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我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
“目前縱觀世界各個國家的進展,我們國家有望成為第一個火星采樣返回的國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表示。
4月24日下午,在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吳偉仁介紹了我國深空探測重點任務和國際月球科研站有關情況。
2020年7月23日 長征五號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中國行星探測時代拉開帷幕。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中的“祝融號”火星車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國印記。對于未來深空探測計劃。吳偉仁透露,我國計劃在2025年前后發射天問二號,對地球4000萬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進行伴飛探測和取樣返回。2030年前后發射天問三號,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
“目前縱觀世界各個國家的進展,我們國家有望成為第一個火星采樣返回的國家。”吳偉仁介紹說。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籌劃建設世界首個火星樣品實驗室,同時深化論證天問四號探測任務,實現木星及其衛星環繞探測,隨后抵達天王星。
目前,正在開展的火星采樣返回計劃主要是美國的“火星采樣返回”(MSR)。4月15日,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將向旗下各中心和產業界征集新的“火星采樣返回”(MSR)設計方案,計劃將進行調整,降低其成本并加快工程進度。方案征集到5月17日截止,此后NASA很快將授予為期90天的研究合同。
2023年,NASA為了回復獨立評審,其公布了“火星采樣返回”計劃新方案,新方案計劃耗資110億美元,計劃2030年發射地球返回軌道飛行器,2035年發射樣本回收著陸器,2040年帶樣本返回地球。但這個方案沒有獲得認可。根據NASA的最新聲明,原定于2026年執行的火星樣本返回任務將推遲一年。按照目前的計劃,2027年發射軌道飛行器,2028年發射著陸器,并計劃在2033年將火星采樣的樣本帶回地球。
對“火星采樣返回”(MSR)計劃一項獨立審查報告指出,該計劃的預算和時間表過于樂觀,難以實現。美國國會已經建議削減美國宇航局2024年的預算,包括火星樣本返回任務的資金。受預算削減的影響,美國宇航局不得不裁減了部分工作人員和承包商,這引發了外界對于火星采樣任務可能取消的擔憂。
除了火星采樣返回任務。吳偉仁還介紹了我國一些其他深空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在本世紀中葉,我國將計劃發射新型動力航天器,飛抵80-100AU太陽系邊際,對極遠、極暗、極寒的未知區域開展科學探測,有望在人類認識宇宙的歷史上樹立新的豐碑。
4月24日,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在湖北武漢開幕。論壇圍繞大會主題“極目楚天 共襄星漢”匯聚中外航天領軍人士,共同探討航天領域創新性、前瞻性、戰略性的關鍵問題,并發布2024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24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2024 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現場發布了有關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進展和嫦娥七號任務國際載荷搭載項目的最新消息。國際月球科研站新增尼加拉瓜、亞太空間合作組織、阿拉伯天文學和空間科學聯盟3個合作國家、機構。
據悉,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科學目標主要有五個:月球“考古”、巡天揭秘、日地聯系、基礎實驗和資源利用。整個系統包括:地月往返系統、生存防護系統、發射回收系統和運營支持系統。
據介紹,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計劃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開展常態化科學實驗活動和一定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軌道站為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開展月基綜合性科學研究和深度資源開發利用,為載人登陸火星開展相關技術驗證和科學實驗研究。
吳偉仁表示,作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嫦娥六號將于近期實施發射,執行月背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將于2026年前后發射,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嫦娥八號將于2028年前后發射,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國際月球科研站由月面段、月軌段和地面段構成,由能源動力系統、指揮信息系統和月面運輸系統等基礎設施組成,具備能源供應、中樞控制、通信導航、地月往返、月面科研等功能,可長期持續開展科學探測、資源開發、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大規模科學和技術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