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來論|甩鍋中國難解自身困,西方國家不如換個思路
日前英國媒體的一則爆料頗有意思,揭開了一起舊案的“內幕”。說的是一位英國議員的短信披露,兩年前英國軍情五處炒作一起“華人律師間諜案”,真實目的是為了轉移當時外界對前首相約翰遜“派對門”丑聞的關注。當年英國情報部門就此案發布警告,言之鑿鑿稱“中國代理人”正在干預英國政治,成功吸引輿論關注。警告發出的前一天,正是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就“聚會門”丑聞向議會下院道歉。當時這起案件就存在疑點和事實爭議,如今真相浮出,果然是一起骯臟的政治操弄,當事人不過是背了個鍋。
轉移國內矛盾視線、向中國甩鍋推責,已是西方政客的慣用伎倆。遠的不說,最具代表性的“西方發達國家集合”七國集團(G7)峰會,每年都要在公報中對中國說三道四。上周意大利峰會剛剛結束,果不其然又在公報中提及中國,在臺灣、南海這些中國內政和主權問題上老調重彈,炒作中國工業“產能過剩”、“非市場政策”,“關切”中國同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還揚言要制裁“支持戰爭”的中國金融機構。G7儼然是把批評中國當成了一年一度保留節目,遮掩面對國內國際問題手足無措的落寞現實。
2024年4月19日,蘇州港太倉港區國際集裝箱碼頭,大批新能源汽車整齊排列,將被裝運前往世界各地。視覺中國 資料圖
細看這些指責之詞,確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沒有事實基礎、缺乏法律依據、也沒有任何道義可言。以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為例,中國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就遭到歐洲政客非難,成為保護主義的借口。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占比僅8%,歐盟就開征懲罰性關稅,不僅自由貿易大旗可以隨時放下,連減排目標也可以拋在腦后。這不僅損害中國車企利益、損害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連大眾、奔馳等歐洲車企都紛紛表態“大可不必”。G7還一面為“臺獨”撐腰打氣、在亞太搞軍事“小集團”,美國甚至在菲律賓部署中導,一面言必稱維護臺海、“印太”和平穩定,將風險源指向中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與俄羅斯、烏克蘭有正常貿易往來,歐洲還在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中國同俄羅斯的貿易卻成了支持戰爭的原罪。縱觀G7的做法與說法,簡直就是“沒有問題就制造問題,并讓它成為中國的問題”。
甩鍋中國、責難中國,打的“小算盤”無非是內病外治,為治理失敗找借口、為民怨找出口。面對疫情、戰爭造成的物資短缺、通脹飆升,一些應對不力的政客便選擇歸咎于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和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從而制造出所謂“去風險”論調。然而不僅自身經濟提不上去,據IMF總裁警告,全球經濟碎片化還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7%。渲染威脅,為的是提醒選民選擇自己就是擁有“安全的未來”,給繼續執政尋找說得過去的理由。拜登自是不用說,英國首相蘇納克也在選戰中刻意突出“世界處于冷戰后最危險時期”,虛構所謂“威權軸心”挑戰,靠強硬的安全政策爭取選民。
其實但凡對中國有一點了解的人,都能看出西方所面臨的政治極化、經濟不振、社會矛盾加劇等問題,并非萬里之外的中國所造成,也不是靠甩鍋中國就能解決的。所謂中國威脅、滲透、脅迫之辭,完全是“狼來了”。實際上,政客的對抗情緒和危言聳聽,并沒有讓經濟、教育、文化各界放棄同中國合作、交往的愿望。可以看到的是,疫情之后西方工商界紛至沓來對華投資,各國和中國之間的航班也迅速恢復,一些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
對此西方政客也心知肚明。所以一邊批評中國,一邊又承認中國的重要性,聲稱要與中國搞好關系、看好同中國合作的機遇。比如G7公報里也提到,重視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愿同中國建立建設性穩定關系,無意遏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尋求對華“脫鉤”,愿通過坦誠接觸表達關切、管控分歧,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關鍵是這樣的態度應該成為“主旋律”,要言而有信、言而有行。西方國家不如對中國放平心態、換個思路,少搞些對立對抗,用尊重和求同存異的態度去尋找和中國共處共贏之道,順應民意,順應經濟規律,解決自己的問題,也為世界擔負起大國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