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界影像藝術節:看馬克·呂布鏡頭下的上海
五一假期,“超界影像藝術節Meta Eye Festival”在上海前灘太古里開展。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此次影像藝術節呈現了紀實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經典之作,也是馬克·呂布的作品首次以戶外裝置的形式在中國展出。
馬克·呂布是上世紀50年代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多次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到中國,一生拍攝了無數中國主題作品,與中國有著極深淵源。代表作品有《馬克·呂布:東方印象》《中國三面紅旗》《中國印象》等。
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以戶外裝置形式展出
馬克·呂布自1957年起22次訪問中國,在他眼里,中國是一片充滿著神奇吸引力的土地。他用發自內心的悲憫,關注著這片土地上的人與物,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變遷。
馬克·呂布在出版的第二本中國影像畫冊《中國快照》的前言中寫道:“我在中國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還喝了很多茶,聽了很多當時官方冗長的報告……所到之處我看到并喜愛這些美麗的面孔、工具上的陳年銅綠、浩瀚又有些奇特的景觀,到處都有一種尊嚴,取代了上世紀幾乎整個民族的恥辱。”
此次“超界影像藝術節Meta Eye Festival”展出了馬克·呂布創作的巴黎、安徽黃山、上海三個主題單元作品。
馬克·呂布鏡頭下的巴黎
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匠
巴黎是馬克·呂布生活了逾60年的地方,在這一單元的作品中,藝術家捕捉生活在巴黎的人們,他們身份多樣,有在埃菲爾鐵塔上工作的油漆工人,有頂尖設計師和演員名流,也有聚集在凱旋門慶祝國家盛典的人們,他們的身影活化了關于巴黎的種種印象。
《埃菲爾鐵塔的油漆匠》是馬克·呂布最著名的系列照片之一,拍攝于1953年的巴黎。照片中正在粉刷鐵塔的工人,如同棲息于塔間的舞者。法國攝影師布勒松也曾贊賞馬克富有幾何感的眼光。
馬克·呂布鏡頭下的黃山
馬克·呂布曾經在半個世紀中往返中國20余次,并在1983年第一次去到黃山,富有神秘色彩的黃山對馬克·呂布來說充滿吸引力,山巒景觀變幻莫測,他的取景器捕捉了仙境般的黃山。馬克·呂布鏡頭下的黃山猶如中國水墨畫。
馬克·呂布的拍攝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占據了主導位置,并產生了恒久的影響,這些作品不僅捕捉了時代的變遷,也映射著中法建交60周年的歷史性意義。2016年馬克·呂布去世后,他的攝影檔案遺贈給了巴黎吉美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
馬克·呂布鏡頭下的上海
在城市商業飛速發展的上世紀90年代和千禧年代早期,馬克.呂布將鏡頭對準上海這座崛起的現代東方都市。城市里穿著時髦的行人、將汽車搬上屋頂的廣告、黃浦江邊的一隅、浦東新區鋼鐵森林的剪影,這是他的眼睛和鏡頭所觀看到的上海。
上海作家btr以復古報刊亭形式策劃“藝術閱報欄”裝置
本屆影像節還邀請了常駐上海的作家、藝評人btr特別策劃前灘太古里藝術“閱報欄”,展出藝術家的城市漫步攝影作品與隨筆。btr還將作為發起人,通過社交媒體征集觀眾關于旅行奇遇和愛的主題攝影作品共同展示。荷蘭藝術家馬琳·斯魯威茨同樣為這片場域增添了藝術氣息。她以前灘太古里的標志性地點為靈感,首次在中國創作戶外景觀裝置,邀請觀眾用全新的眼光觀察城市。
荷蘭藝術家馬琳·斯魯威茨的戶外裝置作品
據悉,5月中旬前灘太古里將于RE:charge煥活空間多功能廳特別呈獻“影像之夜”藝術現場,邀請多媒體數字藝術家和音樂人共同參與。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戶外全開放式影像藝術作品展區與互動體驗,將影像藝術融入生活,成為城市文化創新的新動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