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復貓鉆進古畫說文化之《妝靚仕女圖》
蘇漢臣是宋代著名的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這幅《妝靚仕女圖》從構圖到人物特征都體現出了宋代的風范。畫中正在梳妝的仕女似乎正認真觀察自己的妝容,姣好的面容通過鏡像展示出來:嫻靜淡然、若有所思。鏡中像延伸了畫面的深度,使得仕女的側影成為了整幅畫面的中心。鏡子是仕女前方的空間,而鏡像則讓她身后的空間更為開朗。
觀復貓云朵朵“飾演”畫中仕女
▍釵
畫中仕女發飾多樣,其中一枝發釵必不可少。在古代“釵”寫作“叉”,作為女性首飾,由兩股合成。在中國歷史上,釵是古代首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材質各異,從木質骨質到金銀質地都有存世。釵的形式和種類變化多樣,這主要取決于兩股彎折之處。彎折出的裝飾有花卉、龍鳳、鳥獸等等紋樣,工藝上則有雕刻、鏤花、鑲嵌等方式方法。不同的裝飾和工藝相互組合就能碰撞出不同的風格。
銀鎏金橋梁式花卉紋九股釵 宋代
觀復博物館藏
鏤空花頭卷草花卉紋筒式大金發簪 北宋
上海觀復博物館藏
說起來發釵的插戴有很多種方法,可橫插豎插斜插甚至自下而上倒插。佩戴起來數量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講左右各一支或視發髻式樣而變化,最多的戴法是兩鬢各六支總共十二支。而朵朵在畫中佩戴的這支銀鎏金釵,釵頭的花卉裝飾分為了九股圍成拱橋形狀。
▍越窯青釉
越窯這個叫法的最初記錄是這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出自唐代陸龜蒙的《秘色越器》詩。越窯青瓷在唐代同邢窯白瓷齊名,開創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至北宋時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窯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窯青釉錐花雙鳳紋海棠形三層節盒 晚唐
觀復博物館藏
早期的越窯瓷器有些偏黃,類似糖黃色。綠中帶黃的越窯青瓷并不與我們印象中的“青色”一致,而這種顏色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演化,綠的更加純粹。茶圣陸羽在寫《茶經》時力捧越窯青瓷,列下了著名的“邢不如越”的理由:“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越窯青釉刻花海浪龍紋碗 五代
上海觀復博物館藏
▍青白釉
青白釉是景德鎮窯在北宋初中期的獨創品種,青中閃白,白里帶青也有“影青”之稱。蓋盅上裝飾的蓮花也叫“佛花”。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這種瓷器上經常出現的蓮瓣紋就是佛教進入古人的生活的證據。
觀復博物館藏
圍欄上的卍字紋也是隨著佛教傳入我國的,常見于建筑、器物、服飾上。它作為一種符咒或者說作為宗教標志,有著吉祥的含義。卍字紋不僅流行于古代中國,在古印度、古希臘等地都有出現。“卍”在北魏時期被譯作“萬”,唐代玄奘將它譯作“德”,到了武則天時期,“卍”就干脆成為了漢字中的一員,音同“萬”。
卍字連續起來作為裝飾花紋,常被用來象征吉祥延綿不絕,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卍字紋的盛行與佛教的普及和統治者的扶持態度息息相關,佛教漸漸和儒學、道教一樣,對文學、藝術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插畫:觀復檀仁
攝影:觀復二白
文案編輯:觀復阿若
觀復博物館(北京館)參觀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
上海觀復博物館參觀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37層
更多觀復博物館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觀復博物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