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朝鮮人為什么瘋狂崇拜文天祥?不僅是思念大明
文天祥
明清鼎革之后,朝鮮名義上尊清為宗主,但實際上對清朝極度鄙視。朝鮮國內仍有崇禎紀念活動;國內文書使用干支;入清朝的使節絕不提朝貢,只稱是燕行使。而作為反清思明的重要表現就是對文天祥的崇拜。文天祥這個宋朝人怎么和思明扯上關系了呢?
一、元明清對文天祥的供奉
文天祥,號文山,宋理宗時期的狀元。元軍南下侵宋,文天祥挺身而出率軍勤王,被封右丞相兼樞密使。文丞相在與蒙古議和時不幸被扣留,在元軍押送其北上途中逃脫,可謂九死一生。文丞相南歸之后,參與了擁立益王。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五坡嶺再次被俘,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年,始終堅貞不屈,最后壯烈殉國。雖然文天祥死于元朝,但元朝對文天祥也大力推崇。元朝官修《宋史》中稱文天祥“就死如歸”。
明代以理學為正統,尤重道德教化,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推崇文天祥,特于南京立廟以為紀念,每歲還要舉行祭祀儀式,并封文天祥為天下都城隍。永樂年間,隨著朝廷北遷,文天祥廟亦于北京重修,此地成了朝鮮朝貢使經常拜謁之處。
北京文丞相祠
明清鼎革后,清廷頒布剃發、易服、逃人、投充等惡法,激起了漢人強烈的反抗。江南人士將發膚和禮儀聯系起來,并反復宣傳先賢事跡,以鼓勵人心。由于和文天祥的經歷相似,南明諸臣便都以文天祥自居。比如黃道周殉國前就感嘆道:“乾坤有半壁,何忍道文山。”
清朝統一后,雖也重視文天祥,但滿清淡化了文天祥信仰中的華夷之辯,只提他的忠君之義,絕不提抗外之舉。可在南明人士的宣傳中,文天祥精神的精髓恰恰是忠于“中華”、反抗“夷狄”,將文天祥抗元就義上升到民族大義的政治高度。這種宣傳隨著南明覆滅而絕跡,但卻在朝鮮光大并大講特講,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金錢鼠尾乃新朝雅政
二、朝鮮對文天祥的認知
朝鮮為中國藩屬,尤其是在明朝,朝鮮誠心事大,每歲朝貢,稱為朝天,對明朝極其恭順。相反,朝鮮對清朝就缺乏政治和文化認同,雖然依舊自稱藩屬,但絕不提朝貢之事,只稱“燕行”。
朝鮮每年來北京都要瞻仰文天祥廟,并留下詩詞。最著名的就是弘治時期,朝天使曹偉瞻仰北京文天祥廟后連寫五首詩,抒發胸臆。乾隆時期,燕行使蔡濟恭、洪良浩、金昌集等留下了拜謁詩詞,但也對清朝時期文天祥廟的破敗,表現出了憤慨和悲傷。比如1712年金昌業寫道“宇荒涼,可知其香火之疏,令人尤傷心”;蔡濟恭寫道“中州淪沒古今傷,文相祠堂草木荒。惟有年年東國使,拜瞻遺像一焚香”。隨著《宋史》《文山集》等傳入朝鮮,文天祥的事跡便更為朝鮮君臣所熟知。《文山集》甚至被朝鮮王朝多次刊印,成為朝鮮官僚們日常必讀的書目。從以上事例就能看出,朝鮮君臣對文天祥信仰何其虔誠。
文丞相祠
三、對文天祥崇拜的形成
朝鮮君臣在經筵中會經常提及文天祥。根據《朝鮮實錄》記載,朝鮮成宗大王1493年的經筵第一次正式提到文天祥。而隨著《文山集》的刊印和《宋史》的傳入,文天祥事跡越來越被人們所熟悉。文天祥由此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政治符號,被引入朝鮮王廷日常政治生活中。當時的朝鮮侍講李孟賢向朝鮮王進言:唐宋比較,宋享國四百年,唐享國三百年,然唐亡,無人殉國。而宋亡,如文天祥……殺身而不顧,忠臣之多,莫過于宋。隨后他向朝鮮王進言,希望朝鮮王大力倡導文天祥精神,讓朝鮮儒生也養成崇尚節義、殺身成仁的士風。文天祥已經成了士人節義的化身。
朝鮮王宮
對文天祥全方位的描述,當屬1752年朝鮮英祖王重臣洪啟禧撰寫的三卷本《文山先生詳傳》,其書落款為“崇禎之三壬戌日”。那時候大明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了,但朝鮮重臣卻在公開發行的書籍中以崇楨紀年,可見作者想要表達的最重要觀點就是華夷之辯。此書將文天祥視為宋代儒家三百年培養人才的結晶,為宋儒最忠義的代表,強調文天祥忍常人不能忍之折磨,體現人臣之義理,乃萬世之標桿,與諸葛亮并稱為忠義典范。
在朝鮮人對文天祥的大力拔高之下,他們將朝鮮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比擬為文天祥。歷史上反對李成桂篡權的鄭夢周、抗倭英雄李舜臣、被俘到倭國后想法設法逃回朝鮮的姜沆、起義并抗倭的趙憲等,都被比附為朝鮮文天祥。經過如此渲染,文天祥已經成了朝鮮家喻戶曉的人物。
朝鮮百官
四、臥龍祠到三忠祠
臥龍祠,朝鮮宣祖于1603年建造以紀念諸葛亮,1695年岳飛也被奉入其中。英祖時期,英祖曾和朝鮮大臣商量是否將文天祥也納入供奉。但因為當時朝鮮流行疫病,左參議說無法役使民夫擴建祠堂,希望暫停迎奉。而禮曹判書認為,祠堂空間很大,追加一個文天祥牌位和畫像綽綽有余,無需擴建。追享文天祥時,可依照諸葛亮、岳飛的辦法,“以位版奉安”,“畫像則別為藏置”,祭祀則一年兩祭,文天祥畫像的安奉致祭日可為六月初二。
臥龍祠
此后,英祖讓官員洪益三去實地考察臥龍祠的情況。洪益三報告稱,臥龍祠很大,有三間廟舍,諸葛亮、岳飛、文天祥可各占一間,從左到右排列,諸葛亮在左,岳飛在中,文天祥在右,并可將臥龍祠重新粉刷一遍。此后,英祖又對臥龍祠的相關細節進行了細致詢問,洪益三都一一作答。可見英祖對迎奉文天祥畫像一事相當重視。
到了六月初二,畫像如期安置,臥龍祠也成了三忠祠。此后,英祖經常派人去三忠祠祭祀三賢。尤其是英祖王四十六年,英祖特命朝臣撰寫并讓其當堂誦讀“臥龍祠宣廟教文”“岳武穆配享備忘記”“文文山配享備忘記”,追憶了臥龍祠創建、發展、延展始末,記述了朝鮮臥龍祠是如何從只祭祀諸葛亮到增加岳飛、文天祥的歷史。文章讀罷,英祖王即親自做注,闡發微言大義。
中國的三忠祠
與朝鮮王崇拜文天祥等三忠對應,朝鮮官方對三忠的年節祭祀也不敢懈怠。最著名的就是平安道觀察使趙璥作《三忠祠祭文》,其文雖然短小,但追憶了三忠祠的沿革,特別強調了自宣祖經肅宗、英祖至正祖年間,諸位大王都十分重視三忠祠。這成了朝鮮宣講忠義的最高場所。至此文天祥在朝鮮的地位已經被神化。
文史君說
文天祥在宋朝滅亡,皇帝投降的情況下,仍忠心耿耿。在朝鮮看來,他所忠的就是中華文化、中華精神。明代士大夫尤重這種氣節,如方孝孺、于謙,明末更是士大夫殉國死難的大爆發時期。朝鮮在“思明”情感的推動下,將文天祥上升為一種精神寄托,文天祥的忠義成了“尊華”的象征。朝鮮自肅宗王以來,尤其強調中華大義,在明朝滅亡60年之際,他建造了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后來英祖將其擴建,同祭太祖皇帝和思宗皇帝。但大報壇藏于宮內,民間不得與聞。而三忠祠同樣是朝鮮確保正統中華的一個象征,更重于民間教化。正祖王給三忠祠的表文中特別強調“地稱小華”,即朝鮮以“小中華”自居。這也隱含著朝鮮對清朝的歧視,以及與清朝爭奪中華正統的深層心思。
昌德宮大報壇
參考文獻
孫衛國:《忠義與正統:朝鮮王朝對文天祥的認知與崇祀》,《清史研究》2023年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