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喂豬抱豬逛豬舍,跟豬親密40年,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簡單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圖源/《院士下田記2》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和消費國,
豬肉更是中國老百姓主要的肉食來源。
數據顯示,14億中國人一年大約能吃掉7億頭豬。
如此大的消耗量,
使得養豬成為許多人終身的事業。
印遇龍,中國工程院院士,
動物營養與飼料專家,主要從事豬健康養殖研究。
在妻子眼中,印遇龍是個不正常的人,眼里只有科研;
在學生眼中,印老師是個工作狂,對養豬非常地熱愛;
在養殖戶眼中,印院士和藹可親,有問必答。
在印遇龍的手機微信里,
有7800多個聯系人,
其中5000多個都是養豬從業人員,
養殖戶遇到難題,隨時都可以向他請教。
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內,
為了定期從豬腸道中提取消化物進行研究分析,
印遇龍和他的團隊已經做了不下三千臺
專門為小豬做的手術。
為了養好豬,68歲的印遇龍已經潛心研究了40多年。
在他的心中,養豬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業,
只要還有精力,他就不會停止研究的腳步。
以科技之力助力鄉村振興,
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夢想,
更是無數普通養殖戶熱切的期盼。
01攻克“仔豬腹瀉”這個世界難題
印遇龍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的一個山村里,小時候就是靠養豬攢學費,所以他對農民和養豬有很深的感情。
大學畢業后,印遇龍毅然決然地開始了他的養豬事業。
“豬糧安天下”,養豬,一直以來都是農民致富的好手段。
對于普通農民來說,只要豬吃得好,長得快,不生病,就能賣得了好價錢。
但對于印遇龍院士來說,養豬,可是一門技術活。
怎么讓豬既能吃得少,又能多長肉,還能提高免疫力,手術、實驗、育種,這里面面臨的困難重重。
比如剛斷奶的仔豬,就會面臨生存的難題。
在養殖的過程中,剛斷奶的仔豬會出現應激反應,不僅不吃飼料,甚至會產生腹瀉的情況。仔豬腹瀉導致的死亡占生豬養殖過程中總死亡的70%。
這是一個不小的死亡率,如何讓仔豬熬過這一關至關重要。
過去,斷奶仔豬的腹瀉問題主要依賴抗生素進行防治。
但是近年來,我國全面禁止飼料使用抗生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仔豬腹瀉并找到應對方法,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環境、溫度、飼料,每一個環節都對仔豬腹瀉有影響。
面對這個讓全世界的動物營養學家們都十分困擾的難題,印遇龍和他的團隊另辟蹊徑,決定從飼料入手,把目光投向了天然植物替代品。
湖南省長沙縣開慧鎮曾經是一個生豬養殖大鎮,不少農戶以家庭養豬作為主要經濟來源。
但在2022年,突如其來的一場豬傳染病,讓很多養殖戶損失慘重,大家對傳染病的恐懼,導致鎮上一度無人再敢養豬。
費澤良是這個鎮上唯一還在養豬的農戶,印遇龍院士將他的家庭養殖場選作一個試驗點。
2023年,印遇龍團隊帶著一項新的研究找到了費澤良。
這項研究,就是將中草藥提取物,應用于飼料中。
例如迷迭香,它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斷奶仔豬吃了以后可以增加食欲,還有殺菌抑菌的作用。
還有山蒼子,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對治療仔豬胃寒、拉肚子都有功效。
經過多輪研究、反復實驗,印遇龍院士對很多中草藥的功效和作用,已經相當熟悉。
在他的指導下,費澤良家庭養殖場里的這批試驗豬從來沒打過疫苗,自進欄以來,這些豬一直都非常健康。
試驗也證明,中草藥提取物可以提高豬的免疫力,有效緩解腹瀉。
接下來,印遇龍和團隊,將會積極地推廣中草藥飼喂技術。
同時,他也曾多次向政府部門建議,一定要鼓勵農民養豬,發展家庭養殖業,這是實現鄉村振興,農民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02 利用更多的科學技術手段養好豬
小豬腹瀉的問題得到解決后,更多的難題擺在了印遇龍的面前。
如何解決小豬微量元素的缺乏?
印遇龍來到了亞洲最先進的微量元素預混合飼料生產線,根據實驗數據生成科學的飼料配方,使小豬吃的飼料營養均衡。
怎樣使母豬發育得更好?
印遇龍找到了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他們兩人展開合作,利用菌草技術來養豬。
如何讓豬吃得少,長得多,提高料肉比?
環境,溫度,飼料配方等各個環節都是關鍵。
料肉比,是豬吃飼料和長肉的比例。傳統的養殖方法,料肉比只有4比1,相當于一頭豬要吃四斤飼料,才長一斤毛重。
經過印遇龍團隊多年的研究,中國生豬的料肉比降到了2.8比1,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保護我國本土豬的種豬資源也至關重要。
寧鄉花豬是湖南省目前養殖數量最多的地方品種,被當地人稱為“熊貓豬”,這也是印遇龍試驗研究的主要豬品種。
在他看來,優良的地方種豬資源是實現種業振興的基礎和寶貴財富,通過印遇龍和團隊多年的培育,寧鄉花豬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優良品種。
只要一有時間,印遇龍就會來到養豬實驗室,近距離接觸這些再熟悉不過的小豬仔。
為了養好豬,印遇龍已經研究了40多年。
這40多年里,中國已經解決了豬肉短缺的問題,逐步實現了豬肉供應充足,生豬出欄量從1950年的6000萬頭,發展到現在的近7億頭,占到居民肉類消費的60%以上。
印遇龍說:“科學是沒有止境的,把我國的養豬事業做大做強,趕上世界、或者是超過世界的養豬的生產水平,這是我終身的奮斗目標。”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超級鄉村研究所》也將陸續推出農業院士系列,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三農群英匯》欄目特別策劃7集系列節目《院士下田記2》,將于6月24日晚在CCTV-17連續播出。
以院士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扎根田野,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從動植物育種,到種養殖技術,他們潛心研究,為農民穩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