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草木有情:傾聽古畫中的古樹之音

2024-06-06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作者:挈挈 

注意!!未經允許禁止轉載?。。?/strong>

初夏之時,吳文化博物館“樹碑立傳”特展帶領我們開啟一場蘇州尋樹之旅。觀樹予人一種閑適而親昵之感,漫步樹蔭下,即可想象古樹歷經的時空長河。然而,有一些曾經在我們記憶中真實存在的樹卻找不到了,可能是年幼家宅前的樸樹,或許是放學回家路邊的楝樹,不知哪天我們再也見不到這些老朋友。接下來,我們將呈現江南地區曾經真實存在的三棵古樹,經由畫家的描繪,古樹成為景觀畫中的一道風景。更重要的是,古人的存在、生活、感受、記憶被銘刻進古樹景致中,所有觀者即將成為畫中的游人。

《六君子圖》倪瓚 元 上海博物館藏

古樹不會說話,但無數的私人記憶蘊含其枝葉間,這是每個人與一方風土的情感紐帶,希望本文能喚起我們對過去的一些懷念。

樸樹:石湖莫舍的悲歡離合

作于明初的《壽樸堂圖》是一幅作者至今存在爭議的圖卷,但其不失為一幅精品手卷。此卷引首為中書舍人詹孟舉題“壽樸堂”,卷后有數十段不同時期寫就的題跋,從中可知此圖應是畫家為“壽樸堂”所作。畫中的“壽樸堂”并不是一座宏偉廳堂,而是一間茅草搭建的簡易涼亭,一位頭戴烏紗的官員端坐其中。畫面的中心是一棵大樹,這棵樹幾乎籠罩了整座草堂,狀如車蓋,連枝倒垂,將一旁的湖光山影襯托的平淡卑微。無論是構圖還是體積感的追求上,畫家都在提醒我們一件事,這棵樹的故事并不簡單。

《壽樸堂圖卷》(局部) 明 四川博物院藏

歷史上的壽樸堂離我們空間距離極近,綺川壽樸堂在吳縣南部,臨近石湖,大概在今吳中區越溪街道原址,當時屬吳江一都八圖。莫舍之名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而莫舍創建者莫氏家族即是這幅畫卷的主人公。沈周題詩有云:

“莫家種樸堂之前,人家與樹相為年。拱宋抱元非一年,皇明十圍猶郁然……人于門第望喬木,我羨根柢生詞林。嗚呼,此家此樹不易得,李宿應須自封殖?!?/p>

據《石湖志》記載,壽樸堂始建于元代初年,最初主人為元末明初的綺川隱士莫諟,因堂前種有樸樹而得名。樸樹樹冠圓滿、樹蔭濃密,寓意長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這是莫氏家族最引以為傲的廳堂,當其先祖從吳興徙居松陵時種下樸樹,樸樹數年來愈發繁茂,伴隨著莫氏一族人丁興旺、家產豐厚,“壽樸”的碩大與莫氏家族繁榮興盛相生相成。無論是由莫諟、莫禮父子誰主導修建的壽樸堂,此堂此樹都與一族枯榮緊密聯系??上В坏孛T望族的莫氏與壽樸的故事在洪武年間發生了轉折。

《石湖歸棹圖》(局部)沈周 明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

先是洪武二十三年,蘇州地區遭受臺風,莫家宅屋受損,而后洪武二十六年,莫家又因藍玉案牽涉其中。莫堤次子莫禮官至戶部左侍郎,吳寬為其書傳提到“當洪武之末,不幸坐累,沒于京師,舉族謫成邊徼,第宅蕩然”,在明初蘇州眾多世家大族所受的政治動蕩中,莫禮因藍玉案株連被殺。

一時之間,莫氏壽樸堂備受打擊,莫堤之孫、莫禮之侄莫轅洪武初與父并下詔獄,卻以冒附洱海衛籍幸免,迎葬祖叔骸骨,保全伯兄遺孤。等到莫轅重返石湖,家產已分崩離析。昔日勃興的家業成一片瓦礫,“惟樸則郁然如故”。宣德年間,《壽樸堂圖》與堂號一同歸于莫轅的名下,莫轅成為莫氏家族新一代族長,他此時最重大的任務是重振家業,于是將目光重新投向了壽樸堂。

《橫塘圖》文徵明 明 故宮博物院藏

莫轅《自題壽樸》中展現了他重振家族的堅定決心,并再次強調古老樸樹的生命力:“童童嘉樹植中庭,眷彼孤根造化生……自愧凡庸仰先德,后人修德繼家聲?!痹谒劾?,這棵壽樸完全與“先德”和“家聲”相連,古木與家運相連。從莫轅這里,《壽樸堂圖》徹底成為莫氏的家族圖像,樹下草堂的官員可以是莫家的任何一位子孫,成為成為家族集體記憶的理想風景。

而在莫轅身后,壽樸堂家風不墜,宗族綿延。莫轅之子莫震、嫡孫莫旦相繼為官,更將家族的古木風景帶出石湖地區。莫震于正統四年中進士,為石湖地區首位榮登進士之人,致仕后歸居石湖,延請吳寬、沈周等名家繼續題寫《壽樸堂卷》,創修《石湖志》。莫震之子莫旦續修《石湖志》,直接將《莫氏慶壽圖》載入志中。

弘治《石湖志》《莫氏慶壽圖》 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 鄭振鐸編《中國版畫史圖錄》收錄

《莫氏慶壽圖》所繪的正是弘治二年莫震的八十大壽。莫震端坐于壽樸堂正中,莫旦則在靠近廳堂南端的臺階,似乎正準備從莫宏手中接過酒盞。那棵重要的樸樹則在庭院,與壽樸堂廳堂的屋檐相接,已然庇護著這個家族。與《壽樸堂圖》不同的是,樸樹已不占據《慶壽圖》的核心位置,前來祝壽之人占據了廳堂各處,一直延伸到庭院,顯示出慶壽活動的盛大與隆重。

正如莫震所言:“葺先世之舊廬以居,左圖右書,植以竹石花卉以自娛,嘗效古人耆英故事,與鄉人為石湖敘情會,優游二十年?!倍嗄陙?,莫氏家族從石湖走向了更廣闊的江南地區,不僅多人入祭鄉賢祠,還將壽樸堂繪制于石湖山水地圖之上,古木和家族共同成為一道地方上的獨特風景。

弘治《石湖志》《吳江志》中,莫氏家族領袖皆以國家官員和地方精英的形象出現,此舉讓石湖地區和莫氏家族緊密聯系。家族史進一步演化為地方史、文化史,最終家族影響力依托文本與圖像凝固在后人對石湖的觀賞中。

弘治《吳江志》《范文穆公綺川亭圖》 明弘治元年刊本

回到最初的《壽樸圖》,那棵樸樹是整個莫氏家族的精神象征,早已超越個體范疇,成為世代相承的石湖一景?;蛟S今天我們行至石湖行春橋畔,仍可遐想昔日綺川莫氏的輝煌。

羅漢松:千年佛寺的召喚

萬歷三十八年夏日,吳門畫派錢貢作《洞庭西山福源寺圖》。錢貢山水筆意出入于文征明,對全景式構圖駕馭極佳,但與其他實景圖不同的是,作此圖時,福源寺已毀,冊頁乃是虛構的寺景。

《洞庭西山福源寺圖》冊一 錢貢 明 蘇州博物館藏

福源寺始建于梁大同二年,位于洞庭西山縹緲峰,以福泉得名。先于隋之大業間毀,而唐貞觀年間恢復,宋紹興時又毀,而南渡嘉定間重建。而到萬歷年間,福源寺再次成為廢墟,時任吳縣知縣傅光宅為興復該寺,免其賦稅,使寺僧重回故地,僧人性天發愿重建。

“后三十年辛亥乃始拮據,為重興計,少師申文定公、徵士王百谷先生皆撰募文為之助揚,米粟金錢,寸累黍積?!笨梢韵胂螅蕴焐先讼全@得了錢貢繪制兩幅冊頁,由申時行、王穉登題寫建造寺院的化緣疏。因此這幅冊頁一開始就為這場募捐活動而作,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少數直接以籌款為目的的畫作。

《洞庭西山福源寺圖》冊二 錢貢 明 蘇州博物館藏

錢貢力圖在在熟悉的洞庭西山間,依據想象力虛構出重新福源寺景觀,盡力勸導地方士紳進行佛教贊助。盡管寺院當時已不復存在,但畫作中仍有許多真實的元素:果林、茶樹覆蓋的縹緲峰、遠處船帆零星的太湖,以及兩棵重要的梁朝羅漢松。我們對比兩幅冊頁即可看出端倪,顯然描繪的是同一座寺院,山門的位置卻相反,石橋與小溪距離也相異。有學者認為,兩幅畫中的一幅是六朝福源寺懷古圖,而另一幅則預示著現在規劃中的福源寺。

但畫面中無外乎都有兩株高聳入云的古樹,我們至今能找到這兩株羅漢松存在過的證據,因為其在許多散文、詩歌、日記中都有所記錄。歸莊《題福源寺羅漢松》中形容其:“福源建自梁大同,創寺之年植此松。歷千余載寺再廢,此樹不改青蔥蘢。大二十圍高難度,攫拏天際如虬龍。石根鐵干苔斑駁,狂風搖動聲錚鏦……天王柏,上方松,昔年來游有題詠,何況此樹六朝之遺縱。松之名者,今古報國古岱宗,彼以神京名嶽顯,此獨晦匿于震澤之縹緲峰?!?/p>

今靈源寺羅漢松

羅漢松常綠、長壽,樹干蒼勁挺拔,種子成熟時如參禪打坐的羅漢,是寺院里常種的佛家樹種。雖說歸莊是明末清初時人,但這兩棵羅漢松那時就大概已經千歲,為蕭梁遺物,這幾乎是福源寺歷史身份的最佳證據。或許這讓我們想起今日西山靈源寺的羅漢松,也是梁大同遺物,與福源寺之羅漢松為同時代的產物。見此樹,眼前規劃中的廢墟與千年前六朝古寺就成為一個連續的整體,這是一處可辨識的實景。

錢貢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俯瞰寺院的視角,通過寺院攀談的人物姿態,以及山中小徑、橋梁、水路,帶領觀者視線隨著畫中的“路面”移動。錢貢迫使我們跟隨他的道路走向兩株古樹間延伸出的山徑,路過溪上的石橋,欣賞山腳的瀑布,泛舟無際的湖泊。觀者被賦予了觀看游覽的趣味,在廟宇與山林間循徑穿梭,道路時隱時現,永遠指引著方向。仿若身臨湖山之間,開朗與遮掩、真實與虛幻交相掩映。

隨著畫卷展開,僧侶們和古羅漢松共同邀請著人們探索寺院,觀者覽卷之余不免隨之思考,這種“如入畫中”之感是畫家刻意制造的視覺體驗。錢貢用筆沉穩謹慎,設色古淡秀雅,在真實、親切之余,這也不是一場毫無目的的“漫游”。畫作始終在暗示觀者(也是潛在的施主)身處理想的寺院景觀中,捐助寺院能夠使得圓滿安寧的畫境成真。南朝佛寺,西山群峰,古植疏朗,無限感懷,皆在兩幅冊頁古今交匯的瞬間。

《湖山佳趣圖》局部 沈周 明 浙江省博物館藏

為了讓更多人捐助福源寺的重建工程,申時行、王穉登等多位文人雅士撰寫募緣疏,并與畫冊一道在當地精英中傳閱。在強調捐助帶來的因果福報和地區效應之外,幾乎所有疏文都提到了這兩棵幸存的羅漢松,他們都希望借助羅漢松使觀者更貼近福源寺的悠長歷史。王穉登和錢貢同為文徵明學生,作為著名詩人,他將文學傳統中個人經驗的表達運用至此?!霸迫??出山根,天監長松翠蓋存。若使福源興舊剎,泉聲松影滿山門?!睂τ谇旯艠涞陌@,萌發出頗具傷感的氛圍,但如果福源寺得以恢復,泉水之聲與松樹之隱可讓人們歸隱于山林深處,這是一個無數文人都難以抵擋的動人時刻。

《洞庭西山福源寺圖》卷后 王穉登《洞庭西山重建福源寺募緣疏》蘇州博物館藏

申時行的表達則顯得更為真實:“往歲余嘗游洞庭西山,遍探諸名勝。見喬松千尺蒼翠蓊郁,意其為古剎道場,而破壁頹垣,荒蓁宿莽,杳無人跡。問之,則故福源寺遺墟也。”光福名流安希范也傳遞了相似的經歷:“一日,從后堡入福源寺,深壑盤廻,居然一勝區也!殿宇久廢,庭中羅漢松兩株,大俱合抱,蔥郁凌霄。余為盤桓其下者久之?!惫艠洹氨P桓久之”塑造出一種懷古的氛圍,引發觀者對時光流逝、人世沉浮產生的普遍悲憫情感,他們將羅漢松蓄意挑選而出,使之成為福源寺的一道風景,企圖得到潛在施主的共鳴。

《洞庭西山福源寺圖》卷后 文震孟跋 蘇州博物館藏

最終,歷經十三年三朝,從萬歷三十八年到天啟二年,福源寺終于在崇禎元年修成,文震孟成為唯一一個見過福源寺實體的圖卷題跋者。清初文人游覽時,依舊不忘羅漢松,古樹已成為福源寺的永恒風景。錢貢的畫作在自然與虛構之間建立起一座通道,讓我們看見藝術化的古樹演變為歷史的部件。

楝樹:曹氏家族的江南記憶

最后我們穿越到清初的江南,這里有一棵曹雪芹祖父曹寅魂牽夢縈的楝樹。

康熙二年,年僅五歲的曹寅和家人從京城徙居江南,赴江寧織造。曹寅在南京長大,內務府包衣的職責似乎是一段遙遠的回憶。江南的楝樹是曹寅一生中反復出現的主題,也是曹氏家族與江南文壇發生聯系的情感介質。蘇州文人尤侗對曹氏父子的回憶也圍繞著那株楝樹展開:

“司空曹公,開府東冶;手植楝樹,于署之野;爰筑草亭,欄干相亞;言命二子,讀書其下;夏日冬夜,龂龂如也?!?/p>

蠡墅老街楝樹 圖源:吳中長橋發布

曹璽監理江寧織造期間,在衙內隙地筑一亭,作為公退之暇的棲息舒嘯之所。楝亭之名,則源于亭前一株楝樹,為曹璽手植,曹家子弟在亭內秉承庭訓,曹寅對此處懷有極深的感情。楝樹樹冠延展亦可達十公尺,暮春時節開淡紫色花,結黃色小果實,旁逸斜出,風姿幽雅。曹璽去世后,曹寅觸景生情,重新修葺楝亭,廣邀江南文人、畫家繪圖題詠追懷先德,匯集成卷,即為今日所見《楝亭圖詠》。

從卷中紀年來看,康熙二十九年曹寅任蘇州織造時,還將楝亭圖卷帶至蘇州。 “天子乃授司農公以公之官,而移府于蘇州,乃繪楝亭以為圖,于先澤三致意焉?!笨上Ы袢战瓕幙椩熘械拈瑯湟央y追尋,但從惲壽平、禹之鼎、程義、戴本孝所繪的現存圖像中仍能找到楝樹的痕跡。

《楝亭圖詠》局部 禹之鼎 清 國家圖書館藏

在禹之鼎的畫作中,一棵蒼勁楝樹拔地而起,凌于茅草覆頂的小亭子,前有翠竹在風中搖曳,曹璽如高人隱士一般端坐亭舍。楝樹的筆墨似有倪云林之風,壘石疏林,平坡小亭,江山平遠,寂然無人,給人以蕭瑟疏落之感。盡管樹并不是大面積出現,更沒有枝繁葉茂之感,但仍處于畫面的重要位置,將高雅清逸的心境傳遞給觀者。事實上,禹之鼎可能并未去過江寧織造親身目睹這棵楝樹,但這并不重要。曹寅并不求畫作的形似,只求建構出理想的精神世界,形成一個以楝樹、楝亭為核心的高逸意境。

更大意義上,楝樹及楝亭寄托著曹寅對先父的無限懷念,亦是曹氏家族作為簪纓世家扎根江南的符號象征。或許,楝樹是曹寅從江南山水中抽象出的“烏托邦”,那種以咫尺之圖承載世事流變的藝術深深吸引著曹寅,他自認為是文人交游圈中的儒者,沉迷于為家族積累記憶片段。

《容膝齋圖》倪瓚 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南京到蘇州,《楝亭圖詠》逐漸征集到名重一時的徐乾學、王士禛、姜宸英、毛奇齡、屈大均等諸位學者、詩人、高官、畫家的留書。曹寅精心選擇了一種最“江南”的紀念方式,有意將楝亭變成集體紀念的場所,讓父子兩代的江南記憶流傳。在事務之余,曹寅常泛舟虎丘、太湖,閑暇游樂、詩文酬唱、游歷山川,其生活方式也完全江南化、藝術化了,而一切都始于楝樹和楝亭。除此之外,身為滿洲包衣的曹寅主持地方性文化活動,更有別樣的文化意涵,這意味著康熙時期江南文人擁有較大的自由度,詩、畫、文在新的歷史情境下進一步整合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曹寅署理蘇州織造時,同時兼任康熙帝的耳目,以私人身份上呈密折,報告蘇州地方情況。在曹寅與諸多文人的交往中,清初緊張的文化氛圍正在緩解,遺民、詞人、畫家、隱士都通過《楝亭圖詠》連接合作,江南士風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

蘇州織造署舊址瑞云峰 圖源:蘇州姑蘇發布

曹寅以楝樹作為情感寄托之物,吟詠先人和故交,這是否與《紅樓夢》中的“草木有情”相似?“楝子花開滿院香,幽魂夜夜楝亭旁?!碑敳苎┣蹏@言“樹倒猢猻散”時,是否亦是在追憶曹家楝亭煊赫鼎盛、賓客云集的往昔。

結 語

在旅途中,人們總在注視和記錄,而畫家試圖將真實世界中注視古樹的經驗化作圖像,使觀者能持續感受到如在目前的圖景。我們看到,樸樹圖像成為莫氏世代相承的家族風景,福源寺畫冊中的羅漢松重新確認了蕭梁古寺的歷史,而曹寅的楝樹為清初江南文壇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畫家選擇古樹進入繪畫時,不僅因為古木之美與游觀之樂,更在于此時吳中地方文化對個體自然體驗的重視。

從家族到生命,從記憶到歷史,人們利用古樹構成身份認同、概念系統,而古樹啟發著人們傾聽自然之聲。在可見的古樹背后,隱藏著那些不可見的、被遮蔽的世事,樹木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來源,我們可以帶著自己與樹的回憶前往任何一個地方。

參考文獻:

1. 弘治《吳江志》,《中國方志叢書》,臺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2. 莫震撰,莫旦增補,弘治《石湖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

3. 萬笑石.湖邊的先祖:明刊《石湖志》圖繪的鄉族勢力與地緣策略,《文藝研究》2021年第7期。

4. 萬笑石.當家族成為風景:論明代吳江莫氏《壽樸堂圖》卷的拼裝、演繹與圖史意義,《美術研究》2022年第5期。

5. Elizabeth Kindall, Envisioning a Monastery: A Seventeenth-Century Buddhist Fundraising Appeal Album, T'oung Pao , 2011, Second Series, Vol. 97, Fasc. 1/3 (2011), pp. 104-159

6. 朱志遠.“楝亭圖詠”與清初江南詩風嬗變,《文學評論》2019年第3期。

7. 高樹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四卷《楝亭圖》初探,《紅樓夢學刊》2021年第5期。

特展信息

展覽時間:2024.05.18~2024.09.01

展覽地點:吳文化博物館吳頌廳及公共區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豪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七胜百家乐娱乐平台| 宾利百家乐现金网| 皇冠比分|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存| 百家乐官网棋牌外挂| 优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博金娱乐| 欢乐谷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仪征市| 大发888怎么玩才赢| 百家乐攻略投注法| 百家乐官网桌定制| a8娱乐城开户| 线上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KK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澳门百家乐官网群官网| 白凤凰博彩通| 大发888娱乐城欢迎您| 百家乐群11889| 大世界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大发888娱乐场 东南网| 百家乐纯数字玩法| 百家乐官网tt娱乐场| 圣淘沙百家乐官网游戏| 瑞奇国际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大发888达法8| 巴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看路博客| 百家乐官网庄家闲| 百家乐官网算号软件| 足球博彩通| 大发888全部的网站地址| 百家乐百家乐游戏| 百家乐官网赌场赌场平台| 帝王百家乐官网全讯网2| 网络龙虎| 狼2老虎机清零密码| 百家乐平注常赢玩法| 大上海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限红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