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院士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總體建設方案”:最后選擇全隧道
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直線距離
只有170公里
然而因為渤海海峽的阻隔
到達對面卻需要多繞道
1500余公里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
小伙伴們是不是也在期待
有一天我們能夠
橫跨渤海海峽呢?
這條通道
要不要建?
能不能建?
怎樣建?
當前進入了哪個階段?
昨天
“渤海灣通道發展建設論壇”上
也許有你想知道的消息
本文圖片均來自“大觀新聞”微信公眾號12月18日,2018年大連市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渤海灣通道發展建設論壇”邀請了石家莊鐵道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以“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歷史機遇與建設思考”為題作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大洪、中國工程院院士孔憲京、山東大學副校長李術才等相關領域專家參與了論壇交流。
建一段,連兩線,串三圈
杜彥良說,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去到山東團參加審議,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匯報了關于加強渤海海峽通道建設的若干意見,得到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盡快開展渤海海峽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渤海海峽通道的戰略意義在于實現遼魯互通,對于國家戰略構建實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我國的東部沿海協同發展提供重大的機遇。目前,渤海海峽通道設計的整體里程是125公里,這是目前正在論證過程中或者已經建完的跨海隧道中最長的。渤海海峽通道的建設規模,技術難度,復雜程度,均屬于世界之最,能夠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推動我國水下隧道修建技術領跑世界。杜彥良說,建設渤海海峽通道,可以把整個沿海的鐵路線連接成一個整體,共5400公里,這就把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經濟圈、華東長三角經濟圈連成整體。建一段,連兩線,串三圈,對推動我國整體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面臨三大挑戰
渤海海峽通道建設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一個是自然條件復雜,第二個是地質環境惡劣,第三個生態環境脆弱。
這是必將面臨的三大技術難題。通道要穿越海底溝谷、風化深槽、活動斷裂帶、強地震帶和生態敏感區,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災難。我們需要反復地從科學技術這一塊進行深刻地考慮,如何保證它的安全可靠,避免災害的發生。
——杜彥良
渤海海峽通道論證已歷經27年,取得了重大突破進展。“針對存在的工程難題、開展多項專題研究,提出科學問題,提出了跨海隧道突水災害源精細探測與預報方法、跨海隧道震害機理與減振技術等關鍵技術,為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整體規劃方案可行,風險可控。”
優先考慮選用全隧道方案
渤海海峽通道建設的前期工作和論證經歷了通道論證研究(啟動期)、橋隧方案研究(論證期),戰略規劃研究(規劃期)。啟動期,通過煙大輪渡,煙臺與大連市實現了“軟連接”,但是隨著各方需求的增加,其局限性也逐步體現,遠遠滿足不了我們兩地的需求。論證期重要的成果是對地理的環境條件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對技術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同時對投資經濟進行了初步的估算。戰略規劃研究期間,國家成立了研究課題組,從戰略意義、功能定位及作用角度出發,重點研究運輸需求、建設條件,初步排查工程顛覆性因素;探討跨越渤海海峽通道可能的通道位置,公路、鐵路通道可能的跨越方式;還有投資匡算,經濟效益分析和風險評估等。也就是論證了能不能建,怎么建,需要多大的經濟投入,這條通道建成以后,對我們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會帶來什么樣的效益?正式提出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總體建設方案”。
杜彥良說,經過各種比選,方案中,借鑒國內外跨海通道建設經驗與啟示,根據現有海峽自然與地質資料,綜合比較分析,最后確定選擇全隧道方案;綜合比較施工難度、運營安全、環保節能等,且能同時滿足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的要求,選擇建設鐵路隧道的運輸方式;選擇了旅順老鐵山西北角,蓬萊東港為登陸點。
優先啟動“蓬萊—長島試驗段”
杜彥良建議,應盡快推進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有助于服務國家戰略,建立省政府層面協調工作機制,加強遼寧-山東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共同搭建合作平臺,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優先啟動蓬菜-長島段海底隧道建設,驗證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整體方案可行性;建議結合建設需求,盡快啟動超長跨海隧道關鍵科學技術研究;為我國今后多個世界級海底隧道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原標題為《 大連-煙臺跨海通道建設方案正式提出!運輸方式、登陸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