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 +120
全國尖子生,被這個專業“逼瘋”

中專女生姜萍在全球數學競賽中成功晉級決賽,恰逢高考即將出分,引發全網對數學專業的高度關注。
一直以來,報考難、學業難、就業難,是大眾對數學這個基礎學科的普遍印象。作為一門抽象深奧的學科,數學對記憶力、想象力、邏輯思維等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學習難度比較高,因而成為很多人學生時代的噩夢。
山高人為峰,數學的高門檻注定了這是一個頂峰相見的專業。
在學術的廣闊天地里,數學已然成為“冷門中的熱門”。盡管數學專業不及其他應用學科那般備受追捧,但作為“古希臘掌管科學進步的神”,仍值得廣大學子迎難而上,腳踏實地不斷攀登。

每年高考出分,有人琢磨選哪個專業才能逃離高數掛科的宿命,有人卻毅然決然報考了數學。
某高考志愿機構統計了2023年學生模擬報志愿數據,發現數學類專業進入理科生報考熱度前十位。這與大多數人“數學冷門”的身邊經驗完全不一樣。

數學類專業屬于理學,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4年)的劃分,數學類專業主要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理基礎科學等。

盡管相對于工學、管理學等應用性更強的學科,數學專業的報考人數確實較少,但從整體來看,數學并不算是冷門專業。
那么,為什么我們覺得數學專業“冷門”呢?
首先,開設數學專業的院校并不像英語之類的熱門專業那么多,招生規模也不大。
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例,在全國1275所本科院校中,共計只有543所院校開設,不到一半。開設院校主要有:實力雄厚的頂尖高校、理工科技類大學、師范類院校。
處于第一梯隊的頂尖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些學府不僅擁有國家重點學科,更匯聚了眾多學術巨擘,提供了全面的專業選擇。

而在一些理工科技類大學,如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這些院校往往擁有強大的學術研究背景,數學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前沿的科研項目,在接受嚴謹數學訓練的同時,擁有更多跨學科融合交流的機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師范類院校在數學專業的開設上尤為集中。543所開設數學與應用科學的院校中,139所為師范類院校,供各個分數段的考生選擇。而且,在師范院校學基礎學科,進可科研,退可教學,選擇多多。
當然,難度也是數學專業報考不高的原因。
圖數室查閱了各大高校的本科招生官網,發現數學專業的分數線非常高。以2023年山西省的數據為例,在很多不錯的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投檔分至少要超出一本分數線100分。而且,數學的分數在所有理科專業的投檔分中,都算高的。

山高人為峰,數學的高門檻注定了這是一個頂峰相見的專業。特別是在清北這樣的頂尖學府,數學專業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競賽生、保送生、高分生。而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生,也被數學高難度的學業“摧殘”,北大數院就被戲稱為四大“瘋人院”之首。
今年1月,一位清華本科生轉學至雙非院校引熱議。該同學原本所學的專業正是數學與應用數學,網傳他曾獲得過全國奧數比賽一等獎,而轉至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后,也轉行搞計算機了。
雖然其中有個人原因,也代表了數學專業難堅持的現象。
與“生化環材”等“天坑專業”不同,數學毫不掩飾自己的鋒芒,平等地勸退每一個不信邪的學生。那么,在學數學上吃的苦,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嗎?

很長一段時間里,數學在大家眼中是一個抽象又深奧的存在。人們認為數學枯燥、難學,就算順利畢業也很難就業。
但實際上,數學其實是一個充滿活力且應用廣泛的領域。以數學為代表的基礎科學,如同一個強大的渦輪,帶動著相關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美國勞工統計局曾預測,2018年至2028年間,數學專業從業人員就業崗位預計將增長30%,預計年薪中位數為88190美元。
特別是近年來,全球大環境下對數據、技術等領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對專業數字處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學科專業上來看,數學等理學類專業的在校生規模和就業率都呈上升趨勢,陽光高考平臺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數學與應用數學高校畢業生規模在60000-65000人。
令人感到驚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女生選擇數學作為她們的專業或研究方向。在男女比例中,更多的“姜萍”出現了。其中,男生占比為37%,而女生占比達63%,是男生的1.7倍。學數學的女生們勇敢地證明——性別不是能力和成就的限制,“男生更適合學數學”的刻板印象被打破。

社會對于數學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凡是出現‘量’的科學部門中就少不了要用數學。研究量的關系、量的變化、量的變化的關系,量的關系的變化等等現象都是少不了數學的,所以數學之為用貫穿到一切科學部門深處,而且成為它們的得力的助手和工具。”
正因如此,數學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擁有廣泛的選擇。他們不僅能夠在傳統教育和學術研究領域發揮專長,成為教師或研究人員,還可以輕松地跨越到金融、信息技術、數據分析等現代行業,擔任分析師、數據科學家或軟件工程師等職位。
此外,憑借著數學帶來的出色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推理、精確分析的能力,數學系畢業生們在住宿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房地產等行業的創業方向上也如魚得水。

中國教育在線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就業率做的調查顯示,2021-2023年三年間,該專業就業率從74%提升到最高93%。就業率的連續提高,進一步反映了社會對數學專業人才認可度的提升和需求的增長。

數學專業畢業的薪酬也不低。教育部陽光高考網統計顯示,數學專業畢業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工資普遍高于其他地區,其中北京的平均薪資是全國平均薪資的2.25倍以上。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以及生活成本的相應提升。
作為國家的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機構、高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為數學專業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較高的薪酬待遇。此外,這些城市對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需求推動了對數學專業畢業生的薪酬水平的提升。同時,由于生活成本較高,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往往愿意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資。因此,數學專業畢業生在這些一線城市的就業市場中,往往能夠獲得更為優厚的薪酬和更快的職業成長機會。

如此,“數學到底是不是理科萬金油”的問題,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了答案。但數學的力量還不止如此,有網友感慨,理論知識忘光了,但讀書時練得的邏輯思維,在工作,寫稿,拍攝,操持家事,甚至吵架中,都可以用得到......

和數學一樣,這些年被詬病上學時體系龐雜、內容抽象,畢業后就業難、應用少的還有一大堆被稱為基礎學科的專業。
以“生化環材”為代表的學科更是被稱為天坑專業。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調查顯示,2023年春招結束時,工學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最大,為56.9%,較總體高6.5個百分點,其次是經管類和理學。基礎學科中一大半都是理工科專業。
一方面是俗話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另一方面是許多學生一頭扎進熱門專業,但由于報考多,畢業生多,反而因為競爭激烈難以找到理想工作。

具體看生化環材的就業方向,我們會發現這些專業的就業道路并不窄。不管是深扎制造業,成為一名工程師,還是走學術方向教書育人,抑或是憑借著扎實的基礎知識,敏捷的邏輯思維跨行業擇業,這些專業的學生都有許多路可走。
近些年,隨著新興產業的興起,所謂的“天坑專業”需求越來越大,比如“生化環材”、數學、物理等,從事該領域的人才往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新能源、半導體、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都求賢若渴。

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理工科。早在2009年,我國就推出“珠峰計劃”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力求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
2020年,國家又推出“強基計劃”,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力學、基礎醫學、育種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如此重視基礎學科的發展,是因為我國基礎學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湯淺定律”認為,由于全球科技發展的不平衡,科技成果超過全世界總科技成果25%的國家,將成為科學中心。如果按照這樣推算,我國國際學術權重在14.25%,處在“學術準中心”,美國則是遙遙領先的學術中心。

和長期穩居世界首位的美國相比,我國基礎學科差距確實明顯。
解德渤等研究人員將 10 個基礎學科比作“木桶”的10 塊“木板”,國際學術權重決定“木板”的長度,長短不一的10塊“木板” 形成了專屬于每個國家或地區獨特的“木桶結構”。美國整體均衡,而我國則發展不均。

由此可看,不管是產業發展還是國家政策,抑或是更大的國際環境,在未來,基礎學科都會是國家最需要發展的關鍵領域,相關人才更是站在前沿。
從生化環材到土木、新聞、管理、金融,這些年天坑專業從四個拓展到了一只手都數不過來。但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天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應用領域。不同的專業培養出的不同技能和知識,都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無論最終選擇了什么專業,我們都應該迎難而上,腳踏實地,以勢如破竹的勇氣去學習吸收。
因為這個社會本就是多元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00蛋总:一大堆名校,一个专职,还丢人?
- 2024-06-16 ∙ 上海1回复举报


- 瞎眼:交易大模型?😁有人用了之后,22个月,200万资金剩下30万。
- 2024-06-15 ∙ 河北1回复举报
- 00蛋总回复瞎眼:幸存者偏差了
- 2024-06-16 ∙ 上海回复举报

- 好邻居哈喽:滔天富贵来了
- 2024-06-15 ∙ 江苏回复举报
- 几何光年:对,学生抄排第100多名的老师得了12名。你能不要这么阴暗吗?
- 2024-06-15 ∙ 江苏21回复举报

- 00蛋总:一大堆名校,一个专职,还丢人?
- 2024-06-16 ∙ 上海1回复举报


- 瞎眼:交易大模型?😁有人用了之后,22个月,200万资金剩下30万。
- 2024-06-15 ∙ 河北1回复举报
- 00蛋总回复瞎眼:幸存者偏差了
- 2024-06-16 ∙ 上海回复举报

- 好邻居哈喽:滔天富贵来了
- 2024-06-15 ∙ 江苏回复举报
- 几何光年:对,学生抄排第100多名的老师得了12名。你能不要这么阴暗吗?
- 2024-06-15 ∙ 江苏21回复举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