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家|三體宇宙CEO:與張藝謀是“雙向奔赴”,三體IP開發足夠覆蓋20年

“拍攝《三體》電影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巨大挑戰,如果導演覺得可行,我們就會支持他。”
《三體》電影官宣由張藝謀導演拍攝,成為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的重磅新聞。6月18日,在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象”論壇上,三體宇宙CEO趙驥龍在接受澎湃新聞獨家專訪時表示,“《三體》與張藝謀是雙向奔赴。這兩年,張藝謀導演在歷史和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找到了屬于中國的表達方式,這是巨大的突破。作為一名非常資深的導演,他對創作的專注和投入,也讓我們非常感動。”
他也透露,“對于我們IP版權方而言,已經習慣任何決定在網絡上都會引發討論,但是張藝謀導演對電影的認知與理解,他的狀態,以及愿意長期投入的決心,都讓我們非常有信心。”
除了《三體》電影外,《三體》游戲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據趙驥龍介紹,《三體》游戲預計將在明年正式上線。
電影是《三體》IP最重要產品
近年來,伴隨三體動畫、電視劇等系列內容產品推出,三體宇宙也積累了豐富的IP改編經驗。對于此次三體電影官宣,趙驥龍坦言,電影是三體宇宙最重要的產品,因此在內部有很高的保密度,此次宣布也是借上海電影節的契機,希望能給大家比較好的展望和預期。
“為了《三體》電影的呈現,我們愿意一直等待,既然要做電影就要做到最好,愿意傾盡所能投入資源。”他期待電影能帶來“破圈效應”,“如果要達到更高的維度,一定是群體精神的萌發,也是基于更廣大受眾的產品。”
18日早些時候,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宣布,電影版《三體》正在劇本階段,同時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導演和編劇之外的主創人員,而且《三體》電影的投資不設限,要打造最好的三體電影。
《三體》電影主創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舍。王長田表示,肯定會尊重原著,但也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全部放到一部電影里,“其實,我覺得不論怎么取舍,一定會有人不滿意,所以我們也準備好了將來要承受一定的非議。”
《三體》電影的漂流之路,在中國電影行業亦是一段曲折往事。據媒體報道,2009年,導演張番番、宋春雨夫婦僅花費10萬元,就從當時尚未成名的劉慈欣手中買走《三體》影視版權。此后,三體的IP改編也經歷了多番波折,2021年,三體宇宙CEO由原三體宇宙國際事業部副總裁趙驥龍接任。
預計今年營收翻倍
“今年公司的營收呈現階梯式增長,相比去年翻倍還不止。”談到三體宇宙的營收狀況,趙驥龍透露。“目前我們的財務情況十分健康。”
此前在接受專訪時,趙驥龍曾經向記者透露,三體宇宙的整體營收主要來源于影視劇制作收入和商業化授權業務收入兩塊,授權業務(包括衍生商業產品等)約占整體收入的40%,未來還可能鏈接一些新零售業務,自營銷售“三體”商品。
在他看來,《三體》未來的改編最少可以覆蓋20年,每年都有1-2部影視作品的推出計劃。目前已播放的《三體》電視劇只拍了原著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第一本書10萬字,拍了第一部。第二本書將近30萬字,第三本書將近50萬字,內容量很充分。從最簡單的算法,也需要用十年。三體還有一個特點是跨越1800萬年,可以在其中挖掘很多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他還提到,未來三體宇宙將尋找像《三體》這樣值得做全產業鏈開發的全新IP,“可能是科幻類,也可能是已有的一些熱門全球性IP,我們會對其做一些中國本土的研究,這些都在我們的考慮范圍內。”
從《三體》動畫、電視劇再到電影,在三體宇宙的IP開發中積累了哪些經驗?趙驥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第一要深入理解IP的發展內涵和價值,每個IP的價值觀都不一樣,這個價值觀如果足夠樸實,足夠廣泛,就注定這個IP能夠影響更多大量的人群。在尋找下一個IP時,一定要尋找有足夠價值和廣泛內涵的產品。
第二,要規劃一定的路徑,但不能被局限。好的IP有世界觀的指導,有視覺形象的設定,但是這些都不是不能突破的邊界,每一個IP成長過程里都有試錯過程,需要包容以及吸納更好的創造力量,結合去開發和創作。
第三是需要長期有耐心,IP開發是長周期的流程,不能抱著3-5年就要成功的打算,而是要做長周期的布局。對于近期大熱的AI和大模型,《三體》同樣有所結合。據趙驥龍透露,目前三體宇宙正在利用大模型開發不同三體人物的人設,希望能實現將三體人物變身科技產品,成為人們的日常陪伴,真正延續IP價值和精神。
此外,在他看來,《三體》的改編之路,頗有點類似于另一知名科幻IP《沙丘》。《沙丘》原著創作于20世紀60年代,彼時“人工智能”的概念剛剛誕生。作者弗蘭克準確地捕捉到人工智能對未來人類可能帶來的威脅,并將這一想法融入《沙丘》世界觀的搭建過程中。
《沙丘》的IP改編之路歷時超過60年,曾經多次流產,但最終依然大獲成功,這也給了《三體》IP發展更多啟示,“好的《三體》電影不能依靠催促得來,一定需要對的時間和機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