
對AI產品經理的角色關注度高,“配足”的同時還“配強”,團隊規模較大,創新積極性高,部分團隊成員來自其他公司高管層,對產品理解深入。
百度
AIDU計劃
百度作為中國最早投入人工智能產業的公司之一,通過早期的AI項目布局和架構重組,將度秘(DuerOS)獨立,推進百度文心一言項目、持續實施AIDU計劃等,在AI人才儲備與商業化嘗試上深度布局。
成立IDL
百度于2013年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率先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于大規模搜索引擎,吸引了一批優秀的科技人才。
后續通過開源PaddlePaddle深度學習框架、建設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舉措,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啟動AIDU計劃
該計劃2017年啟動,旨在招募AI領域的頂尖校園人才,培養AI技術領軍人物,涵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的優秀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并提供高精尖的團隊指導、職業培訓與頗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
招募對象需要具備卓越的學術成就或實踐經驗,百度為其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其招聘計劃數據顯示,就深度學習算法工程師,AIDU計劃給予的薪酬水平通常在40,000至70,000元之間,以16個月的工資計算。至今已有上百名優秀的技術博士加入AIDU項目中。
海外廣設研發中心
在海外科技發達、人才聚集的地區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如硅谷、西雅圖、紐約等,融入當地的創新生態,與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進行深度合作。
聚集了一批具有豐富經驗和深厚技術背景的海外人才后與國內的研發團隊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騰訊
青云計劃
騰訊AI項目啟動較晚,但憑借獨特的微信聊天數據資源和TEG部門的強化,逐步構建起穩固AI團隊與組織架構。“青云計劃”是騰訊專門針對人工智能領域推出的頂尖人才培養專項。
“青云計劃”
該計劃旨在為在競爭激烈的人工智能人才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招募頂尖人才。
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據庫等技術領域優秀人才,由騰訊杰出科學家擔任導師,針對性地培養頂尖科技人才。
同時提供業界Top0級別的薪酬以及優質的工作配套資源。這一計劃幫助騰訊吸引了大批AI一流人才。
首席科學家導師天團
“青云計劃”強調為招募的人才提供培養機會和發展資源,為此設立了專屬崗位導師、發展導師和項目顧問,邀請一批杰出科學家擔任導師,導師團包括騰訊AI Lab、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騰訊量子實驗室和騰訊混元大模型等部門的負責人,涵蓋人工智能、安全、語音識別和處理、多媒體和信號處理等前沿領域,其中就包括首席科學家張正友以及俞棟、吳石、劉杉、劉威等。
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張正友、俞棟、吳石等科學家和專家同時入選了“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通過日常實時業務輔導、定期成長輔導和跨界科研項目交流等方式,幫助候選人更好地發展,為他們在行業探索、難題突破和技術變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華為
構建ICT人才生態
ICT人才指的是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具有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這些人才包括軟件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系統管理員、數據分析師等。
在AI行業的發展中,ICT人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推動AI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重要力量。華為在構建ICT生態以儲備AI科技人才方面,采取了全面而深入的策略。
成立華為ICT學院
積極與全球高校展開合作,向全球范圍內的高校傳遞最前沿的ICT技術。與全球高校共建華為ICT學院,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培養學生數量超過20萬人。
通過大規模的校企合作為AI科技領域培養了大量具備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打造ICT職業認證體系
華為職業認證體系涵蓋了ICT領域的多個方面,注重融入人才標準,打造完善的認證體系,其中也包括AI技術認證,為AI人才提供了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推動人才培養改革
為其全球的ICT學院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包括通識課、實踐課和專業課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通過師資培訓、開展國家ICT人才培養項目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人才的數智素養和實踐能力。通過師資培訓項目培養了眾多“雙師型”教師,將最新的AI技術融入教學中,培養出更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ICT人才。
積極傳播人才價值
通過發布多國人才生態白皮書深入洞察ICT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狀況、舉辦ICT大賽等活動,展示AI科技人才的價值和潛力。
結 語
我們欣慰地看到,盡管國內大廠AI人才布局稍晚,但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借鑒國際頭部企業經驗,以“天才少年”為重點,開展了一系列招募、源頭儲備、資源配置和場景化培養等探索實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依然面臨著頂尖AI人才流失加劇、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培養支持體系亟待建立等挑戰。
從整體人才規劃、頂尖人才吸引、人才布局縱深和人才生態打造來看,國內企業仍然需要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前置的思考、更具魄力的探索、更為體系化的人才供給和培養,在人工智能的洶涌浪潮中,打造屬于自己的人才核心競爭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