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大這顆探月衛星隨嫦娥六號飛天,師生現場觀看發射
2024年5月3日17時27分,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5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由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智能衛星技術中心研制的“SJTU思源二號(ICUBE-Q)”探月衛星也伴隨嫦娥六號探月任務,于5月3日搭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SJTU思源二號”將在抵達月球軌道后與嫦娥六號分離并開展衛星預定任務。這是上海交通大學繼首顆學生衛星 “SJTU思源一號”后,首次研制月球軌道衛星。上海交大介紹,這顆小小的立方星是國內首顆10公斤以下的探月衛星。

發射準備。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交通大學 供圖
國內首顆深空探測納衛星,將陸續開展系列科研實驗
“SJTU思源二號”探月衛星是一顆對月遙感觀測納衛星,也是嫦娥六號的四個國際載荷之一,整星重量僅為6.5千克,搭載總重量達9公斤。
發射入軌后,“思源二號”的首要任務是與嫦娥六號安全分離。分離之后,將進行對月成像任務,繼續捕捉月球及地月合影的數據,并進入環月大橢圓軌道。在此過程中,“思源二號”衛星將開展一系列實驗,包括使用其微型相機獲取月球表面的詳細圖像、開展圖像在軌數據智能處理、納衛星級別深空月地通信等新技術驗證,充分探索基于微納衛星的低成本深空探測模式。
上海交大介紹,“思源二號”探月衛星是國內首顆納衛星級別(即小于10kg的小衛星)深空探測衛星,也是國內首顆10公斤以下的探月衛星、國內高校首顆深空探測納衛星、交大首顆深空探測衛星。
衛星的成功發射與運作也將進一步加深中巴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思源二號”探月衛星由上海交通大學和巴基斯坦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探月衛星任務將務實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亞洲技術應用項目,幫助巴基斯坦完成對月球的首次探索。

思源二號衛星
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技術難題,學生現場觀看衛星發射
“思源二號”在技術上也進行了大幅創新:提供搭載自研的X頻段測控數傳一體化通信機,在軌故障診斷算法使衛星能自動檢測并診斷系統可能的故障,引入動態智能化任務調度策略,采用特種鎂合金和蜂窩碳纖維等先進材料等。
探月衛星發射的背后,也離不開交大師生團隊的付出。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吳樹范主要從事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智能微納衛星、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探索,他帶領團隊多年從事微小衛星技術的研究與試驗。2021年10月,吳樹范教授帶隊研發的交大首顆學生衛星APSCO-SSS-2A(SJTU思源一號)成功發射。
在“思源二號”衛星設計方面,團隊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和質量內集成多種功能,包括能源供應、通信系統和科學實驗設備。“思源二號”衛星團隊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許多技術難題,保證衛星的穩定運行,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發射現場
航空航天學院師生團隊一行30人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現場觀看了衛星發射,共同見證自己研制的衛星在火箭托舉下上升穿越云霄進入遙遠蒼穹,現場爆發熱烈掌聲和歡呼。
“當看到衛星伴隨著嫦娥六號升空,就像看到孩子呱呱落地一般,喜悅而莊嚴。”學生易紀元動情地形容,“伴隨著火箭轟鳴聲,那一刻,仿佛時間停止了,只留下了火箭在夜空中劃過的痕跡。火焰的噴射、煙霧的升騰,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那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對未來的期待,對人類勇氣和智慧的敬佩。我會繼續學好專業知識,將自己融入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就像衛星的一顆螺絲釘,火箭的一滴燃料,平凡卻也偉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