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探索
中國的佛教石雕藝術經歷了從引入到本土化的顯著轉變。佛教自其在印度的起源后,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大約在公元1世紀到2世紀期間。佛教的傳入不僅帶來了新的宗教思想,還促進了佛教藝術形式,尤其是佛造像的傳播和發展。
佛像,五世紀,笈多王朝,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最初,佛教造像主要由來自印度的僧侶和工匠制作,其風格和技術均源自印度。這些早期的佛像通常具有典型的印度特征,如飽滿的身體形態、精致的裝飾和生動的表情。
這件佛像集中表現了佛教傳播時期佛造像風格的發展。身披未經裁剪的簡樸僧衣,身后罩身的光環和各種自然或超自然的殊勝之相都是圓滿覺悟的象征,進一步傳達出他的莊嚴佛性。
中國古代佛教石雕藝術的起源確實可以追溯到漢代晚期。據歷史記錄和考古發現,漢代時期已經有佛教文化傳入中國。
東魏貼金彩繪石雕佛菩薩三尊像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
青州市博物館藏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進一步深入人心,石雕藝術開始廣泛流行,形成了眾多著名的石窟寺廟,如敦煌、龍門、云岡等。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普及和逐漸扎根,中國的工匠們開始創作更符合本土審美的佛像。
這些佛像逐漸表現出更簡約和抽象的風格,尤其是在南北朝時期以及隨后的唐代,佛像風格更加多樣化,融入了更多中國元素。這種風格的轉變反映了佛教藝術從外來文化到本土化的逐步發展過程。
石造像碑,北魏,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現存最早的石造像源于五代十六國時期。北朝時期是石造像藝術的高峰,制作的佛像眾多。北魏早期不僅有傳統的佛教造像,還有融合佛教和道教元素的造像碑。
隋唐時期,隨著唐朝的統一和繁榮,佛教藝術進一步發展,石窟藝術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這一時期,石窟藝術的規模更大,技術更為精湛,最著名的例子是莫高窟,其壁畫和雕塑作品在藝術表達和技術上都有極大的創新。
邸延果造白石佛像,唐天寶五年,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造像出土于河北曲陽。佛像內穿僧祗支,胸部系帶,外穿雙領下垂式袒胸袈裟。
頭部殘缺,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扶膝,結跏趺坐于六角面圓柱形束腰座上,袈裟衣擺下垂。佛像身體及衣紋采用圓雕手法,真實自然。
造像無論是作為完整的雕塑還是作為殘件,都跨越了千年的歷史,對現代的我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代社會的文化和精神性。
佛教石雕藝術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和演變也緊密相關于當時的宗教和社會背景。
在研究佛教石雕藝術的同時,探索那些記載佛教儀式、文物以及藝術形式的古代文獻,無疑可以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見解。
《梵物志》作為一部詳細記載佛教相關文物和儀式的書籍,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資料來源。
通過探索書中的內容,我們可以揭示佛教石雕中的符號、姿態和表情的深層含義,這些都是直接反映了當時宗教實踐和信仰的藝術表達。
《梵物志》按內容來劃分,主要是三大板塊:
一、判斷年代的方法
二、鑒別真偽的經驗
三、看待雕塑的角度
《梵物志》介于考古收藏和造型研究之間,是一本很適合佛像愛好者用于學習研究的書籍,還是一本可用作傳統雕塑教學的參考用書。
該書的篇章結構并不是通常所見的那種系統的編排,更多的是作者在佛像研究時,對于某一關注點具體詳細的深入研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