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機器人進商場為何實際效益往往不如預期?
隨著大語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逐漸成為商業零售領域的新寵。智能機器人在落地商圈這一場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存在怎樣的瓶頸?
5月21日,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靜安區科經委、靜安區商務委支持,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長三角智能機器人產業鏈合作聯盟主辦,百聯商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智能機器人賦能百業系列沙龍活動——商業服務(靜安)專場”在百聯科創中心舉行。
商場的機器人大多用于導覽、互動等用途。
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個機器人”)聯合創始人蔡曉瑋坦言,智能機器人在商業應用落地方面,確實存在部分瓶頸。盡管現在較多商場已經引入了比如負責導覽的機器人和大屏互動機器人,但它們為商場帶來的實際效益往往并不如預期。
蔡曉瑋稱,這些機器人在商場中的應用,很多時候還停留在一個過渡階段,并未充分發揮其潛力和價值。
蔡曉瑋表示,隨著城市的發展,樓宇漸漸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AI+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成為優化存量的關鍵。基于此背景,有個機器人正式發布“YOGO分布式智能服務操作系統”。該系統特色之一在于它支持多用戶決策,對于樓宇管理方來說,最終有一套即插即用分布式的操作系統,不論用怎樣的設施設備,接入該系統都能享受設備的調度管理。
蔡曉瑋認為,當前,人工智能領域聚焦于兩大核心話題,大語言模型和機器人。有個機器人對大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樓宇管理方和空間設備提供者來說,他們實際上已經擁有了豐富的活動數據。這些數據能夠為大模型提供學習和優化的基礎。
“通過結合大模型的深度學習和機器人技術的實際操作能力,我們未來可以構建一個更加智慧化、高效的服務系統。這樣的系統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活動,優化空間管理。”蔡曉瑋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智慧城市事業部主任陳婷婷也表示,當前智能機器人在整體的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瓶頸。目前,在機器人“大腦”層面,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上,大多數機器人企業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難以進行大規模投入。目前,機器人“大腦”一部分主要依賴外部的基礎大模型廠商,導致機器人在“大腦”端和“肢體”、“小腦”端還存在割裂和脫節的狀態。
“這種割裂狀態是智能機器人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瓶頸之一。”陳婷婷稱,如果能將兩端的技術有效結合,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將得到無限擴展,無論是對空間的判斷、對人事物的識別,還是處理邏輯的能力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如何破解瓶頸?當前智能機器人在哪些場景中,應用較為成熟?
獵戶星空華東大區負責人彭建飛表示,相較于工業機器人,智能服務機器人雖然在高穩定性和高精度方面不占優勢,但服務機器人面對的場景非常多元,對商場的環境感知判斷要求更高。
彭建飛稱,近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逐漸走進企業。比如,樓宇配送機器人已經成為部分商業寫字樓和酒店的標準配置,這些機器人使用率高、客戶復購率也高。還有餐飲行業中的送餐機器人,不僅在提供餐椅服務時表現出色,還能動態招攬,增加顧客的就餐體驗。更重要的是,送餐機器人海外市場潛力大,容易出海,國外有大量的中餐廳可以落地。
除了樓宇配送機器人和餐椅服務機器人,彭建飛稱,智慧辦公也成為服務機器人應用的新興場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引入機器人,提升辦公效率和展示企業形象。
陳婷婷認為,未來智慧服務機器人可以和人工智能做更多的結合,在商圈服務場景中打造更具想象里的空間,這樣應用場景會更加豐富。她表示,智能機器人除了在智慧商圈中有較多落地場景,其實在教育醫療和一些危急的應用場景中都可以展開落地。
澎湃科技注意到,此次活動現場,上海電器設備檢測所有限公司標準總監邢琳正式對外發布《城市公共服務智能機器人應用管理規范第1部分配送機器人》征求意見稿。邢琳稱,該征求意見稿當前正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第三輪征求意見,截止到6月6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