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新質觀察|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劉守英、黃彪
2024-06-25 07:28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商學院 >
字號

江蘇常州理想汽車智能制造基地焊裝車間的機械臂正在作業(5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柳文惠 攝

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循序漸進,不能違背經濟運行的規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同時也要促進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的協調,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統籌發展。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遵循經濟運行規律

生產力的載體是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推進作為其載體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遵循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轉變的規律。

首先,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自身的發展規律要求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以科技創新、技術性突破為基礎,且對經濟未來發展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的支柱產業。誘發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科技是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是0到1的突破。這些原創性的創新本身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又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創新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科研投入回報率較低,因此各國政府往往都會對原創性、基礎性創新以及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進行一定的補貼。對于我國來說,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上面臨著趕超發達國家的情況,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進行布局和謀劃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要遵循市場經濟本身的運行規律。市場經濟順利運行需要滿足一定條件,例如市場交易的雙方必須具有平等的經濟權利,參與市場競爭的個體必須具備權責利均衡的內部結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也需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如果過度補貼,會使得企業自身的權責利不一致,從而使得企業缺少自生能力而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因此,在對新興產業進行政府補貼時,特別需要關注企業生產效率指標:一是需要注意中長期利潤率水平變化,避免出現利潤率主要取決于政府補貼的現象;二是要關注企業產能利用率變化,避免出現因補貼而產生產能過剩、過度膨脹的情況。要實現政府補貼的激勵和市場競爭的效率相結合,在新興產業的企業利潤率較高且產能利用率較大幅度上升時,應適當減少政府補貼,通過市場機制來激勵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

第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需要遵循產業升級的自身規律。產業結構升級是經濟社會發展發生質變的關鍵,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結構性矛盾又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真正困難和障礙。

因此,發展新興產業需要遵循產業升級的內在規律,協調好新興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系。

一是新興產業自身需要提高效率,要以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作為根本標準。

二是要發揮新興產業的效率傳導效應。從歷史發展來看,主導產業的增長率會高于整體工業部門,經過一段時期后會降到整體水平以下。從新興產業和其他產業的關系看,應該關注新興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和其他產業以及整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確保新興產業的生產率提升能夠傳導到整體經濟,即能夠帶動其他產業和整體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三是要注意產業間的比例協調。產業間的協調發展需要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從新興產業自身的發展來說,如果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工業,沒有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新興產業也無法獲得真正的發展,只可能造成“虛高”的泡沫和自我膨脹。因此,特別需要關注不同產業產品的供求關系變化、價格波動和產能利用率是否呈現異常變化,促使產業間的比例協調。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忽視傳統生產力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是產業體系的基礎,傳統生產力也不等同于落后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忽略傳統產業的發展,甚至簡單放棄傳統產業,必須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首先,傳統產業是基礎,對整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傳統產業關系到整體經濟的穩定與演進,在新興產業尚未充分發展前,傳統產業是保證就業、穩定經濟增長的支柱。以發電量為例,2023年我國火電發電量仍高達13億千瓦,對整體經濟電力供應仍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我國傳統產業仍然占據80%以上的經濟總量,傳統產業對于整體經濟而言至關重要。

其次,傳統產業轉型本身可以形成先進生產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本身就是創造先進生產力的過程。對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需要鼓勵傳統產業在相同條件下使用新興產業的產品,通過與新興產業間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創造性轉型”,同時也可以穩定新興產業產品需求。

二是支持對傳統產業的關鍵生產環節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本質上是傳統產業的“新興化”,因此與發展新興產業類似,需要給予一定的政府補貼,同時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標準確保補貼的效率。

三是要注重傳統產業勞動者的培訓和權益保護,不能簡單以“機器換人”、“智能換人”的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從實際出發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追求單一模式,一哄而上,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發展。

一方面,要結合各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狀況和歷史文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標準,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能按照同一模式。

首先,要結合地區優勢,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目標優化生產要素及其組合。具體的,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勞動力技能素質存在區別,物質資料生產也往往不同,這就意味著要素優化組合方式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來因地制宜。例如,很多中西部地區往往地廣人稀,適宜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行業,而在科研院所密集地區,可以借助優勢條件發展生物科學、人工智能等行業。

第二,需要結合地區產業結構特點來發展新質生產力,協調傳統生產力。在新興產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地區,應該注重進一步提升新興產業的質量和規模,在此基礎上延長產業鏈。在傳統產業占優勢的地區,更應該注重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要做好全國宏觀層面整體協調。我國作為一個大國,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存在差異是必然的現象,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也是客觀情況,這就需要從全國層面對生產力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

一是要保證產業政策的競爭性,保證地方產業形成互補、不能趨同,實現各產業部門比例合理、區域協調發展。

二是要以暢通經濟循環為目標,利用地區的差異性特點,形成國內的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分工體系,進而在不同地區形成產業上下游關系。

三是在政策支持上保持多樣化和靈活性,以暢通全國經濟循環為目標發展地區新興產業,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合理空間布局。

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機制

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科技創新自身具有一定的規律,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于創新性的人才,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要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的機制。

首先,尊重教育、科研和人才的發展規律。科學研究本身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積累過程,基礎性的、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更是需要持續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發的能力。同時,創新往往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就需要長期資金和科研人員的投入。人才的培養、知識的積累,同樣需要長期的時間投入。因此,科學研究,特別是顛覆性的技術創新,要求人才儲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教育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教育、科技和人才協同體系要做好短期和長期規劃,形成動態的協調機制。

其次,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化部署。科技創新最終需要進行成果轉化,也即科研需要納入到生產過程中才能形成直接生產力,所以科技創新鏈要與產業鏈相結合,以圍繞產業鏈的發展需要來進行科技創新。當下的科學研究,更需要圍繞產業鏈的“卡脖子”問題展開針對性的自主研發。人才的培養模式要適應科研創新的需要,一方面在當前科技革命技術交叉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事業需要加強跨學科人才培養,另一方面人才的培養模式也需要適應產業鏈的發展,需要使勞動者在社會分工下形成協作關系,從而使得“總體工人”形成實際的生產力。

最后,協調政府、市場和企業在教育科技人才協同機制中的作用。科研創新從根本上不應盲目追求數量多少,而應該注重科研創新在整體經濟中的合理分布,特別是基礎性創新和應用性創新的分布與產業鏈相協調。合理的創新分布,需要發揮不同創新主體的作用。

基礎性科研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一般具有較強的外部性,依靠市場通常會產生一定的低效率,這就決定了必須發揮政府的重要作用。對于應用性較強或成果轉化前景相對明朗的科研活動,可以由企業或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來完成,充分發揮市場的激勵效應。

應用性的創新是基于基礎性的研發,企業在充分享有基礎性研發成果后獲得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稅收返還給政府,政府可以進一步將其用于支持基礎性研發和人才培養。要避免基礎性研發單純“寄生”于政府、企業依托市場單獨獲取創新紅利,應該形成科研人才教育在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協同“共生”的良性循環機制。

五、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構建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

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是單純的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自然能力的提升,而且會帶來生產社會層面的變革。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建立新型生產關系,在體制制度層面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首先,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是生產關系在制度層面的體現,是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繼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系,使優質生產力要素向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方向流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使得企業在競爭中主動提高生產技術、優化要素組合方式。繼續完善分配制度,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其次,全面深化教育體制、科技體制、人才體制改革,形成與技術—經濟范式相適應的制度環境。新質生產力是以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必然要求形成與傳統生產力下不同的教育、科技、人才體制。特別是,基礎性創新面臨的不確定性要求存在一定的試錯機制,試錯并不完全是先進技術和落后技術競爭的優勝劣汰,而是探索新技術的可能發展方向,因此教育體制、科技體制和人才體制等必須要包含對試錯機制的容忍和激勵。

最后,協同推進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的變革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在新質生產力和傳統生產力并存的情況下,生產關系同樣需要存在差異,從而才能與不同的生產力相適應。以增量的方式,為新增的新質生產力提供良好的制度體制環境,同時隨著傳統生產力的轉型升級,漸進地對與傳統生產力相適應的制度體制進行變革,從而促進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協調發展。

(作者劉守英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黃彪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蔡軍劍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亿酷棋牌世界下载手机版| 真人百家乐官网输钱惨了| 北京太阳城二手房| 百家乐下注法| 大发888娱乐城可靠吗| fl水果机教程| 现金网游戏| 威尼斯人娱乐城| 同花顺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如何投注| 百家乐官网一直下注庄家| 百家乐官网代理条件| 百家乐官网纸牌赌博| 百家乐官网桌子租| 网上百家乐网站导航| 精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园首选海立方| 玩百家乐怎么才能赢| 百家乐怎么才能| 大发888老虎机下载免费| 娱乐城开户送38体验金| 铜梁县| 百家乐官网注册下注平台| 巴黎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1百家乐网| 百家乐透明发牌机| 大发888手机版下载安装到手| 茌平县| 百家乐官网赌现金| 网上百家乐靠谱吗| 钱隆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胜滩| 百家乐官网破解软件真的有用吗| 南京百家乐官网电| 沙龙百家乐娱乐| 百家乐博彩平| 博彩现金开户| 百家乐官网投注窍门| 开心8百家乐游戏| 大发888娱乐城游戏| 百家乐官网如何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