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文化講座|你吃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
北京|愛這個美麗又麻煩的世界——《小小小小的人間》首場簽售會
時間:5月5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主講人:李彬BinLee(插畫師)
每個人都在把自己分解在自己創造的“作品”中,時時刻刻。文學家把自己分解在書頁的每一個鉛字上,音樂家把自己分解在樂曲的每一小節旋律上,李彬和他的同行們把自己分解在畫布的每一道線條上。5月5日,李彬BinLee將做客方所北京店與大家共同分享他為什么畫“人間日常”而不畫“宏大敘事”?那些一閃而過的場景中究竟蘊藏著什么?他畫筆下小小小小的人間,是自己的烏托邦還是理想國?書中接近尾聲處寫道,“未完/待續”,那么這座“小小小小的人間”還要歷經多久才會“建成”?愛上這個美麗又麻煩的世界的秘訣是什么?
北京|文藝復興時期的普通知識:以蒙田為例
時間:5月6日(周一)14: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主講人:菲利浦·德桑(美國芝加哥大學Howard L. Willett講席榮休教授)
蒙田或許是第一位宣稱自己擁有“普通知識”(ordinary knowledge)的現代作家。他喜歡不帶有專業性質的“一般”(average)知識,并以“普遍文化”(general culture)的擁有者自居。他說,農民和鞋匠可以通過實踐經驗“講述他們所知的”,我們當然也可以如此形容哲學家和神學家,但農民和鞋匠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們是“天真而樸素地”(naively and simply)傳遞知識,即不使用通常與哲學、科學或神學話語相關的技術性語言。蒙田為普通知識辯護,認為普通知識必須接近口語,并謹慎地避免浮夸的修辭和其他“說服技巧”帶來的危險。我們將討論蒙田所說的“有教養的無知”(educated ignorance),并從文藝復興時期新讀者群體的角度將這種對普通知識的選擇聯系起來。最后,我們還將把普通知識和蒙田所說的“充足的讀者”(sufficient readers)相聯系。
北京|“早期中國經濟史”系列講座
時間:5月6日(周一)19:00-21:00、5月8日(周三)19:00-21:00、5月13日(周一)19:00-21:00、5月15日(周三)19:00-21: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報告廳
主講人:馬碩(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助理教授)
俄羅斯歷史學者(Maxim Korolkov)的“早期中國經濟史”系列講座,以他的新書《古代中國的帝國網絡:中華帝國在東亞南部的建立》為基礎。第一講:從聯通到征服——公元前1000至200年東亞從互動空間到帝國的發展,第二講:南方之強歟——古代東亞南部的環境與制度,第三講:大陸帝國,海洋邊境——漢代嶺南的港口城市及其經濟,第四講:通往世界的門戶——漢朝如何改造歐亞大陸內陸的經濟網絡。
北京|親愛的萬瑪才旦——萬瑪才旦文集新書發布首場活動
時間:5月6日(周一)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謝飛(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李敬澤(作家、批評家)、次仁羅布(作家、《西藏文學》主編)、久美成列(導演、編劇)、余雅琴(記者、影評人)
2024年5月,在萬瑪才旦逝世一周年之際,中信出版·大方將推出萬瑪才旦遺作小說集《松木的清香》和譯作集《如意故事集:代代相傳的藏地民間故事》兩種新書。5月6日晚,我們特別邀請謝飛、李敬澤、次仁羅布、久美成列和嘉賓主持余雅琴,在SKP一起講述他們眼中的萬瑪才旦,并從電影、文學、翻譯創作等角度,深度討論萬瑪才旦對于當代文學和藝術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北京|陜北晚商聚落與社會——從李家崖到辛莊再到寨溝
時間:5月7日(周二)14: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主講人:種建榮(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南流黃河兩岸黃土丘陵地帶,以往出土大量商代青銅器,也是甲骨文記載商代方國重要分布區域,由于長期考古工作薄弱,考古學文化面貌和相關問題一直不清。李家崖遺址是該區域首個經科學考古發掘的遺址,近年來又對清澗辛莊和寨溝進行了大規模系統發掘,發現了大型建筑、大型墓葬、冶鑄遺存以及其他不同功能的遺跡,是商代方國考古的重大發現,深化了對區域考古文化面貌和聚落結構的認識。本場講座旨在系統梳理以往考古收獲,以李家崖、辛莊、寨溝三處重要遺址切入,探討陜北地區晚商聚落與社會。
北京|在世界與我之間,尋找可能性——楊瀟《可能的世界》新書沙龍
時間:5月8日(周三)19:00-21: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五棵松萬達廣場二層方所
嘉賓:楊瀟(記者、作家)、陳冠中(作家)、李靜睿(作家)
在《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中,一個不無疑惑的寫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聯大西遷路,在現實與歷史的交織中,看到一個層累的、被忽視的“中國”。而在新書《可能的世界》中,楊瀟則帶著屬于當時當地的問題再次進入現場。5月8日,楊瀟將與作家陳冠中、李靜睿來到方所北京店,一起聊聊這充滿變化的十年,探討如何把自我放在世界的尺度,體會和欣賞世界的流動性、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構筑自己的問題意識和智識生活。
上海|“大偵探”的“大失敗”
時間:5月3日(周五)13:30-15:3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一樓研修室
嘉賓:戰玉冰(復旦大學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員)、華斯比(民國偵探小說收藏家、推理小說研究者)
5月3日下午,新一期“讀道”上圖新書分享會,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戰玉冰編寫的《福爾摩斯中國奇遇記》。該書收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作家“戲仿”福爾摩斯小說三十余篇,展現了福爾摩斯形象最初傳播進入中國時,接受場域的復雜、生動。
上海|《轉折》:勝負易手道何在?
時間:5月3日(周五)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主講人:方有林(上海商學院教授)
5月3日下午,上海商學院教授、文法學院院長方有林將圍繞著名黨史、軍史專家劉統的新著《轉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陜北》,在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為讀者展開主題導讀。方教授將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示國共雙方在不同階段、不同時點的力量對比,揭示勝負易手的“過程”;以豐富史料,展現領袖風范和黨中央謀篇布局的高瞻遠矚;講述歷史故事,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
上海|《了凡四訓》:福德與智慧
時間:5月4日(周六)14:00-15:30
地點:閔行區蘭坪路158號大零號灣圖書館四樓報告廳
主講人:王雷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了凡四訓》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他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風行后世,是最受歡迎的家訓之一。5月4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雷泉將來到大零號灣圖書館,帶來“《了凡四訓》:福德與智慧”活動。活動中,王教授將介紹袁了凡的傳奇人生以及明代三教匯通的歷史背景,為大家展現袁了凡于順逆境遇中游刃有余的中道智慧。
上海|你吃的真的是你以為的嗎——《種子帝國:孟山都的過去與人類糧食的未來》新書分享會
時間:5月4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普陀區中山北路3651號大夏書店
嘉賓:高明(上海大學文學院文化研究系講師)、管奇(農民種子網絡東部辦公室負責人)、沈愷偉(美食作家)、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然而,在技術和資本深入食物和農業系統的今天,食物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普通人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可能是:食材好像越來越沒有味道了。孟山都,一家發源于美國的全球化工農業巨頭,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當人類糧食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家公司的歷史緊緊捆綁在一起。對我們來說,這一切究竟意味著什么?三聯學術、雅理和食通社將邀請國內從事和關注農業、食物、技術的學者和實踐者,圍繞《種子帝國》,對食農體系和種子等議題展開討論,也會分享國內應對糧食安全、保衛農民種子權利等領域的工作。5月4日下午,我們將在上海舉辦該系列的第二場線下討論。這次的話題會聚焦在食物本身:我們的食物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西紅柿越來越不好吃,和這些變化有關系嗎?促成這些變化的有哪些力量?這些變化對人類和自然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采取哪些行動捍衛我們的餐桌主權?
上海|威廉·莫里斯與哈默史密斯的私家印書運動與五個世紀的西方書籍裝幀歷史
時間:5月5日(周日)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演講廳(黃廳)
主講人:索菲·施奈德曼(國際古籍書商聯盟理事會成員與導師、威廉·莫里斯協會會員、索菲·施耐德曼珍本書店創辦人)
英國出版業的歷史與工藝美術運動創始人、設計師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有著緊密的聯系。索菲·施奈德曼(Sophie Schneideman)是研究威廉·莫里斯的專家,本次講座她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由威廉·莫里斯于1891年創辦的凱姆斯考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的起源、它在工藝美術協會中的地位及其在更廣泛的工藝美術運動中的地位。現場還會展示凱姆斯考特出版社和鴿子出版社印刷的珍本書籍。除此之外,還將介紹從十六世紀至二十一世紀英國與法國主要的書籍裝幀風格。
南京|重啟我們時代的文學壯游——《八十本書環游地球》新書分享會
時間:5月5日(周日)19:00-20:30
地點:棲霞區杉湖東路9號可一書店
嘉賓:宋明煒(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東亞系講席教授)、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系教授)、葉子(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2020年春夏,當所有旅行都被取消的時刻,哈佛大學比較文學教授、世界文學研究所所長大衛·丹穆若什教授以一本《八十本書環游地球》,開啟了他的紙上航行。5月,《八十本書環游地球》的航程將來到南京。在這里,讀者朋友也將隨著丹穆若什教授一起探訪全球各地,與經典和現代文學對話,也與當地的風土、人物、城市和鄉野對話。5月5日晚,我們邀請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教授宋明煒、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文系教授但漢松、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葉子,和廣大讀者朋友們一起,加入大衛·丹穆若什教授的“文學壯游”,用閱讀抵達全世界。
附:線上活動預告
小冰期、物價變動與明清鼎革——卜正民《崩潰的代價》研讀會
時間:5月7日(周二)10:00-12:00
地點:普林斯頓讀書匯微信視頻號、嗶哩嗶哩·北大文研院、抖音·北大文研院
主講人:卜正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
1644年,在經歷了近三個世紀的相對穩定和繁榮之后,明朝滅亡了。許多歷史學家將明朝的滅亡歸咎于滿清的入侵,但事實遠比這要深刻得多。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的卜正民新作The Price of Collapse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探討了在小冰河時期的全球氣候危機下,物價的崩潰如何宣告了明朝統治的終結。本次新書研討會,卜正民教授帶領大家研讀新書的同時,也將與劉永華、吳滔、趙思淵、申斌四位學者進行對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