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營商案例|徐匯首批“集裝箱餐飲”落戶濱江提升水岸活力
上海“一江一河”貫通開發中,徐匯濱江實現了8.95公里岸線貫通,但出現人氣冷熱不均、人流無法長期穩定駐足的問題,需要增加生活、商業配套,提升岸線功能品質。
然而,企業想在濱江岸線開店營業,提供市民游客所需服務,受到區域規劃、房屋性質、風貌和生態保護等因素的限制,很難作為合規的經營場所獲得注冊。
徐匯區秉承“前端創新放、后端高效管”的審管聯動理念,推動全市首批10家“集裝箱餐飲”落戶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實踐“小型餐飲備案”制度,是食品經營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營商環境再提升的生動縮影。
前端創新審批,化解“集裝箱餐飲”備案難題
原來,經營場所不符合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條件的餐飲單位,滿足3個基本條件就能在上海獲得備案開展經營活動:一是人民群眾有需求且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二是有固定經營場所;三是符合食品安全和加工衛生要求。
“集裝箱餐飲”空間布局受限,很難放置符合食品經營許可監管要求所需的配套設施。徐匯區市場監管局經過嚴密論證認為,固定在指定點位上的集裝箱或餐車都可以算作“固定經營場所”,并以此向上級主管部門積極爭取并得到認可。
此外,“集裝箱餐飲”創新經營地址表述。與常規餐飲門店食品經營許可證上顯示的經營地址門牌號不同,濱江某品牌冰激凌集裝箱售賣點的臨時備案公示卡上標注“7-11便利店(瑞寧路295號)南側約90米”。
在小型餐飲備案審查過程中,允許7-11便利店門牌號對應空間擴大,掛靠7-11便利店附近的“集裝箱餐飲”,讓集裝箱餐飲申請小型餐飲備案有了確切、規范的經營地址。
后端制定“備案指引”,明確職責,規范監管
徐匯區濱江管委會促成“共建共治聯盟”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以及及職能部門、屬地街鎮和國資國企之間的集成協作。通過出臺“業態發展導則”等常態化運營的規范標準,確立濱江沿線站點布局規范。
為規范沿江餐車和集裝箱商業站點的經營,徐匯區食藥安辦、徐匯濱江管委辦聯合制定了《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小型餐飲備案規范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明確了徐匯濱江管委辦、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綠化市容局、屬地街鎮等部門職責,共同對這些特殊的商業站點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從承辦單位資質到站點選址、硬件設施,再到食品加工經營活動,《指引》都有詳細要求。
《指引》對具體經營業態和品種實施正面清單管理,原則上以現制現售的熱加工工藝和簡單處理的食品為主,經營單位的食品供應方案需經過相關職能部門和所屬街道會審,不得轉包,不得擅自增加、變更供應品種,確保在提升“煙火氣”的同時,守住濱江水岸“舌尖上的安全”。
10個“集裝箱”激活西岸消費場景
徐匯濱江的營商實踐正在詮釋:以服促管、管服融合的工作舉措,既是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必要方式,也是高效統籌發展和安全、服務和監管、活力和秩序的重要手段,為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營造了更為安全穩定、更加公平有序、更具創新活力的市場環境。“集裝箱商業服務站點”被寫入《上海市加強消費市場創新擴大消費的若干措施》,徐匯方案得到全市推廣。
在營商新實踐和監管新模式的良性互動下,徐匯西岸8個區域共10個沿江餐車和“集裝箱餐飲”服務站點全部開業,經營的餐飲種類包括咖啡、冰激凌、糕點、西式快餐等多種類型。在高端典雅的自然及人文環境之外,徐匯區以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濱江水岸品質,增加了更多消費場景及休閑空間,展現出更平易近人、可感可親的“人間煙火”。
---------------
內容經授權轉自“上海發展改革”微信公眾號,有改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