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米為何不做AI手機?高端化策略成功是原因之一
今年3月底,小米汽車發售,作為手機大廠的小米,正式深入汽車行業腹地。相較于其他車企,小米造車的一大特點是「人車家全生態」,將汽車與小米生態打通,實現人、車、家三大場景聯動。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小米的硬件業務足夠堅實。
日前,小米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需要說明的是,Q1財報統計時間截至三月份,所以小米汽車的相關數據,尚未體現在其中。通過小米Q1財報,我們更多能了解到的還是它傳統的三大核心業務:智能手機、IoT、互聯網。
手機高端化奏效,毛利率更高了
根據財報數據,2024 Q1小米營收755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小米手機業務營收達到了465億元,同比增長32.86%,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高達61.58%。不難看出,手機當前仍是小米絕對的支柱業務,貢獻了超過六成的營收。
在財報和手機業務相關的部分,小米官方強調幾項市場數據。首先是Q1全球市場出貨量,小米援引Canalys報告稱,小米手機銷量4060萬臺,同比增長33.7%。小雷查看了Canalys的完整數據后發現,小米Q1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的份額為14%,排名第三,前兩名分別為三星和蘋果。而第四、第五則分別是傳音和OPPO,小米毫無疑問是出貨數據表現最好的中國廠商。
(圖源:小米)
小米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的持續開拓。小米表示,Q1,小米手機在印度、歐洲、中東、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均取得了市場份額增長。不過,小米手機在海外銷售的機型仍然偏入門。小米官方在財報中表示,Q1小米手機整體的ASP(平均售價)為1144.7元,同比微跌。小米認為,這主要源于海外市場的ASP較低,加上海外市場業務的增長,拉低了整體ASP。
然后是國內部分,小米沒有專門公布整體的市場數據。不過,在財報解析的PPT中,小米提到: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手機線下渠道的市占率為9%,相比往年這個數據在持續上升。另外,這份PPT在介紹小米手機業務在全球各地取得增長時,透露了小米Q1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為14%,同比增長1.5%,數據來源于Canalys。
而小雷在翻閱Canalys的報告時發現,今年Q1,國內手機市場上TOP5排序分別為華為、OPPO、榮耀、vivo和蘋果,其中vivo、蘋果的市占率都是15%。換言之,相對友商而言,Q1小米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的表現不是那么出彩。
(圖源:Canalys)
除了銷量和銷售額,小米手機的毛利率也實現同比增長,從11.2%提升至14.8%。而且,小米手機的高端化策略取得了成果。Q1,小米高端手機的出貨量占比達到了21.7%。按照小米自己的定義,高端手機指的是3000元及以上機型,基本都是旗艦和次旗艦產品。
另外,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在5000-6000元價位段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0.1%,同比增長了5.8個百分點。不過,這是一個比較狹窄的價位區間,今年1-3月,處于這個價位段的小米機型主要就是小米14 Pro、小米13 Ultra等。當然,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小米14系列的成功。
簡單總結下Q1小米手機業務的情況:
1.營收和整體銷量大幅增長,海外市場表現亮眼
2.毛利率進一步增長,高端化策略取得一定成果
3.國內市場表現相對一般
“雜貨鋪”賣得好,IoT與互聯網都賺翻了
小米三大核心業務之一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是一個非常龐大甚至有些雜亂的大品類,除了將智能家居類的產品囊括其中之外,平板電腦、PC、TWS耳機也被統計了進去。一般消費者常說到的米家雜貨鋪,基本都可以算到這個分類中去。
Q1小米IoT業務的營收為204億元,同比增長21%。小米表示,IoT業務的增長主要源于平板、大家電和可穿戴產品的收入增加。
IDC數據顯示,Q1小米在平板市場上的份額排名為國內第三、全球第五。今年Q1,小米銷售的平板主要包括2月發布的小米平板6S Pro、去年發布的小米平板6系列,還有21、22年陸續發布的小米平板5系列,同時紅米此前發布的幾款平板也在Q1銷售。
(圖源:雷科技攝制)
總的來說,當前小米平板的產品線是比較完整的,實現了從低端入門到中端再到旗艦的全方位覆蓋,并且形成了中低端主打性價比、旗艦凸顯生產力屬性的打法,在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反饋。Q1,小米平板出貨量大幅增長92.6%、收入增長70.5%。
Q1小米大家電收入增長了46%,主要是因為空調、冰箱和洗衣機這三大品類實現了出貨量增長。而電視、PC版塊,營收同比變化不大。另外,Q小米可穿戴產品市場表現亮眼,Canalys數據顯示,TWS耳機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一,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了70%。此外,小米IoT產品的毛利率進一步增長,達到了19.9%。小米還透露,平板和可穿戴產品的毛利相對較高。
(圖源:小米)
Q1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營收從70億增長到了80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約為10%,相比手機和IoT業務有較大的差距。不過,互聯網服務是小米的高毛利業務,Q1的毛利率進一步增加到了74.2%,這主要源自廣告業務的助攻。而且,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在海外市場獲得了突破,Q1境外互聯網收入暴漲39%,達到了25億元。小雷認為,小米互聯網業務取得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海外手機業務的成功開拓,海外用戶數量的增加對互聯網業務的助力是立竿見影的。
相比手機,IoT和互聯網,都稱不上是小米的絕對主力業務,它們基本可以視作是小米手機之外的打包起來的軟硬件業務。但是,小米的IoT和互聯網業務在持續增長,而且毛利率也在持續增加。
更重要的是,IoT業務是小米生態構建的關鍵,旗下形形色色的硬件產品都接入了米家,可以幫助小米觸達海量非小米手機用戶。而且,小米想要打造的「人車家全生態」,本質上就是將汽車、手機以及眾多IoT設備聯動起來,讓服務和應用在不同的硬件產品上流轉。
總體而言,小米的IoT和互聯網業務,保持著穩定且相對健康的成長,并在為小米生態儲備能量和貢獻力量,未來在與對手競爭時,它可以轉化重要的優勢。
“AI手機”未出牌,硬件大本營穩固
毫無疑問,AI是當下全行業追蹤的熱潮,大模型、生成式AI相關的各類產品、功能與手機等硬件的結合也是目前業內流行的打法。相對而言,小米對AI的態度比較務實。在Q1財報業績會上,盧偉冰直接表示小米不做通用大模型,他還認為當下的所謂AI手機,更多是對AI功能的包裝,并沒有成為一種全新的品類,也不會大幅影響整個市場大盤。
圍繞AI,小米的主要策略是大力發展端側大模型,同時與通用大模型合作。在小雷看來,對于AI,手機廠商的優勢在端側而非云側。畢竟,和互聯網大廠相比,硬件廠商在服務器、云端算力等方面都缺乏優勢。而硬件端則是手機廠商的主場,它們擁有更強的控制權,發展端側AI技術顯然更有利。而且,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都在持續提升芯片的AI能力,并且提供大量的端側AI解決方案,手機廠商可以直接拿來部署、改造和使用。
隨著AI技術在手機等硬件產品上的普及,對于設備的預測和主動感知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這是AI未來能帶來的用戶體驗的深刻改變,而頭部手機品牌必然會加大在手機產品上部署AI能力、加速AI場景落地。據介紹,目前小米推出的AI應用已經有AI助手、AI輸入法、AI寫真、AI擴圖、AI搜索、AI實時字幕等。另外,小米的AI不僅會用在手機上,未來在汽車、IoT產品上也會逐漸出現。由此可見,小米的AI打法,是利用自己的硬件優勢,將其與功能、場景結合,給用戶帶來體驗提升,從而構筑自己的競爭優勢。
(圖源:小米)
開頭我們已經說過,Q1財報數據涵蓋不到3月底發售的小米汽車的業績。但作為小米當下最重要的新增業務,小米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財報中,小米仍然花了不少筆墨來呈現小米汽車取得的成績。具體來說,截至5月15日,小米SU7系列已累計交付了1萬輛新車,6月的交付目標為單月超1萬輛,全年目標為交付10萬輛。
(圖源:小米)
小米SU7系列自從發布以來,獲得了極高的熱度,產品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小米成功殺入汽車行業,汽車業務有望成為小米最關鍵的增量。從小米集團整體的架構來看,雷軍是小米汽車的掌舵人,而手機等原有業務則由盧偉冰負責。
手機仍然是小米當前的主力業務。不過,作為高度成熟的存量市場,小米很難從手機上獲得爆發式的增量,因此手機業務的核心打法是持續執行高端化策略,以更高的營收、更高的利潤來抵制銷量的停滯。同時,小米以發展端側AI技術等手段鞏固手機產品的競爭優勢。IoT業務則是小米生態鏈、軟硬件生態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并且以多點開花的形式來幫助小米獲得部分增量、完成手機之外的目標用戶覆蓋。
造車則是小米進入的全新領域,極有可能是小米未來十年的最大增量,它的成敗決定了小米能否再踏上一層新臺階。至于小米汽車能否在初戰告捷后持續取勝、小米許下的產能承諾能否實現,Q2、Q3乃至2024全年的財報數據,將給我們更真實的答案。
總的來說,小米的Q1財報仍然是一份較為出色的答卷,手機和IoT業務再度增長,夯實了硬件業務基礎,支撐了「人車家全生態」,未來將持續為汽車業務提供助力。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來襲,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六大電商平臺集體“聽勸”,取消預售、瘋狂殺價!
手機數碼、AI PC、智能家電、電視、小家電、空冰洗等熱門AI硬科技品類摩拳擦掌,戰況激烈。
雷科技618報道團將全程關注電商平臺最新戰況,AI硬科技品牌最新動態,電商行業全新趨勢,敬請關注,一起期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