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電交易迎來“井噴式”增長,哪些企業是主要買家?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摘要:
綠電交易量跨越式增長的背后,是綠電供給的蓬勃發展和綠電消費和需求的水漲船高。在市場機制和銜接機制打通后,綠電交易量還將邁上新的臺階。
撰文 | Penn
編輯 | Tang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1063篇原創
近期,國家能源局先后發布了《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征求意見稿)》、《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征求意見稿)》,讓綠電、綠證市場再度泛起波瀾。
征求意見稿中明確綠電交易定義:綠電是指風電(含分散式和海風)、太陽能發電(含分布式和光熱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初期參與的發電側主體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
而在2023年7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就曾聯合發布文件,將綠色電力證書核發范圍從陸上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擴展到所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
近期公布的征求意見稿則是在此前文件基礎上的進一步優化和規范。政策、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我國綠電交易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隨著今年2月初《內蒙古電力市場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方案》獲批,目前,我國已有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蒙西電網3個綠電交易試點。
據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披露,2023年全年核發綠證約1.76億個,綠電交易電量累計達到611億千瓦時,這兩項數據分別是2022年的7.8倍和10.5倍。在綠電交易量逐年大幅攀升的背后,我國綠電供給與需求如何,哪些企業是主要買家,又存在哪些挑戰?
圖說:2023 年全國綠電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
來源:中電聯、華泰研究
01--綠電供給蓬勃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后,我國可再生能源迎來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發電量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能源結構也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05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八成以上。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近3萬億千瓦時,接近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
圖說:我國綠電裝機容量變化(GW)
來源:iFinD,興業證券
剛剛過去的2023年,我國全年新增風電 75.9GW,光伏 216.9GW,均創歷史新高。因此截止2023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達 10.5 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從 2022年的 29.6%提升至 36.0%。
而這一數字,在2024年一季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4月29日舉行的國家能源局2024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表示,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
圖說:我國新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占比
來源:國家能源局,中信建投證券
潘慧敏介紹,“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5.85億千瓦,同比增長26%,約占我國總裝機的52.9%。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之和突破11億千瓦。”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4.57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19億千瓦,海上風電3803萬千瓦;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59億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3.79億千瓦,分布式光伏2.8億千瓦。
此外,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水電累計裝機容量達4.23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3.71億千瓦,抽水蓄能5254萬千瓦。全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則達到4477萬千瓦。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預測,2024年底,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達到13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
02--綠電消費潛力巨大
在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的同時,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我國初步構建了以綠電交易為主要手段,輔助以綠證交易的市場機制,以充分反映綠電的電能量價值和環境價值,而對于綠電的消費和需求也在水漲船高。
自2021年9月正式啟動試點以來,我國綠電交易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底,國網經營區累計成交綠電規模830億千瓦時,其中2021年76.38億千瓦時,2022年143.08億千瓦時,2023年超過600億千瓦時,參與交易的經營主體達兩萬余家。
南網經營區自試點以來,綠電交易量則擴大了近20倍,累計完成215億千瓦時、綠證交易14億千瓦時,參與市場主體超2000家、覆蓋25個省份。2023年綠電交易同比增長125%,綠證交易同比增長近4倍。
圖說:2022-2023 年綠電交易規模同比大幅上升
來源: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華泰研究
內蒙古在2023年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躍居全國第一后,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突破1億千瓦的省份,其在綠電交易開閘后便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3月18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首次組織綠電交易,將綠電交易納入中長期交易范疇共計861家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成交電量87.80億千瓦時。
在政策方面,自2017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多項綠色電力相關政策,引導社會進行綠色電力消費。其中,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監管工作要點》,提出要逐步擴大綠電交易規模,加快推進綠電、綠證市場建設,培育綠色電力消費市場。這是繼去年三部門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后,有關綠電綠證市場建設的又一重要政策。
圖說:我國綠色電力部分相關政策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政府網、國家能源局官網,德邦研究所
部分省市在此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強制性政策刺激可再生能源消費的需求。例如,《江蘇省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高耗能企業電力消費中綠色電力占比不低于 30%。
除了政策引導,企業自身出于落實減碳責任、產品出口需要、上游企業需求、國外總部或客戶要求等動因,也開始積極參與綠電交易。企業作為電力消費的終端用戶,近年來對于綠色電力的需求不斷提升,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以巴斯夫、科思創為代表的國際化工企業紛紛推動擴大綠電交易規模并開始試點新型綠電交易模式。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23年中國企業綠電交易排行榜》顯示,科技巨頭、重工業企業、車企和先進制造商目前在綠電市場中最為活躍。其中,2023年國內最大綠電買方阿里巴巴集團全年簽署的綠電購買量達到了1610GWh。與去年自身的水平相比,2023 年綠電買方五強的綠電消納總量同比提升約95%。
圖說:2023年中國企業綠電交易買方五強
來源:BNEF
與此同時,受企業氣候目標、國際環境影響,以在華跨國企業為核心、供應鏈企業支撐配合的模式下,眾多跨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在中國直接采購綠電的機會。這其中化工巨頭巴斯夫在綠電交易開市之時,便成為當時綠電交易中長三角地區最大購買方。2022 年,巴斯夫與國家電投集團廣東電力有限公司率先簽署了國內首筆長期購電框架協議。
圖說:跨國企業綠電長期交易合同案例
來源:落基山研究所
而液空中國在去年6月與三峽集團簽訂了十年期超 20 億度的綠電合作協議,這成為了自全國綠電交易啟動以來,三峽集團簽訂的交易量最大、合作周期最長的單筆實質性綠電協議。
此外,隨著數字經濟的爆發,未來也將激發海量綠電需求,或將開辟新能源發展新時代。銀河證券研究院分析指出,數字經濟的爆發將為綠色電力需求帶來顯著增量,。僅以數據中心為例,其預計 2025、2030、2035年國內數據中心用電量分別為 0.51萬億千瓦時、1.27萬億千瓦時、2.90 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分別為 5%、9.8%、17.6%。
銀河證券研究院根據“數據中心-電力系統需求模型”,測算出 2026-2030 年,僅為滿足數據中心耗電需求催生的光伏、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可達 64GW、28GW,2031-2035年升至137GW、60GW;風光裝機帶動儲能配套,截至2030年、2035年,預計儲能累計新增裝機可達 350.9GWh、1926.6GWh。
03--挑戰仍存
作為“證電合一”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方式,雖然綠電的供給和消費正在經歷跨越式增長。但由于綠電交易主要以用電側自愿認購為主,且證電合一受電力傳輸容量和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約束,2023 年全國綠色電力省內交易量為 537.7 億千瓦時,占全國市場交易量比重約為 0.95%,占全國綠電發電量的 3.7%。
“目前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的比例已經較高,但是綠電專場交易的交易量卻很小。”清華四川院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研究所副所長蔡元紀指出,綠色電力消費的場景還不明確,綠色電力的需求沒有放開,很多企業買風光只是由于價格便宜,并不關心獲取綠證。基于此,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溢價也不夠清晰合理。
同時,區域間綠電交易情況差距較大,跨省電力交易面臨一定的壁壘掣肘,綠電交易市場建設仍充滿挑戰。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產業綠色發展研究部主任白衛國就指出,現在綠電交易以省內為主,按照規定“參與跨省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或綠色電力交易對應的電量,按物理電量計入受端省份可再生能源消費量”,省間綠電交易的統計核算規則以及銜接亟待統一規范。
圖說: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浙江段
來源:國家電網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龐博對開展省間綠電交易提出建議,首先是進一步提升綠色電力供給能力,需求側的資源要進行聚合化。其次是進一步激發綠色電力消費需求,鼓勵新能源參與到市場中來,還要積極推進綠色電力消費核算認證。最后推動多級協同的綠電領域標準矩陣布局,交易組織要更加精細化。
-------
參考資料:
[1]https://www.cec.org.cn/upload/website/detail/index.html?3-330849
[2]https://www.cpnn.com.cn/news/zngc/202401/t20240117_1669725.html
[3]https://www.cpnn.com.cn/news/hy/202404/t20240430_1697871.html
[4]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3/11-16/10113340.shtml
[5]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25557
[6]https://m.jiemian.com/article/10437744.html
[7]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4/e504501ad61c4834b195f2ec022f2032.shtml
[8]BNEF 重磅發布 | 2023 年中國企業綠電交易排行榜
[9]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127/herald/50828591ce993e3f6ab7fbc9b5368cbf_zaker.html
[10]20240507-興業證券-新型電力行業體系綠色市場篇:風險與機遇并存,靜待政策拐點
[11]20240319-華泰證券-公用環保行業專題研究:綠電消納有望破局,價值或曲折回歸
[12]20240319-銀河證券-環保公用行業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研究:數字經濟,綠色電力+綠色算力協同發展,新市場孵化新業態
[13]20240102-德邦證券-德邦金融產品系列研究之二十七:“雙碳”目標穩步推進,綠電交易助增發展,推薦關注綠電50ETF
[14]中國能源報-綠電交易試點實現電網全覆蓋意味著什么?
[15]天津日報-綠電交易:市場快速成長的背后
[16]RMI-創新金融機制助力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綠電長期交易合同的機遇與挑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