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余隆指揮馬勒《第三交響曲》,武漢高考學子千里赴約
六個樂章,長近100分鐘,馬勒的《第三交響曲》是一部馬拉松式的長篇交響曲。
6月22日,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攜手女中音歌唱家張亞潔與春天女子及少年合唱團,以馬勒的這部鴻篇巨制為上交2023-24音樂季收官。
余隆指揮馬勒《第三交響曲》(演出攝影 蔡磊磊)
上海交響樂團
馬勒被譽為“夏日作曲家”,長于自然、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第三交響曲》由馬勒創作于夏天,飽含馬勒對自然虔誠的敬畏與頌贊。
宏大的樂隊編制、突破傳統交響曲式的樂章數目、人聲獨唱與多人數合唱的并置……這部“大部頭”作品,令許多藝術家望而卻步,全篇通演也成了指揮與樂團造詣的“試金石”。
余隆
《第三交響曲》光第一樂章就有35分鐘,以堪稱恐怖的長度和無所不包的豐富內容著稱,“也有樂團演完第一樂章就休息,休息完了再演二三四五六樂章。我們是一氣呵成,是情感和體力的一次徹底釋放。”
余隆解析,《第三交響曲》每個樂章都有特殊的含義,“第一樂章是春天的腳步,描寫了對春天的感受;第二樂章是跟鮮花與樹木的對話;第三樂章是和動物的對話;第四、五樂章是跟上帝的對話,是一種精神上的對話;第六樂章是與愛的對話。”
排演第六樂章會耗費巨大能量,演一次往往筋疲力盡。余隆還記得,2011年他帶領上交彩排《第三交響曲》,排到第五樂章,卻打住了,“第六樂章的‘愛’,只能一天給一回。”在他看來,無論是消滅戰爭,還是抵御痛苦,愛的釋放都是一劑良藥。
“宏大的《第三交響曲》充滿了情感細微的對話,與樹木花草、與動物自然、與精神世界,但更重要的還是與自己的對話。”他說,現在能安安靜靜聽音樂會的人不多,音樂會提供了一次與自我對話的空間和機會,“音樂是一種真誠的傳遞,傳遞正向的能量,傳遞愛。”
張亞潔
春天女子及少年合唱團
“對文化,還是要有一種認真的態度。”余隆回憶自己的讀書時代,世界是一體的,如今變成了互聯網時代,人和人之間甚至都不需要接觸了,“以前想了解什么問題,你要看書,要做調研。現在,只要敲擊鍵盤,互聯網就直接把答案給你了。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很多信息,但當我們太過依賴之后,卻缺少了對人、對社會的思考。所有的問題都簡單化了,對事物的看法也都簡單化了。”
余隆對馬勒的交響曲獨具熱忱,除了《第八交響曲》,他基本都率上交排演了一遍,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今年,余隆60歲了。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他對自己說:少工作,“原來除了本職專業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雜事。現在,心無旁騖。”
當天的閉幕音樂會上還有一位特殊觀眾。剛參加完高考的樂迷宋逸涵,在媽媽的陪伴下,特意從武漢趕來上海,聆聽“偶像”余隆和上交的現場。
去年11月,還在備戰高考的他寫了一封手寫信,表達他對音樂的熱愛,對上交、對余隆的敬佩。“上海交響樂團在我的古典音樂旅途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疫情期間,上交的社交媒體賬號和數字音樂廳的多場音樂會,陪伴他度過了緊張的學習時光。信中,他還驕傲地說自己買到了閉幕音樂會,如今,期待了半年多的古典之約終于實現。
“年輕的你擁有對音樂的熱情,又能欣賞古典音樂之美,這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格外難能可貴。”對這位年輕樂迷,余隆親筆回信,表達感謝與鼓勵,“作為指揮,深感我的責任重大,致力于將最優質的音樂呈現給音樂愛好者們。”
余隆給樂迷的回信
國際藝術家全線回歸,87場演出歷歷在目……2023-24音樂季,上交與樂迷、與城市的連結,更加緊密。
英國“國寶級”鋼琴家霍夫、英國“音樂老頑童”大提琴家伊瑟列斯、英國“知識分子型”男高音博斯特里奇、從戰火中走出來的越南裔鋼琴家鄧泰山、獻上“教科書級”演繹的德國小提琴家魏特哈斯、圈粉無數的德國男中音歌唱家馬蒂亞斯·格內……過去9個月,無數位大牌演奏家來到上海,貫穿音樂季,留下一個個高光時刻,也在樂迷心中留下無數個精彩瞬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