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聯合國“昆蒙框架”下,中國企業開始嘗試自然信息披露
江蘇的一處麥田正在噴灑農藥。企業可能很快需要評估并報告其活動對自然的影響。圖片來源:Hong Xing / Alamy
今年年初,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來自46個國家的320家企業和投資機構宣布,將按照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FND)建議的披露框架,開展自然相關信息披露。這標志著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邁出了新的一步,市場參與者開始更加關注自然相關的重大風險和機遇。
研究顯示,世界上超過一半的GDP(58萬億美元)適度或高度依賴于自然及其服務,而森林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正在讓自然的價值面臨系統性風險。自然信息披露可以讓企業公示其活動對自然的影響,接受投資者調查和公眾監督,是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要部分。
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響應自然信息披露。4月22日,蒙牛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發布專門TNFD報告的企業,對其自身運營和部分供應鏈涉及到的自然議題進行了全面披露。此前不久,騰訊也在其年度ESG報告中按TNFD建議披露了自然相關的信息。
多位專家告訴對話地球,自“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下稱“昆蒙框架”)達成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關注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問題。不過,自然信息披露在中國仍處于早期階段,想要做好還存在諸多挑戰。
從氣候披露到自然披露
自然信息披露脫胎于氣候信息披露。2017年,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首創了一套氣候信息披露框架,制定了“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大支柱,希望可以充分評估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運營的影響。這套披露框架影響深遠,也為后來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簡稱ISSB)制定可持續信息披露框架奠定了基礎。
“TNFD采用了與 TCFD非常相似的方法,包括其四大支柱,甚至披露建議的措辭也非常相似。”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UNPRI)自然問題高級專家西爾萬?羅爾斯(Sylvaine Rols)告訴對話地球。在四大支柱上,只有第三大支柱的措辭與TCFD稍有不同,被改為“風險與影響管理”。
與氣候不同的是,自然的概念比較廣泛,在設置披露框架前需要更清晰的定義。“TNFD將自然定義為自然界,強調包括人在內的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之間和它們所處環境的相互影響。”羅爾斯說。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信息披露的核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項目主任楊方義告訴對話地球,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物種、棲息地和生態系統服務三個層面,其中披露企業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十分重要,但也相對困難。“比如企業運營對生態系統功能產生的影響,涉及的物種和棲息地,吸收多少碳?涵養多少水源?能夠創造多少的游憩的功能、文化的價值?” 他說。
2023 年 8 月,巴西帕拉的牛群正在被清伐后的土地上吃草。大豆種植園和牛肉生產牧場的擴張導致了亞馬遜熱帶雨林大面積遭到破壞。圖片來源:Andre Penner / Alamy
TNFD的披露建議有很多針對此類問題的獨特之處。羅爾斯介紹道,例如,TNFD建議企業披露與土著居民和當地社區的互動溝通。另外,TNFD還建議披露企業資產的具體位置,因為不同于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企業活動對自然的影響更加集中在其活動所發生的地點。最后,TNFD在判斷重要性(Materiality)的問題上采取了比TCFD更加靈活的方式,鼓勵企業在單一重要性的基礎上考慮雙重重要性。
“昆蒙框架”下,中國探索自然披露
自然信息披露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推進,羅爾斯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得益于整體可持續披露已經提供了比較成熟的參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昆蒙框架’的通過。”
2022年12月,“昆蒙框架”在COP15上通過,為世界制定了在2030年前保護地球上30%的陸地和水域的目標,并號召各方采取行動。“昆蒙框架的行動目標15提到要推動大型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定期監測、評估和披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依賴程度和影響。”羅爾斯表示,這為政府發展信息披露監管提出了全球性的要求,也為企業披露提供了更多動力。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官方要求,各締約方國家要在今年10月COP16召開前提交自己的生物多樣性目標和更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與行動計劃(NBSAPs)。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已提交了中國的NBSAPs,即《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該計劃明確了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強化自然相關環境信息披露”。該文件還提出要推動企業“將生物多樣性相關信息納入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及其監督管理活動內容,以及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等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
中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已經呼應了這一新政策。5月起,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證券交易所在證監會的指導下發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以下簡稱《指引》)開始實行。《指引》強制要求幾大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從2026年起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其中第三十二條要求,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的,應當披露其相關活動,例如退出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行動,以及對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采取的保護和恢復措施等。
今年4 月,蒙牛乳業集團成為首家根據TNFD要求發布獨立報告的中國公司。圖片來源:Alamy
蒙牛發布的TNFD報告為上市公司的自然信息披露做出了示范。農場動物投資風險與回報倡議(Farm Animal Investment Risk and Return, 簡稱FAIRR)中國市場專家黃暢通告訴對話地球,蒙牛根據TNFD建議的四大支柱,對自身運營和部分供應鏈涉及到的自然議題進行了全面的披露。“以風險與影響管理為例,蒙牛識別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自然風險與機遇,并在水風險、棕櫚油可追溯性、綠色生產、廢棄物管理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評估和管理工具。”他說。
在指標和目標方面,蒙牛制定了與氣候和自然相關的多個目標,包括2050年實現碳中和、在2030年前實現零毀林和棕櫚油100%負責任采購等。“我們期待未來蒙牛能夠進一步披露各目標具體細節,比如甲烷減排措施和相關數據、毀林可追溯性等。 另外,還希望可以看到每年具體進展的披露。”黃暢通說。
挑戰與未來
自然披露雖然發展迅速,但在全球范圍內仍處于初級階段。楊方義認為,對企業而言,披露的目標主要是解釋企業活動是否自然受益(nature positive)。它不像氣候變化領域,可以用排放數據和1.5度目標來量化。因此,一套公認的量化方法可能是未來自然披露是否能夠真正主流化的關鍵。
“其他倡議可能對此有所幫助,例如科學目標網絡(Science-based Targets Network,簡稱SBTN)針對自然問題為企業制定了一套方法,可以幫助企業制定目標、采取行動并追蹤結果。” 他說。
羅爾斯則建議企業根據TNFD發布的指南,先行嘗試。 “企業可能不會在第一年就按照所有建議進行詳細披露。但是,何不先開始嘗試披露,開始匯編信息,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實現全面披露呢?”她說。
黃暢通也表示,正如蒙牛發布的報告一樣,“雖然缺乏一些細節,但依然是個非常良好的開端”。他表示,很多農業上市企業對自然風險的認識仍停留在“環境合規”層面,尤其是管理層對自然相關風險的理解和認知有限。他希望在認知不斷提升后,蒙牛和其他農業公司未來能夠披露更多量化信息,并將公司自然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全價值鏈,尤其是飼料原材料種植和生產階段。
盡管目前TNFD披露框架還是自愿性質,但楊方義認為,根據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發展路徑,自然相關信息披露極有可能在全球逐漸上升為強制披露要求。
“另外,不論是TNFD還是其他倡議和標準,通常都是由國際組織和大型機構主導推動的進程。希望未來中國的相關組織也可以參與到該進程的制定中。”楊方義說,“這有助于減少中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壁壘,也可以貢獻中國智慧,輸出中國在自然保護領域的經驗和知識。”
分享
作者:姜夢楠,專注報道綠色金融進展,曾在多家企業和非贏利組織從事可持續金融咨詢和ESG傳播工作,是歐洲金融分析師聯合會(EFFAS)認證的注冊ESG分析師(CESGA?)。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