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燕京館藏|一表讀懂中央紅軍的長征——斯諾特藏之五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于1936年訪問陜甘寧,采訪毛澤東等中共重要領袖,深入觀察紅軍與蘇區社會,寫成著名的《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1939-40年,斯諾為了推進工合運動,再次訪問陜北。斯諾在陜甘寧獲得了一批珍貴的文獻,作為其寫作的素材。1957年,斯諾任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政治經濟研究會特別顧問,將六七十份資料通過費正清教授,贈予哈佛燕京圖書館。但由于這批資料基本都是油印在馬蘭紙上的,有的是手寫的,尺寸大小不一,頗難修復掃描,一直沒有全文刊布。近期斯諾特藏由哈佛燕京圖書館館員馬小鶴、王系著手爬梳,并寫成系列文章由“澎湃新聞”獨家刊發,以期為學界及大眾提供一種新的歷史資料與歷史觀察
圖1:斯諾特藏《征文啟事》
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斯諾特藏(Edgar Snow Collection)保存了一份總政治部1936年7月21日發的《征文啟事》。(圖1)
斯諾在此《征文啟事》反面用英文寫道:Notice for collecting materi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Expedition of the R[ed] A[rmy] July 21(紅軍遠征史征稿啟事)。(圖2)
圖2:《征文啟事》反面斯諾手寫英文
斯諾把《征稿啟事》里的“遠征、南征、東征”泛稱為Expedition,半個月后的8月5日,毛澤東和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聯署,向參加長征的將士發出信函:“現因進行國際宣傳,及在國內和國外進行大規模的募捐運動,需要出版《長征記》,所以特發起集體創作,……寫上一段即是為紅軍作了募捐宣傳,為紅軍擴大了國際影響。來稿請于9月5日前寄到總政治部。備有薄酬,聊志謝意。”于此同時,毛澤東還向各個部隊發出電報征稿,把范圍明確為“長征”。曾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秘書的童小鵬在日記中寫到:“楊(尚昆)主任、陸(定一)部長又來要我們寫長征的記載,據說是寫一本《長征記》。用集體創作的辦法來征集大家—長征英雄們的稿件,編成后由那個洋人帶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購買飛機送我們,這真使我們高興極了。”此“洋人”應非斯諾莫屬。斯諾在1937年寫《西行漫記》時,把長征英譯為Long March,從此成為長征的標準英譯。斯諾收藏的這份《征文啟事》可謂《長征記》征稿的前奏。
1937年2月22日《長征記》征文完成了初步的編輯工作,書名《二萬五千里》,共收入110篇文章,但由于形勢的變化,出版印行工作被暫時擱置了下來。直到1942年11月,總政治部宣傳部才作為“黨內參考資料”排印出版,書名定為《紅軍長征記》,收入文章100篇。哈佛燕京圖書館保存了一本朱德簽名本(圖3),2006年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至于廣為流傳的、認為斯諾《西行漫記》一書中關于長征的部分是出自這本《紅軍長征記》的說法則是誤解。斯諾1936年6-10月在陜甘寧時期,《二萬五千里》還在征稿過程中,尚無證據能夠證明斯諾引用了其中的某篇稿件?!抖f五千里》在1936年10月底才完成征稿,此時的斯諾已離開了陜甘寧。1936年斯諾回到北京后,主要是根據他自己的采訪和一些獲得的文獻寫成《西行漫記》中關于長征的部分,其所利用的文獻之一,就是本文要介紹的主要內容。
圖3:哈佛燕京圖書館藏《紅軍長征記》朱德簽名本
《二萬五千里》的一份謄清稿被帶到上海,幾經周轉,保存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實際收入文章95篇,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無論1942年的《紅軍長征記》還是《二萬五千里》謄清稿,都附錄了4個表格,概括呈現了長征全貌(圖4),但都沒有包括《中央紅軍長征勝利一覽表》。
圖4:《二萬五千里》謄清稿目錄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一覽表》只見于燕京斯諾特藏1936年1月3日油印出版的《戰士》報第3版?!稇鹗俊穲髿v史悠久,1930年由紅一軍團政治部在江西中央蘇區創刊,8開2版油印。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開始,紅一軍團政治部改用“堅政治部”名義,繼續出版該報。目前發現的1935年5月26日的第184期和5月3日(可能應為6月3日)的第186期(圖5),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第186期因報道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紅軍重要戰斗的事跡而引人注目,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圖5:《戰士》報第186期
1935年9月,紅一軍團改用“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的名義繼續出版《戰士》報,目前發現的第193期(9月20日)、194期(9月27日)及195期(9月30日),保存在中央軍委辦公廳檔案館。丁曉平認為,民間收藏家手中發現的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第206期《戰士》報是目前發現的最后一期,刊登了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朱瑞的《艱苦的一年,偉大的一年》一文,是第一篇完整敘述中央紅軍長征整個歷程的文獻。(圖6)
圖6: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第206期《戰士》報第1-2版
根據《戰士》報平均每10天出版一期來推算,第206期是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那么1936年1月3日出版的《戰士》報應該是第207期。其第3版整版刊登了《中央紅軍長征戰斗勝利一覽表》(簡稱《一覽表》,圖7),完整呈現了中央紅軍在368天中跋涉萬里、身經百戰、出生入死的浴血征程,正與4天前出版的第206期《戰士》報第1-2版上朱瑞完整敘述中央紅軍長征整個歷程的文章相呼應。
圖7:1936年1月3日《戰士》報第3版《中央紅軍長征戰斗勝利一覽表》
《一覽表》上方有斯諾手寫英文:Enemy troops fought during Long March(長征中交戰的敵軍)?!兑挥[表》詳細列出敵軍類別、部隊番號、兵力、作戰地區和戰斗情形。兵力以大寫英文字母R表示regiment,即“團”,交戰的敵軍共達400余個團?!兑挥[表》是根據敵軍類別排列的:蔣系(蔣介石的中央軍)包括薛路軍(薛岳部)32個團、胡(宗南)縱隊27個團、毛炳文部10個團、王均部13個團、上官(云相)縱隊12個團;粵系是“南天王”陳濟棠麾下的廣東軍隊34個團;湘系主力是湖南軍閥何鍵掌控的劉(建緒)路軍32個團;桂系是“小諸葛”白崇禧指揮的廣西軍隊18個團;黔系是王(家烈)縱隊名下的貴州軍隊36個團;滇系是“云南王”龍云掌控的孫(渡)縱隊13個團;川敵包括劉湘部南路軍59個團、劉文輝部34個團、楊森部23個團和鄧錫侯部13個團;甘肅軍是新編第14師和第35師的14個團;奉軍是何柱國騎兵軍和于學忠部的24個團東北軍。
《一覽表》所列中央紅軍交戰過的敵軍部隊番號、兵力以及作戰地區極其詳細,本文只能略加綜合概述。
圖8:湘江戰役
中央紅軍1934年10月10日從江西蘇區開始長征,擊潰粵系第1軍一部,攻占信豐縣新田鎮后,向石背圩前進,攻破古陂、安息,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向粵北、湘南西進。紅軍11月2日奪取廣東仁化縣城口,圍攻湖南汝城守敵湘系第62師一部,突破第二道封鎖線。12-13日在汝城文明司殲第62師200余人,通過第三道封鎖線。紅軍22日襲占湖南道縣,欲西渡湘江。
湘系、蔣系制定了5路追截圍堵計劃:第1路是湘系第28軍軍長劉建緒率第16、19、62、63師,開往廣西全州,正面堵截;第2路是蔣系第5軍軍長薛岳轄第59、90、92、93師和惠濟第1支隊在全州東北方向防止紅軍北上;第3路是蔣系第36軍軍長周渾元轄第5、96、13、99師,進占道縣;第4路是湘系第23、15師;第5路是湘系第53師,尾追紅軍。桂系第15軍控制廣西灌陽、全州一帶正面堵截紅軍。第四道封鎖線以40萬兵力計劃消滅紅軍于湘江東岸。桂系怕紅軍深入廣西腹地,采取“不攔頭,不斬腰,只擊尾”的方針,全州到灌陽一線兵力空虛,紅軍先頭部隊得以于11月27日渡過湘江。桂軍隨即向灌陽以北猛攻、湘軍從全州向南進攻,紅軍在湘江兩岸殊死血戰,堅守渡口,掩護中央機關和總部搶渡湘江。(圖8)12月1日,中央機關渡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向廣西西延地區集結。但此時的紅軍損失慘重,已從出發時的8.6萬余人銳減至3萬余人。
紅軍12月14日攻占貴州黎平,經鎮遠、施秉北行,占領余慶、新、老黃平,攻占甕安。1935年1月2-3日,紅軍擊潰黔系教導師一部,強渡烏江,隨即攻占湄潭;6-7日擊潰黔系3個團,首占遵義;旋即又首占桐梓,15日在桐梓縣新站與黔軍教導師惡戰,俘敵百余人;16日在桐梓縣松坎擊潰川軍、黔軍2個團。紅軍轉而西進,于24-25日攻占習水縣土城、赤水縣及猿猴。川敵劉湘部南路軍教導師第3旅、獨立4旅、模范師第3旅尾追紅軍至土城。1月28日紅軍與其激戰一天后果斷決定,次日從猿猴場地區一渡赤水,西進川南的古藺,準備經敘永北進,北渡長江,隨后又改變計劃,令部隊取道大壩,迅速向云南扎西(威信)地區集中。
紅軍2月11日掉頭東進,二渡赤水,回師黔北,24日擊敗黔軍,再占桐梓,次日奪取婁山關,28日重占遵義,擊潰黔軍6個團。中央軍第2路軍前敵總指揮薛岳(薛路軍)調第4軍軍長、第1縱隊司令官吳奇偉(吳縱隊),率領第93、59師,增援黔軍。紅軍決定乘吳奇偉部孤軍冒進之際,將其殲滅。吳奇偉指揮第93、59師與紅軍反復爭奪遵義城西南老鴉山(圖9)、紅花崗一帶的高地時,被紅一軍團突襲了他的指揮部。吳奇偉只得帶著身邊少數人飛快退至烏江南岸,至此,吳奇偉指揮的第93、59師的4個團被殲滅于烏江以北。這是紅軍長征以來的最大勝仗。
圖9:遵義戰役的主要戰場之一——老鴉山
遵義戰役后,蔣介石重新策劃了對紅軍的圍攻:薛岳麾下第2縱隊(周縱隊,周渾元為司令官)的第5、13、96師進至仁化縣魯班場。紅軍3月15日向魯班場的周縱隊發起進攻,由于敵人3個師在一起,兵力集中,攻擊未能奏效。紅軍為了尋求新的機動,于是轉兵向西,3月16至17日,在茅臺一帶三渡赤水,進至兩河口等川南地區;然后又突然東進,3月21-22日四渡赤水;蔣介石判斷紅軍可能再攻遵義,于是急令上官云相部在遵義、桐梓、松坎各地嚴陣固守。但紅軍并未戀戰,而是向南急進,突破了鴨溪至白蠟坎間封鎖線,南渡烏江;4月,紅軍少許兵力偽裝東進,前鋒卻直逼貴陽。于是滇軍孫渡縱隊的安恩溥第2旅(安旅)、魯道源第5旅(魯旅)、龔順壁第7旅(龔旅)、劉正富預備旅(劉旅)奉命從滇黔邊開往貴陽以東,致使云南境內兵力空虛,于是紅軍由貴陽、龍里間向西南急進,經安龍進入云南,經過曲靖、沾益、馬龍、易龍、尋甸、元謀,一路數千里,直逼昆明。龍云急電孫渡縱隊直開昆明。紅軍5月初乘滇北兵力空虛,渡過金沙江,打算在川西建立蘇區。
紅軍5月9日圍攻了川西會理的劉文輝部第1旅,于16日撤圍北上;17日逐走劉文輝部第16旅,進占德昌,隨即繞過西昌;5月22日攻占越西(越嶲)和冕寧后北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控制安順場渡口,5月25日強渡大渡河,紅1軍團第1師從安順場過河,為右路,中央紅軍主力為左路,夾河而上。右路抵達瀘定縣城南面的龍八步、冷磧,與劉文輝部第4旅激戰;左路5月29日擊敗劉文輝部第4旅一部,飛奪瀘定橋,(圖10)占領了瀘定縣城,中央紅軍主力全部東渡大渡河,打破了蔣介石要紅軍做“石達開第二”的計劃。中央紅軍5月31日到6月1日,又擊潰瀘定縣化林坪劉文輝部第4旅一部,俘敵約600人。
圖10:瀘定橋
川敵第20軍軍長楊森本來率領所部與劉湘部南路軍第2師第6旅防守大渡河下游,而紅軍從大渡河上游渡河以后,楊森改調扼守漢源、滎經。中央紅軍在滎經與楊森部第5旅一部相持2日后,繼續北進;于6月7日前后擊敗楊森部第4旅,占領天全,乘夜又向靈關前進,突破了蘆山、寶興敵軍防線后繼續再次北進。
川敵第28軍軍長鄧錫侯5月底抽調所部第3師第5、6旅向楊森報到,經天全、寶興、巴朗山尾追紅軍。
中央紅軍與紅4方面軍會師后, 紅1軍團7月10日攻占了哈龍,7月15日、16日,向松潘縣毛兒蓋的胡宗南第1師補充旅一部進攻,占領了毛兒蓋。8月初紅1、4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北上,右路由徐向前、陳昌浩率領,黨中央隨右路軍行動;左路由朱德、張國燾率領。右路軍8月底走出松潘草地,其第4方面軍第30、第4軍在四川松潘縣包座擊潰胡宗南縱隊第49師一部,由此打開了進入甘南的門戶。由于張國燾反對北上,9月12日,中共中央決定將第1、第3軍團、中央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由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委,孤軍北上。9月中旬,陜甘支隊在北進途中擊潰甘肅軍新編第14師及王均第3軍第12師各一部,9月17日與新編第14師2個營激戰后,攻占甘肅岷縣臘子口(圖11),進入了甘肅境內。
圖11:臘子口戰役碉堡舊址
陜甘支隊一部9月23日佯攻天水,而主力則乘機北進,繞過奉軍第51軍軍長于學忠部在秦安-隴西線的封鎖,隨后翻越六盤山;10月7日在固原縣青石嘴(今屬寧夏)遭遇奉軍何柱國騎兵軍第7師,殲其第19團2個連,繳馬100多匹;10月11日在固原縣三岔殲滅中央軍毛炳文第37軍第24師100余人。10月14日,陜甘支隊進駐甘肅環縣洪德城,次日,回族軍閥馬鴻賓第35師一部,包括騎兵團,猛攻紅軍前哨陣地。紅軍脫離追擊之敵后繼續東進,從甘肅進入陜西。陜甘支隊10月21日在甘肅保安縣吳起鎮(圖12)擊潰何柱國騎兵軍第6師2個團、第3師1個團和馬鴻賓第35師騎兵團,俘約200人,繳馬近200匹。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紅一方面軍長征結束。
圖12:吳起鎮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用整個第五篇描寫了長征,他寫道:“根據一軍團按逐個階段編的一張精確的旅程表,長征的路線共達一萬八千零八十八公里,折合英里為六千英里,大約為橫貫美洲大陸的距離的兩倍,這個數字大約是主力部隊的最低行軍長度。”“長征的統計數字是觸目驚心的?!t軍一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5座是終年蓋雪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過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地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彼鶕慕y計數字出自一軍團1936年8月在預旺堡編的《長征記》(An Account of the Long March, First Army Corps, Yuwang Pao, August, 1936)。這本《長征記》尚未發現刊布。但《二萬五千里》謄清稿和1942年11月出版的《紅軍長征記》所附錄的4個表格:《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地點及里程一覽表》、《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名山著水關隘封鎖線表》、《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所經之民族區域表》和《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所處環境一覽表》,均與斯諾的描述相符。而斯諾所言“突破過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則當出自這張《中央紅軍長征戰斗勝利一覽表》。因此,這張《一覽表》與上述4張表格一樣,是極其珍貴的史料。只是當時《二萬五千里》的編輯可能沒有看到這張表格,因而沒有作為附錄收進去。這張《中央紅軍長征戰斗勝利一覽表》與其他4張表格不同,雖然以第一軍團為主,但不限于第一軍團,而是中央紅軍。中央紅軍出發的時候即紅一方面軍,包括第1、3、5、8、9軍團,湘江戰役第8軍團損失慘重,于1934年12月13日編入第5軍團;1935年9-10月陜甘支隊孤軍北上,只包括原第1、3軍團;11月3日陜甘支隊合編為第1軍團,林彪任軍團長,聶榮臻任政治委員,左權任參謀長,朱瑞任政治部主任?!兑挥[表》概括了中央紅軍長征中的戰斗歷程。
《一覽表》詳細地說明了中央紅軍突破了粵系、湘系、桂系、黔系、滇系、劉湘部南路軍、劉文輝部、楊森部、鄧錫侯部、甘肅軍、奉軍等十來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薛岳部、胡宗南縱隊、毛炳文部、王均部、上官云相縱隊。中央紅軍共經過368天的時間,一軍團沿途進行一營以上兵力的戰斗150余次,在上百個地區發生過重要戰斗,交戰過的敵人正規軍有4百余個團。《一覽表》是第一份完整記錄中央紅軍長征中全部敵軍類別、部隊番號、兵力、作戰地區和戰斗情形的文獻。紅軍的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中央紅軍不僅一路上都保持著這樣的詳細記錄,而且在陜北立足甫定,就把這些資料細心整理出來刊布在報紙上,以激勵士氣。正如斯諾所言:“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一如往昔?!薄八麄儼言瓉砜赡苁擒娦臏o散的潰退變成了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