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莞證券高層“變陣”背后:傳統業務潰退與轉型挑戰并存
出品|拾鹽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今年3月以來,東莞證券似乎一直處于動蕩之中。
在長達九年的IPO長跑再次按下“暫停鍵”后不久,短短半個月時間內三大高管密集離任,也讓業界對于東莞證券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資本動向猜測不少。
在IPO被中止后,東莞證券將目光轉向公募領域,但隨著總裁潘海標的離任,東莞證券的轉型之路也變得撲朔迷離。這家成立于1988年的老牌券商,將如何跨越發展“陣痛期”?
半月三高管離職
東莞證券高層人事生變
進入5月后,東莞證券不僅高層人事動蕩頻繁,股權架構也處于變動之中。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總裁潘海標、公司合規總監、首席法務官郭小筠以及副總裁郜澤民先后離任。同時,羅貽芬被任命為公司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張亦超被任命為總裁助理。
圖源東莞證券官方公告
這一系列人事變動,也被認為是東莞證券在應對市場變化和內部問題的一次嘗試。
從新任高管的履歷來看,羅貽芬在東莞證券內部任職多年,具有豐富的合規與投行經驗。她曾擔任公司內審合規部副總經理、稽核審計部副總經理、場外市場業務部總經理、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兼投行業務九部總經理。張亦超則具有固收及債務融資管理的背景,曾任上海新世紀資信評級分析師、興業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東莞證券債務融資總部總經理。
與此同時,原合規總監兼首席法務官郭小筠和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郜澤民因工作原因轉任高級顧問。據了解,這兩位高管的變動可能與他們即將退休的事實有關。此外,公司還任命了季王峰為新的合規總監,陳愛章為資管業務總監。
高管變陣顯示出東莞證券在投行、資管及合規等關鍵領域發力的決心,以及想要盡快推動公司業務轉型和發展的緊迫感。如羅貽芬的上任有望加強公司的合規管理和內控機制,提升公司的市場聲譽和合規水平。而張亦超在債務融資方面的豐富經驗,將有助于公司在這一領域開拓新的業務機會,提升業務收入。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行業競爭加劇和監管環境日益嚴格的背景下,東莞證券通過管理層調整和業務轉型,嘗試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地位。不過,新任高管能否迅速適應新角色并帶領公司實現成功轉型仍是未知數。
如陳愛章在資管業務方面的專業積淀相對不足,能否有效推動資管業務的發展令人擔憂。資管業務不同于經紀業務,對投研能力和專業背景有著更高的要求。盡管陳愛章在分支機構網點布局、客戶關系維護、產品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但其能否駕馭投研團隊、優化投資策略,仍需時間檢驗。
業績連年下滑傳統業務難支撐
合規風控領域的短板日益凸顯
近兩年來業績表現不佳和合規問題頻現,也是東莞證券高管“換血”的關鍵因素。
首先,在業績層面上看,東莞證券近兩年來業績連年下滑。2022年和2023年,東莞證券應收分別為22.99億元和21.55億元,同比下滑37.88%和6.26%;凈利潤也由2022年的7.91億元下滑至2023年的6.35億元,降幅達19.70%。
2023年,東莞證券的傳統的經紀和信用業務收入下降明顯,分別下滑10.75%和8.74%。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則是出現更大幅度的下滑,降幅分別高達25.64%和37.90%。
圖源2023東莞證券年報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券商和新興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傳統券商的市場份額逐漸被蠶食。而東莞證券未能在這一領域及時調整策略和產品,導致經紀業務的收入持續下降。
從財報得知,東莞證券的信用業務主要包括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服務,但受制于市場波動和信用風險的增加,這項業務在2023年也未能實現預期的增長。此外,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收緊,信用業務的合規要求日益嚴格,這進一步加大了東莞證券在這一領域的運營難度。
自營業務本應成為中小券商業績增長的亮點,但東莞證券在這方面的布局滯后,未能有效彌補傳統業務的頹勢。2023年末,其金融投資資產占總資產比重為36%,低于同類券商,導致自營業務難以扭轉整體業績下滑的局面。
自營業務的滯后不僅影響了公司的整體業績,也暴露了其在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方面的短板。金融市場的高度波動性要求券商具備較強的投資決策能力和靈活的資產管理策略,但東莞證券在這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這不僅限制了公司在市場波動中的獲利能力,也增加了其在不利市場環境下的風險敞口。
不僅出現業績下滑的“內憂”,近年來東莞證券在合規管理上的短板也逐漸暴露,監管罰單示警不斷,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大掣肘。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東莞證券在多個保薦項目中違規,暴露了其內控機制的缺失和合規管理重視漏洞。
今年5月10日,東莞證券作為泉為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保薦機構,在持續督導履職過程中存在未對上市公司大額資金往來交易真實性審慎核查、未按規定完整填報2019年度現場檢查報告,東莞證券以及保薦人楊娜、姚根發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在2022年9月,東莞證券還曾在保薦天威新材IPO項目時,存在質控負責人同時擔任保薦代表人,在相關流程中未嚴格落實回避要求的情形,公司內控管理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陷,郜澤民作為東莞證券分管投行業務的副總裁,被中國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作為保薦機構,東莞證券有責任確保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并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持續督導。“這些違規行為反映出東莞證券在業務操作和風險控制方面可能存在嚴重問題,這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
不僅如此,在投行業務中,客戶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合規記錄良好的券商作為合作伙伴。東莞證券合規問題頻發還會導致公司在與客戶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中處于不利地位,許多潛在的業務機會因此流失。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認為,上述違規行為可能危害公司的聲譽和信譽,降低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也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融資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券商“頭部效應”加劇
投行資管業務轉型發展成關鍵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證券成立于1988年,是全國首批承銷保薦機構之一。但這一不折不扣的老牌券商在IPO的道路上可謂一波三折,自2015年首次遞交上市申請以來,IPO進程多次因各種原因被中止。
拾鹽士梳理可知,2015年東莞證券遞交首發上市申請資料并獲受理,但或因持有其40%股權的錦龍股份實控人楊志茂涉及行賄案件受牽連,于2017年5月暫停了IPO進程。直到2021年2月,證監會才恢復了對東莞證券的審核、
2022年2月,東莞證券首發過會,卻沒有拿到上市批文。2023年,東莞證券再次沖刺IPO,但由于IPO申請文件中的財務資料過期,東莞證券IPO審核自2024年3月31日起進入中止狀態。
在這一關鍵階段,東莞證券高管劇變和股權變動則進一步增加了其IPO的不確定性。
據悉,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錦龍股份擬將股權悉數轉讓,而金控資本有意“接盤”其持有的東莞證券3億股股份,但目前仍處于談判協商階段。
有業內觀點認為,如果交易達成,金控資本將成為東莞證券的第一大股東,這一變數可能影響公司的實控權,進而影響IPO申報材料的審核。
為了早日“圓夢”IPO,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和監管政策日益嚴格的環境,東莞證券也試圖通過業務轉型來應對新一輪的挑戰。
在最近一輪的管理層調整中也可以看到,東莞證券的業務轉型主要體現在投行、資管及合規領域的布局上。公司希望通過強化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來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力。
此前,國務院相關報告強調要“集中力量打造金融業‘國家隊’,推動頭部證券公司做強做優”。這也意味著券商的“頭部效應”將會越來越強,若東莞證券不能盡快躋身第一梯隊,此后的發展可能也會愈發艱難。
行業專家表示,在行業“頭部效應”加劇的背景下,東莞證券需要在提升業務能力和合規水平、加強自營業務布局以及IPO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