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點石齋畫報》140年:珍稀原稿首次批量展出
《點石齋畫報》是我國最早、影響力最大的新聞畫報之一,發刊于1884年,刊載超過4600幅作品,是全面反映19世紀末期中國社會的圖像寶庫。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由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聯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傳奇’與‘新知’——點石齋畫報140年”展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五樓臨展廳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本次展覽從《點石齋畫報》原稿及晚清出版物等一手歷史材料出發,對《點石齋畫報》的誕生、內容、影響進行展示。
上海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點石齋畫報》原稿
展覽亮點有哪些
展覽精選近140年前的《點石齋畫報》原稿20幅,這批原稿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特色珍藏,首次批量展出,面向公眾。原稿既有精美的觀賞性,包括繪畫、書法、篆刻在內的各組成部分細節生動,具有研究價值,線描、拼貼、修改的痕跡一覽無余。
此外,展覽展出了《格致匯編》《申報》《瀛寰瑣記》《四溟瑣記》《點石齋叢畫》《飛影閣畫報》《世界》等相關晚清書刊30余種,以及各時期不同版本的《點石齋畫報》,以物證史,將畫報的發展史鋪陳開來。
在《點石齋畫報》創刊之前,《申報》還曾嘗試隨報附送文藝副刊《四溟瑣記》。
《申報》1884年5月8日刊登《點石齋畫報》創刊廣告。
《飛影閣畫報》第31號
《格致匯編》是中國及上海最早的科學雜志之一,致力于大眾科普,引進了大量科學文章和插圖。
《格致匯編》
于1877年第二卷夏刊登的《石板印圖法》,詳細介紹和回答了石印的諸技術問題,解釋了《點石齋畫報》印刷的方法;《世界》是國人創刊的第一份攝影畫報,于1907年在法國出版。這份畫報以銅鋅板為照片制版,用重磅道林紙印刷,存世量少,見證了畫報史發展的新起點。
在法印刷的《世界》創刊號內頁
展覽也對石版印刷的細節深度還原。以吳友如《申江勝景圖》中的《點石齋印書局》為底本,展覽使用動畫特效還原了點石齋石印工場的工作場景,讓落石、壓制、印刷等環節“動起來”,生動形象地解釋了石版印刷的各步驟。配合《格致匯編》《康熙字典》《鴻雪因緣圖記》等晚清出版物,以及對專家張偉的深度采訪,詳細講述了石版印刷法的特色、優勢和工藝之美。
《飛影閣畫冊》第5期內頁,上有《飛影閣畫冊小啟》記錄了畫師吳友如的早年經歷。
《康熙字典》,點石齋印書局用石板縮印后大大降低了冊數和價格。
《康熙字典》道光七年刻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照相技術尚不普及的年代,《點石齋畫報》為人們留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寶貴細節。畫報有超過4600幅作品,報道當時重大的時事新聞、社會見聞、人物側寫和世界新知、海外奇聞,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不一而足,既是回看晚清社會的“萬花筒”,也可從中看到當時百姓的趣味和關注點。
活動海報
以出版史的視角,重新解讀《點石齋畫報》
在開幕儀式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楊浦區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楊春霞,上海印刷博物館原館長滕莉等嘉賓為展覽剪彩。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副館長王晨表示,《點石齋畫報》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開啟了注重新聞性、圖文并茂的畫報傳統。透過一頁頁圖文并茂的描述,各種重大的時事新聞、社會見聞、人物側寫和世界新知、海外奇聞如在眼前,形象地反映了19世紀末期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諸多面相。本次展覽嘗試以出版史的視角來重新解讀《點石齋畫報》,探索印刷發展對畫報的誕生提供的技術基礎,盡可能地展示畫報所展現的不同維度的內容。
《點石齋畫報》第230號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說,《點石齋畫報》在中國出版史和上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不僅開啟了圖文結合的新閱讀模式,傳播了新知識和上海的多元文化,還為研究近代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在本次展覽中,上海歷史博物館首次批量展出館藏《點石齋畫報》原稿,同時還有諸多文物首次面世,讓更多人看到這些難得一見的文物真跡,領略海派文化的魅力。
展期自5月18日至7月21日,期間還有豐富多彩的配套展教活動,包括石版印刷活動、中國古籍裝幀體驗等。適合各年齡層的觀眾前來參觀,回到點石齋印書房工作現場,重讀19世紀末最為流行、婦孺皆知的第一畫報,閱覽晚清社會的“時事”與“新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