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觀察|常住人口連年增長,全國每6人有1個住在長三角
6月5日起,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浙江溫州召開。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之一。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梳理發現,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地區的常住人口總量每年保持增長,到去年底達2.38億人,約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16.9%,全國每6個人中就有1個生活在長三角。
浙江人口增量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長三角四省市中,江蘇的人口規模居第一。澎湃新聞注意到,江蘇的常住人口已持續增長至少十年,由2014年末的7960.06萬增加到2023年末的8526萬。
浙江省會杭州,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
規模次之的是浙江,2023年末常住人口6627萬,增加50萬人,增量連續三年居全國第一。浙江的常住人口也已多年保持增勢,由2011年末的5463萬增至去年的6627萬。11個設區市的常住人口已連續兩年全部正增長,去年過半設區市的增量與2022年比增加1倍以上。
安徽的常住人口2013年突破6000萬,至去年底增至6121萬。
上海去年底的常住人口為2487.45萬人,當年增長11.56萬人,0.5%的增幅為2015年以來新高。據上觀新聞報道,11.56萬人的增量中戶籍常住人口達10.54萬人——這歸功于2020年后人才落戶政策的多次優化,特別是五大新城。統計顯示,五大新城戶籍人口近年較快增長,奉賢區2021年、2022年增長1.47%、1.25%,是近十年峰值;松江區2021年戶籍人口漲幅達4.43%,是近十年來平均增幅的2.65倍。
長三角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上可見一斑。據獵聘發布的《長三角城市群大學生就業趨勢報告》,長三角畢業生留存率從2022年的55.2%增至2024年的64.6%,城市群形成良性的人才留存氛圍和流動機制。在2024年一季度校招新發職位城市TOP10榜單中,長三角有四城上榜,上海、杭州、蘇州、南京釋放的應屆生需求占比近三成。與其他城市群相比,長三角城市群校招職位以34.8%的占比遙遙領先。
誰將是長三角下一個千萬人口大市
縱觀長三角各城市,人口向核心區域高度集聚的特征顯著。上海、蘇州、杭州常住人口超千萬,至去年底分別為2487.45萬、1295.8萬、1252.2萬,合肥、溫州、寧波、南京、徐州超900萬人。這8個城市合計,常住人口占長三角總量的4成以上,另有18個市超500萬,其中江蘇、浙江各7個,安徽3個。
5座常住人口超900萬的城市中,合肥的人口總量居首。
5座常住人口超900萬的城市中,合肥的人口總量居首,去年底達985.2萬,21.9萬人的年度增量居全國“GDP萬億城市”第一;溫州、寧波、南京、徐州分別為976.1萬、969.7萬、954.7萬和902萬。
從增勢看,5城中合肥也表現亮眼,2019-2023年常住人口分別增長23.1萬人、20.7萬人、9.5萬人、16.9萬人和21.9萬人,去年21.9萬的增量中遷移凈增長人口20.1萬,占91.8%。今年3月,合肥召開的人才工作專題會議提出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機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養人之城”;精準招引高層次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偏才怪才奇才”,圍繞“人才需要什么”提供安居、醫療、子女就學等便利服務;常態化開展“合肥千企萬崗請您來”活動,拓寬“直播帶崗”等新渠道,引進專業公司加強市場化運作,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5月中旬,合肥發布房地產新政,推行“一人購房,全家落戶”。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業內專家看來,此舉將增強城市吸引力,進一步促進人口流入。
根據溫州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該市到2025年末力爭邁上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億級地方財政收入、千萬級常住人口、百萬級新增人才。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是沖刺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萬級常住人口“雙萬”城市的重要一年,將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重塑新征程溫州之“重”;實施“強城行動”,推動城市能級加快躍升,推動大都市區綜合能級和中心城區首位度雙提升。
寧波是長三角人口第六大市,近年五次放寬落戶條件,常住人口顯著增長——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00.5萬人,去年末已達到969.7萬。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年初在參加市政協聯組專題協商交流活動時提出以更系統、精準、人性化的政策舉措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提升人口競爭力,聚焦提升城市、產業、平臺、服務能級,系統推進人口“擴總量、調結構、優布局、提素質”工作,更好地實現“以城聚人”和“以人興城”相統一。
南京去年常住人口增加5.59萬人,年度人口增量、增幅均居江蘇首位,其人口增量已連續3年保持江蘇第一。5月中旬,南京發布《關于合法穩定住所落戶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直接落戶,被視為其沖刺“千萬人口城市”的嘗試。
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徐州去年結束了連續兩年的常住人口負增長,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0.15萬人,背后是產業蝶變帶來的經濟轉型。徐州曾憑借煤、鐵的資源優勢,以及隴海、津浦兩大鐵路干線交匯的交通優勢發展起鋼鐵、焦化、水泥、熱電、化工五大產業,經濟總量居江蘇第五,但隨著資源枯竭、重工業式微,經濟增長放緩,2017年被常州超越,退居全省第六。
近年,徐州加速產業轉型,培育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個創新產業集群,以及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四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和精品鋼材、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三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去年GDP總量達到8900億元,以7.1%的增速居江蘇第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