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品讀新加坡③找準“使自己與眾不同的位置”,注定會不平凡
約翰·柯蒂斯·佩里(John Curtis Perry)在《新加坡:不可思議的崛起》一書中寫道,“乍看之下,一塊赤道邊上的叢林沼澤似乎不具備打造世界級城市的絕佳條件。在新加坡之前,熱帶地區還沒有全球性大都市,之后也沒再出現”。新加坡的確具備某種“化平庸為神奇、在絕望中育希望”的能力。《品讀新加坡②|回望創業之初的艱難》描述的種種困境,非但沒有難倒新加坡人,相反卻為其走出特色之路提供了難得歷練。
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認為,深入解讀、分析新加坡的特色發展之路,首先應該從剖析定位入手。新加坡生存發展方法論的幾乎所有重要理念、重點考量、重大思路,都可以在其城市定位中找到源頭。
新加坡獨立以來的城市定位,雖然與時俱進地動態調整,但核心與實質并沒有發生改變,而且一直被精心呵護并堅守著,至今仍帶給我們巨大啟發。筆者認為,新加坡的案例可以說是“中國各個城市進行城市定位的經典教材”。新加坡城市定位的關鍵在于找準了“三個位置”,哲學和方法論層面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反思。
一、新加坡找準了“使自己與眾不同的位置”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曾指出,“新加坡是東南亞最小的國家,即便它真的獲得了獨立,似乎也是注定要給那些比較強大的鄰國充當附庸。但李光耀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他的愿景是新加坡這個國家(城市)不僅要生存下去,還要努力趕超別國,脫穎而出。”事實上,面對資源缺乏、面積小、人口少、四周大國較多的狀況,新加坡自獨立以來,便反復強調一定要與眾不同,這一條已成為新加坡謀劃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原則。
李光耀回憶,“思量了這些問題和眼前的有限選擇之后,我得出結論,這個位于東南亞的城市島國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非比尋常。為了取得成功,我們必須做出非比尋常的努力,使我們的人民更加團結,更加剛強勇猛,更加有適應力,工作效率必須比鄰國高,成本卻比他們低。他們一心要繞過我們,取代我們一直扮演的區域轉口和中介中心的角色。我們必須與眾不同。”
怎樣才能不同呢?
李光耀的答案是,在第三世界地區打造第一世界的城市,成為第一世界水平的綠洲。“他們的體制不夠廉潔,我們的體制是廉潔的;他們的法制不夠完善,我們堅守法律,一旦我們達成一致或做出決定,就堅決貫徹。對于投資者來說,我們是有信譽的和值得信賴的:世界級的基礎設施,世界級的專業人員,全英語教育,良好的水上和空中交通,良好的光纜和衛星通信,現在還有互聯網。因此,這是一個與區域內其他國家都不同的地方?!?/p>
除此之外,率先成功打造清潔花園城市,使得新加坡吸引力顯著優于其他東南亞城市,甚至不輸給任何其他城市。
另外,有別于“小國依附周邊大國或者說向周邊大國討生活”的傳統發展思路,新加坡走出了“越過周邊國家,以發達地區作為經濟發展新腹地”的不尋常之路。李光耀說,“既然鄰近國家一心要削弱跟新加坡的聯系,我們就必須跟發達地區——美國、歐洲和日本掛鉤,吸引它們的制造商到新加坡來進行生產,然后把產品輸往發達國家。我們在歐美和日本找到了我們的新腹地?,F代通訊和運輸使我們能夠跟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國家掛鉤。”誰能想得到,正是靠著這種非常打法,美國跨國公司為新加坡奠定了龐大的高科技電子工業基礎,以至于到了1980年代,新加坡竟然成為全世界范圍內重要的電子產品出口地。
當然,伴隨經濟騰飛,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高企,土地資源更趨緊張,更優質的基礎設施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新加坡又是怎么找到與眾不同的位置呢?
李光耀認為,“我們只能提供我們有的而他們提供不了的:穩定、安全、連貫性、優越的醫療服務、孩子的教育等?!薄斑^去建立的模式是要在第三世界地區打造第一世界城市——干凈整潔、綠意盎然、有效率,以及一個環境良好、有益身心,并讓每個人感覺安全有保障的社會。然而,這些優點已不足夠。如今,我們也必須成為經濟充滿活力和多姿多彩的城市,擁有最頂級的交響樂團、音樂會、戲劇、藝術家、歌唱家和大眾化的娛樂。這是跨國企業人才和高管人員向往的生活方式?!?/p>
2024年3月初,著名歌手泰勒·斯威夫特連開6場新加坡演唱會,在東南亞區域形成了排他性,甚至導致周邊國家的不友好吐槽。
只有熟悉新加坡的城市定位及其方法論,才能深刻理解新加坡為什么會有如此操作思路。與眾不同的追求,使得新加坡人總能做出“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驚人之舉。
二、新加坡找準了“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位置”。
新加坡深知,小國在國際體系當中并不起著至關重要或無可替代的作用?!盁o論世界怎么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奔幢闳绱耍录悠逻€是認為自己有條件、有能力對世界貢獻自己的價值,而且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最大價值。
在綜合權衡自身條件與外部形勢的基礎上,新加坡認定自己的出路和位置在于“與全世界接軌、做聯通世界的樞紐”,否則生存和發展空間會非常小。因此,李光耀指出,“打從新馬分家那一刻起,我們就淪為被切割在外、與腹地斷了紐帶的港城,注定只能借著與世界各地建立廣泛聯系才得以生存發展。正因為與世界相通,我們才能借著二戰之后席卷全球的快速增長勢頭取得繁榮。”
在這種定位思路的指導下,新加坡把自己建設成一個能通過貿易和投資,跟主要工業國聯系起來而生存的國家(城市),同時作為在東南亞區域或更大范圍內成功轉口貨物、供服務和傳播信息的樞紐。客觀地說,新加坡把聯通世界樞紐的能級水平做到了全世界前列。
而且,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知識經濟的大爆發,新加坡對打造世界樞紐的內涵界定也在不斷豐富,它正朝著“知識經濟的國際樞紐”“亞太地區的知識和技術中心”等方向大步邁進。
仔細盤點下來,我們發現新加坡聯通世界樞紐的城市定位,的確是有條件基礎并有較大優勢的。
一是區位優勢與歷史傳統。新加坡扼馬六甲海峽咽喉,擁有世界最繁忙航道上貿易樞紐的位置,坐飛機6小時就能到達人口超過20億的中國印度大市場,而且在殖民時代也曾是英帝國在東南亞的行政、商業和軍事中心,無論從區位還是歷史傳統上都具有較好基礎條件。當然,新加坡很清楚,條件再好,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鄰國,如果不能提供優秀的營商環境,如果不能讓投資者取得成功,外國商家還是沒有理由以新加坡為基地的。
二是新加坡選擇英語作為共同語言。李光耀認為,“英語為各種族和籍貫的族群提供了一個中立的語言(避免了因語言問題引起的沖突),大家都能在公平的起跑點上學習使用它。英語讓我們直接掌握西方工業國家的知識和科技。新加坡若沒有繼續使用英語,就無法為經濟打下新的基礎,并更新自己在國際和區域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薄坝⒄Z已經成為國際商業、外交和科技的語言,沒有它,新加坡今天不會有全球多家大型跨國公司和數一數二的國際銀行在這里營業?!?/p>
三是新加坡積極吸納世界優秀移民。新加坡堅信,善于從世界吸納各種人才是發展的制勝之道,從而形成了另一大優勢。在新加坡既有多元種族和諧共存的框架基礎上,李光耀對此信心滿滿:“新加坡是個朝氣勃勃、熱鬧非凡的商業和經濟中心。我們會成為更大的現代都市,容納著來自中國、印度、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各國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將來?!?nbsp;
三、新加坡找準了“契合自身實際又符合規律的位置”。
新加坡的城市定位體現出務實性,既能高度契合自身實際情況,又能夠符合客觀規律,從而找到自身存在的位置和發展空間。李光耀把這種特點闡述得淋漓盡致:“小國必須跟得上世界的轉變,以務實和冷靜的態度調整其政策和立場。我們必須跟著地球轉動,而不是希望地球能圍繞我們旋轉。我們要有敏捷的身手,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形勢中抓住機遇或脫離險境?!?/p>
首先,新加坡清醒認識自己在世界經濟秩序特別是產業發展中的位置。新加坡認為,規模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展因素。由于規模有限,新加坡和其他小國能取得的成就則相對有限,因此必須清楚自己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位置。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李光耀給出的理由是,制造業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創新和人才,這兩者都與人口規模有著密切的聯系。他認為,缺少龐大人口規模這個關鍵因素,導致新加坡很難產生哪怕一個全球制造業的冠軍(世界各大企業排行榜數據顯示,的確如此),因為新加坡要取得成功必須依靠外部世界。
這種結論聽起來有些令人沮喪,對新加坡人來說更是如此。但是李光耀卻說:“我不會因此而沮喪,我是個現實主義者。我得說,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潛力,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而且,鑒于我們現有的條件,只要我們務實,就能過上好日子。”
然而,新加坡并沒有放棄制造業,相反卻高度重視高科技制造業的發展。在眾多國際大都市之中,新加坡的制造業占比是比較高的。他們很清醒,高科技制造業是整個經濟的基本盤,甚至是服務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即使充分意識到自身制造業發展的劣勢與不足,新加坡仍一如既往、竭盡全力地吸引全球著名跨國公司在本地研發制造。同時,新加坡近年來也順應世界創新潮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本土創新企業和初創企業。
總體而言,在發展制造業尤其是高科技制造業方面,新加坡將自己定位為“曾經是并將始終是參與者”,盡管這個參與者是力所能及、恰到好處的。帶著這份難得的清醒,結合城市“聯通世界樞紐”的定位,新加坡大力投資支持服務業發展。我們看到,金融業、商貿業、航運業、專業服務業、旅游業等都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世界級的競爭力。如今的新加坡,以高達8.28萬美元的人均GDP(2022年數據),印證著李光耀“只要我們務實,能夠過上好日子”的論斷。
其次,找準新加坡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作用的位置。新加坡對科技創新的態度和定位非常務實、清晰。如前文所述,新加坡自知,由于人才和創新規模的局限,很難成為科技創新的重大源頭。但是經過審慎研判,新加坡定位自己可以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最快跟進者和傳播轉化者,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分享科技創新與進步的紅利。
因此,李光耀說,“每當一種科技有所突破,新加坡也跟著改進,比如集裝箱運、航空和空運、衛星通信和洲際光導纖維。未來50年,科技革命將帶來巨大的改變。資訊科技、電腦和通信以及它們的廣大用途,微生物學、基因療法、克隆和器官復制的革命性發展,都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新加坡人必須能夠快捷地采擷這些新發明為己所用,這樣才有辦法在傳播它們的用處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通過跟外國人接觸,新加坡人學得很快?!?/p>
在這個過程中,新加坡依靠自身的優勢和條件,高效、快速地切入世界科技創新的學習傳播與轉化鏈條中,既找準了位置,也創造了獨特價值。別看新加坡很小,但它卻有著雄心壯志和超強行動力,可以說無愧于“知識經濟的國際樞紐”“亞太地區的知識和技術中心”的定位。
比如,新加坡積極向生命科學這樣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領域進軍。雖然算不上是世界生命科學探索領域的領頭羊,新加坡依靠保存完善的醫院檔案以及不同種族和遺傳基因庫,努力為跨國公司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給研究人員和科學家提供有吸引力的生活環境與研究設施,積極推動在新加坡人口中測試新產品的條件,同時努力改進藥物,使之更適用于亞洲人群特點。所有這些都使得新加坡形成了具有相當能級的研究與產業集群,硬生生躋身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一環,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通過上述對新加坡城市定位的深入品讀,我們看到了城市定位所蘊含的磅礴力量,體會到了城市定位是如何深刻影響城市發展思路的,領略了優秀的城市定位體系真的能夠做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新加坡的案例值得中國所有城市的市長深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