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閔行、新江川與大零號灣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
大零號灣源起江川,江川圓夢大零號灣,大上海需要超級新IP。上海的開埠史就是上海品牌IP的神話史……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衛星城,老閔行過去承載了無數榮耀,如今在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中,新江川又一次綻放出了大零號灣這一世界級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
老閔行、新江川與大零號灣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
文/錦坤品牌營銷專家團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公布,將上海縣以北、黃浦江以西的830畝土地設為租界,“十里洋場”的故事由此開始。
1929年,《大上海計劃》繞開租界和舊市中心,在上海的東北部建造一個“新城”,留下以“國”字開頭的放射狀道路系統,以及上海市立圖書館(被改建為楊浦區圖書館新館)等建筑豐碑。
1990年,浦東開發的號角讓這座世界主義城市成為改革開放等前沿,全世界最壯觀的高樓大廈秀場于陸家嘴這一片灘涂中崛起……
上海的發展史就是城市更新的發展史,更是城市品牌IP的神話史。
這座城市不斷在老城之外開疆擴土,在舊土之上重建輝煌,用上海式的滄海桑田向卓越的全球城市闊步邁進。
從海納百川到群星閃耀的上海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就像生物體的成長一樣,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需求,每個階段也有每個階段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100多個城市品牌、200多個上市公司和300多個行業第一品牌背后的產城園企品牌服務商頭牌,錦坤品牌營銷專家團認為,對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城市來說,空間格局、城市形態已經基本成型,城市發展也早已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入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新階段,面臨著資源緊約束、土地資源“天花板”的新形勢,唯有通過城市更新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城市集約型、內涵型發展。
1、 上海的城市更新模式
上海的城市更新模式,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建國后“大拆大建”的1.0版,到改革開放后“多元開發”的2.0版,從加入WTO后“重質輕量”的3.0版,再到大數據時代“可持續發展”的4.0版。
1.0 建國后的“大拆大建”
這一時期,上海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應對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迅猛需求。大規模的拆遷工程和新建項目成為當時城市更新的代表,舊城區的狹窄弄堂和老舊建筑紛紛被拆除,讓位于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寬敞的街區。
這一階段的城市更新模式在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文化和環境的挑戰,如居民遷徙問題、文化傳承的喪失和城市生態系統的破壞等。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上海城市更新,雖奠定了城市發展的基礎,但也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經驗,為后續版本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寶貴的教訓。
2.0 改革開放后的“多元開發”
以新天地為例,新天地一直以來是上海市井文化的代表,在城市更新中也是充分體現了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尊重和利用。通過保留原有的歷史建筑風貌,結合現代設計理念,新天地成功打造了一個集商業、文化、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不僅吸引了國際知名品牌入駐,也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和藝術展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高品質的生活體驗。
這一模式的成功在于充分挖掘了上海的多元潛力,實現了城市更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同時,通過與社區的深度融合,新天地還體現了對城市人文精神的尊重,為上海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3.0 加入WTO后的“重質輕量”
上海城市更新的3.0版本在中國加入WTO后嶄露頭角,其核心理念是以“重質輕量”為導向,更加注重在更新過程中實現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精細化管理。以1933老場坊為例,在有限空間內保留了的歷史文化瑰寶,同時通過引入高端商業、文創產業和創新科技企業,成功將老工業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該區域的更新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成為國際范兒的文創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創意人才和企業入駐。
“重質輕量”模式更加強調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在1933老場坊的更新中,注重質量和輕量化管理的更新理念,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更好地滿足了市民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4.0 大數據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進入“城市更新4.0”時代的標志,是2015年上海市政府推出的《上海市更新實施辦法》,上海舊區的城市更新重點從“拆改留”轉變為“留改拆”,城市更新目標從“增量開發”轉變為“存量更新”,核心概念是“有機更新”。
近年來的多措并舉推下,大項目和小微更新齊頭并進,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經歷了從點到面,從零星更新拓展到區域更新,打造了一批如上生新所(承租人改造運營)、靜安張園(保留改造老建筑)、世博文化公園(強調三生融合)等優秀城市更新項目。
上海城市更新進入到4.0階段,讓不少的地區和空間都有了全新的機遇與發展。
2、 城市更新4.0時代下的機遇
從1.0到3.0時代,城市更新的前提條件是空間,這就使得那些較早開發的地方難以有大的更新步伐。但進入4.0時代,空間變成一個更廣義的概念,存量的有機更新為所有地方帶來全新機遇,關鍵在于能否抓住“因勢制宜”或“因時制宜”的機會。
(1)因勢制宜:與時俱進、大膽作為
過去想到金山,腦海中第一個跳出的就是“石化”,再往后便是一連串爆炸相關的負面新聞,這使得金山在發展與招商的過程中一直缺乏優勢。
4.0時代下,如何利用存量空間實現“有機更新”,在錦坤策劃執導的上海灣區品牌頂層設計指引下,金山找到了其中的奧秘。既然產業難以快速去標簽化,那便從區位與文化進行卡位,在有限空間內,全新打造金山的城市品牌——上海灣區。
如今的上海灣區儼然已經是金山重要的城市名片,但誰能想到,其前身是山陽鎮上一座“爛尾樓”叫金瑞大廈,斷斷續續蓋了十余年,結構封頂后,由于各種原因,便一直處于毛坯狀態,被當地居民戲稱為“樓慢慢”。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灣區經濟成為代表高質量發展,體現創造活力和集聚優勢的代名詞,山陽鎮把握自身地處杭州灣北岸,是典型的灣區,于是因勢制宜,與時俱進,大膽的提出了“上海灣區科創中心”的概念,在錦坤品牌頂層設計指導和產業底層運營輔導下,成功從鎮級戰略上升至區委一號課題,由“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升格為“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并最成為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品牌超級IP。
曾經的那座無人問津“爛尾樓”,也把握住城市更新的機遇,因勢制宜變成了萬人矚目的“億元樓”。
(2)因時制宜:抓住契機、乘勢而為
在東方美谷之前,奉賢可謂是“三無”城區,一無區位優勢,二無特色產業,三無突出文化。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奉賢在上海的整體排位一直靠后。
當產業的崛起,遇見城市的更新,一場變革,由此發生。
眾所周知,上海是一座愛美的都市,上海人出門要有腔調,生活要講情調,最舍得為美花錢,醫美等消費高居全國第一。在這樣的城市格調下,2001年,奉賢現代農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成立;2008年轉型為生物科技園區;“十二五”期間,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占全區規上產值比重較大;2015年,奉賢區委區政府決定,把握當下產業發展勢頭,結合城市更新機遇,成立東方美谷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美麗健康產業為導向的“東方美谷”應時而生,在錦坤的“七個一”的品牌頂層設計指導和產業底層運營輔導下,因時制宜,乘勢而為,東方美谷成為近年來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
2017年,上海市政府將美麗健康產業作為上海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將奉賢“東方美谷”作為上海大健康產業的先行先試核心承載區推進升級為上海市級戰略。同時2021年上海五大新城提出,備受矚目,“東方美谷,奉賢新城”更是在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中完美結合,乘著進博會的東風,著力打造傳播美的平臺、分享美的生態,并成功舉辦了六屆東方美谷國際化妝品大會,國際影響力大大提升。
提供一流體驗,鑄就一流品牌,東方美谷乘勢而上,向“世界化妝品之都”邁進,讓世界愛上氣韻生動的東方之美。
因勢制宜也好,因時制宜也行,正如錦坤品牌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東方美谷和上海灣區品牌顧問石章強所說,如今的城市更新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與升級。上海灣區借力產業發展實現城市更新的蝶變,東方美谷亦是在產業升級中加速了城市的更新。
產業升級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源頭
城市更新,不止是建筑物和設施的升級改造,更是產業、配套、生活格局的全面升維。其中,產業升級可以說排在首位,是城市更新的源頭。
1、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
(1)產業升級是城市更新內在的邏輯
城市更新,本質上是生活方式的更新,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其承載的功能與使用方式必須變。使用者變了,所以“客戶”需求也發生了改變。
作為100多個城市品牌、200多個上市公司和300多個行業第一品牌背后的產城園企品牌服務商頭牌,我們錦坤認為,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在做城市更新時就必須思考“客戶”是誰,他們未來將怎樣去生活,這才是城市更新的基礎。
城市的使用者為什么會變?因為城市的產業發生了改變。
以江川路街道來看,老閔行和新江川最本質的不同便是產業結構的變化,過去“四大金剛”時期,作為共和國首批工業衛星城,以重工業為主,所以這時候城市的使用者多是廠里的工人,為了更好的給工人創造留下來的條件,誕生了工人新村。
如今時代變遷,產業逐漸從工業升級為工業+科創的全新結構,這時候城市的使用者顯然也發生變化,為了更好的匹配如今的“客戶”需求,才有了產學研結合的城市配套更新。
畢竟,對于一個城市來說,繞不開的是產業,因為只有產業才能帶來人口,有人口城市才能發展,所以說產業是一個城市的心臟,是動力源泉,教育、文化、醫療等等都是以產業為基礎的。
城市更新,也是產業升級的過程。
一個城市,是否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關鍵看其產業的能級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能向高價值、高創新的高端產業轉型。
(2)產業升級為城市更新提供空間
進入到城市更新的4.0時代,如今的空間已經不是過去等待被開發的空間,而是需要去創造的空間,怎么創造?產業升級便是關鍵。
上海自開埠100多年來,已經逐步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體量很大,從傳統到高端,無一不有。相應的上海存量工業用地峰值時超過1000平方公里,這種規模和比例在全球大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
隨著上海城市功能轉型和產業升級,一大批傳統行業和企業逐漸被淘汰,例如紡織、冶金等,上百萬工人下崗,上萬家企業關停并轉,幾千萬平米廠房閑置空置,這些廠房就成為城市更新最快、成本最低的切入點。當時上海市經委出臺了工業用地“保留、保護、轉型、轉性、市政”十字調整方針,保留與城市相容的工業、保護工業文明和歷史建筑、廠房轉型培育發展新型產業、土地轉性發展商務和住宅、部分用地支持環境綠化等市政建設。以此為基礎,對老廠房進行改造、改建和運營,也是這樣推動了上海文創類園區的發展。
(3)各類園區、產業集群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大量的存量產業用地成為城市更新的空間,另一方面城市通過建設各類園區實現了自身的更新。在這一過程中,大致有三類更新策略,分別是提升地區功能、保存歷史脈絡以及塑造地方特質。
城市更新不僅是建筑形態的改變,更要促進地區功能的提升。上海世博園區就是典型代表,通過兩次轉型,從傳統工業區轉型成為城市活力街區,實現了地區再生的終極目標。
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中,如何保存城市記憶和歷史脈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徐匯西岸曾經是碼頭、工廠、倉庫等集聚區,為保存工業歷史遺存這一歷史脈絡,充分利用各種老舊工業建筑,積極發展培育文化藝術產業,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西岸品牌。
上海市北工業區所在的原閘北區是上海老工業基地之一,素有“華界工廠發源之大本營”之稱,市北工業區通過轉型之路,從引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產業入手,輔以全新的建筑形態,改變了閘北老舊工業區的固有印象,在短時間內重塑形成了以科創服務為主的地方特質。
2、產業科創化是上海城市更新未來重要方向
進入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上海的城市定位已經由“經濟中心”升級為“四個中心”,科創是上海城市的核心定位之一,科創是上海產業升級的方向。為此上海也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提出聚焦重點區域,突出各自特色,發揮比較優勢,結合城市更新,打造創新要素集聚、綜合服務功能強、適宜創新創業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
可見,無論是城市更新的內容和方向,還是城市更新的形態,科創都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
(1)張江:實現工業遺存活化,打造產城融合科創高地,拉動城市更新發展
數十年的發展,張江曾是傳統的工業區,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這片區域迎來了全新的機遇。通過對工業遺存的巧妙改造,張江成功將曾經的老廠房、倉庫等工業建筑轉變成現代化的辦公空間、研發中心和創新基地。這一舉措不僅保留了歷史文化的底蘊,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具有創意氛圍和獨特韻味的工作環境。
在政策上,為推動張江科學城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產業用地復合利用,打造高質量產業發展空間,浦東新區出臺了《關于促進張江科學城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土地管理試點意見》,將產城融合定義為張江發展的關鍵戰略。
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相互融合,形成了良性循環。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究機構紛紛入駐,推動了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的升級。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企業,城市的基礎設施、交通、生活配套等也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得張江不僅是一個科創產業高地,更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科技創新助力產業發展,也為張江城市的可持續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北外灘:從提籃橋老城區到北外灘新發展,金融+科創打造上海“硅巷”
20世紀以來提籃橋因“遠東第一監獄”而知名,如果問老上海們提籃橋是哪里,大多會回答你“監牢呀!”
近年來,這片區域有了全新的城市格局,航運、金融、科技等產業飛速發展,集聚了多家總部企業和功能機構,最美濱江公共空間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匯聚了多家潮牌和首店,石庫門、老建筑成為了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同時,“北外灘”這個名稱也逐步從少數人的口中,變成了大家的共識,成為了這片區域的響亮名片。
科技回歸都市,虹口區是上海首個提出“硅巷”模式的中心城區。對照紐約“硅巷”的發展經驗,北外灘在區位空間優勢、科創主體集聚、金融賦能科創、科創生態構建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金融和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也成為北外灘逐漸演變為上海的“硅巷”的關鍵所在。
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讓老城區得以煥發新的生機,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也是推動上海城市更新的成功經驗。
(3)安亭:從“老牌汽車城”到“智慧汽車城”聚焦重點產業構建全新產業體系
安亭曾以“老牌汽車城”而著稱,是上海國際汽車城所在地,在市、區的大力支持下,曾依托上汽大眾創下了30多年的輝煌,集聚了眾多傳統汽車制造企業。面對產業變革大潮的沖擊,如何繼續高舉高打“汽車牌”,走好轉型升級路,成為安亭需要解答的一個重要命題。
在產業變革的大潮中,安亭將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通過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加大科研投入,逐漸從傳統的“老牌汽車城”演變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汽車城”。
首先,借助上汽大眾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經驗,安亭成為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的重要基地,推動了上海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其次,安亭緊跟智能汽車潮流,引入一批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推動了汽車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
在產業升級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創新、智能制造的助推,安亭通過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成功構建了全新的產業體系,實現產業的升級與城市更新。
錦坤品牌營銷專家團通過張江、北外灘、安亭的案例分析可以發現,在上海各街鎮的城市更新中,產業升級和科創化充當了重要的引領角色。通過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各地成功轉型,煥發出新的城市活力。這一過程中,不僅為城市更新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還為居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改善了生活品質。
綜合來講,產業升級科創化成為上海各街鎮城市更新的關鍵動力,為城市帶來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從老閔行到新江川,世界級科創灣區的誕生
科技創新是上海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近年來,上海緊抓“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核心任務,加快建設創新要素集聚、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適宜創新創業、各具特色的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2023年2月27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方案》。
大零號灣也在這一年徹底走進大家的視線,隨時而來的還有孕育了大零號灣的這片區域——江川。
1、從老閔行到新江川
老閔行地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元代就設立了黃浦江閔行義渡,明代初又設立巡檢司署,使這里成為申江門戶、水路要津,因而農商云集,逐步形成黃浦江中游的重要市鎮。攤開歷史的長卷,簡單回顧下江川地區的歷史發展脈絡。
(1)古代閔行鎮,豐厚的江南文化底蘊
歷史上的“老閔行”地區被稱為閔行鎮,南濱黃浦,有橫涇穿越,民傍水而居。
元代時,華亭縣東北濱海地帶船舶匯聚、商賈云集,人口不斷增長,經濟日益繁榮。清宣統三年(1911)根據民政部自治章程建立閔行鄉,閔行鎮歸其所轄。解放后,全縣劃成4區1鎮,為江蘇省松江專區管轄,閔行成為上海縣的直屬鎮。
作為當時的水陸要津,因地域之便,長期以來,這里商貿發達、街市繁華、人文薈萃、群賢畢出,是上海“本邑首鎮”,一度在江南地區城鎮中頗有影響力,也因此形成了豐厚的江南文化底蘊。
(2)近代小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風韻
從“上海開埠”到“上海解放”的一百多年間,隨著“西風東漸”逐步下鄉,閔行海派鄉土文化也不斷變化豐富,形成了“亦城亦鄉、不土不洋”的區域文化特色,彰顯了“寓城不棄鄉,崇洋不媚外,尚文不忌土,謀利不忘本”的海派性格。而閔行的“鄉土海派”是海派文化中的“滬郊版”,也因此當時的老閔行有了“小上海”的稱號。
“小上海”時期,依托早前輪渡一帶的經貿活動日益活躍,催生了由東向西、由南向北逐步的延伸,易園、李園、項宅等大戶人家的宅院紛紛建成,形成新的街巷。彼時,名人往跡、祠廟館所、園林官邸、民居商鋪和市井風情交織在一起,濃縮為閔行老街的精髓。
同時,滬閔公路作為國人在上海境域內修筑的第一批市郊公路,也是中國第一條商辦長途汽車運輸線,改變了當年閔行鎮有船無車的交通狀況,成為上海西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一。
(3)現代衛星城,亮麗的紅色文化勝景
1947年5月,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通用機器有限公司閔行制造廠在閔行鎮西征地建廠,為地方民眾生活水平產生較大影響。
50年代后,工業衛星城的建設在老閔行刻下火紅年代的烙印。它是中國重工業大建設、大發展的縮影。“四大金剛”——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云集于此。
1959年,作為獻給共和國“十歲生日禮物”的閔行一條街“一號路”(即今日江川路)建成,這是新中國首個“街中有坊,坊中有街”的衛星城,更是當時上海的驕傲和全國的焦點。
這一時期的江川,從昔日的申江門戶、水陸要津崛起為工業衛星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大建設、大發展的縮影,展現了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4)新時代新江川,世界級科創灣區誕生
時代潮流中的“老閔行”有著無數輝煌時刻,也在之后經歷了一段產業轉型和經濟增長緩慢的陣痛期。
2015年6月,在江川路街道滄源科技園一棟商務樓內,創新創業平臺“零號灣”正式誕生。如今,“零號灣”從小到大、從零到一,一步步發展成了“大零號灣”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
新時代的到來,江川正緊抓“大零號灣”建設這個重要戰略機遇,以“煥新”為主題詞,推動“老閔行”向“新江川”的轉型升級,通過產業的升級,帶動城市的更新,積極打造一座與“世界級科創灣區”相匹配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2、從老工業基地到科技創業之城
伴隨著“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的蓄勢騰飛,江川,這片承載厚重歷史的老工業基地,正向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業之城發展。
(1)深化產業區域更新,驅動功能升級
產業引領功能的強化和科創生態體系的完善離不開空間載體的支撐。如何更好為承接“大零號灣”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溢出和地區存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增量空間,成為影響江川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在對江川區域產業用地現狀進行全覆蓋研究分析后,江川已梳理出低效產業用地轉型升級的可行路徑、重點項目和實施推進的對策建議,拿出一批近期可推動轉型的空間資源,全力為世界級科創灣區建設騰出空間。
東部“大零號灣”區域雙創企業集聚,初步形成孵化載體、研發中心和科創平臺集聚的格局;中部閔行老工業基地區域,航天、電氣等央企和市屬國企集聚,初步形成以高端裝備產業為引領的產業集群;西部閔開發區域,外資龍頭企業集聚,初步形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集聚的產業布局。
(2)盤活存量空間資源,培育創新動能
存量資源的“二次開發”,需根據產業特點、企業特性來量體裁衣。
首先,完善載體鏈拿出“布局圖”。江川東部劍川路滬閔路T字型區域,聚焦孵化基地、科創服務基地和研發總部基地打造,重點推進“大零號灣”科創成果轉化中心、宏潤科創中心、佳通夏日創園等項目建設,結合23號線東川路站TOD建設,盤活軸承廠地塊等;中部老工業基地和西部閔開發區域,聚焦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打造,重點盤活“四大金剛”閑置廠房、金屬結構廠、滬鑫鋁箔、閔開發內各類低效用地,以及升級各類低效小園區。
然后,分類盤活拿出“路徑圖”。采用收儲再出讓、園區回租或回購、國企自主轉型或升級和小園區提標提質等四類不同路徑,進一步明確盤活方式,讓低效產業用地的盤活有清晰的“路徑圖”。以云境園區為例,在今年開業之初,便找準了定位,目標向智能制造產業和新能源研發領域進軍。在政府和市場的協同發力下,目前已吸引包括制氫領域的海卓健科技、斗建氫能等行業骨干企業入駐。
第三步,理出重點項目拿出“時間表”。綜合地塊績效評價結果、產業發展載體需求和地塊主體特性,初步梳理出一張近三年重點轉型項目清單,涵蓋7個項目,涉及用地規模約400畝;一張近三年重點關注項目清單,涵蓋約20個項目,其中收儲再出讓項目約450畝、存量自主轉型項目約125萬平方米、低效小園區升級項目約10萬平方米。
存量低效產業用地的盤活利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持續地與市屬國資等相關主體加強溝通、對接,使相關工作能夠落實落地。
(3)傳承歷史文化脈絡,重塑發展地標
充分挖掘城市鮮明的文化特質與脈絡,推動與歷史風貌相關建筑的活化利用,著力打造江川城市發展的新名片。比如,黃浦江邊的喬榛語言藝術館,近期揭開神秘面紗,迎來各方客人。喬榛先生是中國著名配音演員,其曾祖父喬念椿也是老閔行歷史上著名的鄉賢,曾為地方公共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與江川有著深厚的淵源。
歷經5年時間醞釀籌建的喬榛語言藝術館正式開館,這座語言藝術館承載著喬榛先生榮歸故里、以自身語言文化藝術造詣造福地方人的強烈愿望,結合濱江步道的優美景觀,將被建成為“有看、有演、有說、有學、有聽”的五有“打卡”點,打造成為以喬榛、語言、交流、藝術、展覽、休閑等為主題的復合型城市濱江空間,形成以體驗為載體的“知行合一”創新宣講模式。
(4)優化人文生態景觀,提升城區品質
一邊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另一邊則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區品質。當前,江川路街道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正圍繞“一線(軌交23號線)一江(濱江岸線)一河(科創水岸)一路(江川路)”推動全面煥新,提升城市設計品質、重塑區域形象。目前,大零號灣圖書館、川上美集、喬榛語言藝術館、濱江藝庫、南外灘公園等項目均已建成開放,新江川規劃圖紙上的“效果圖”一步步變成了當地居民朋友圈里的“實景圖”。
(5)推動江川區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3年12月1日,閔行區江川路街道舉辦的2023年“黨旗下,我們夢創未來”主題活動中,圍繞“大零號灣”創新策源功能區重大戰略建設,發布《全力推進現代化濱江新城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引領區域合力共建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江川路街道將錨定“建成產城融合、科創集聚、服務完善、大氣時尚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奮斗目標,以“爭創產城融合的發展典范、構筑科創集聚的策源高地、建設服務完善的標桿社區、涵養大氣時尚的精神內核、推動守正創新的黨建實踐”為分目標,持續提升在全區、全市發展格局中的顯示度和貢獻度。明確“5大行動24項重點任務”
行動提出了城區環境品質優化、科創策源能力倍增、全齡友好社區建設、綠美濱江人文提升、黨建引領強基賦能“5大行動24項重點任務”,共建共治共享現代化濱江新城區。
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大零號灣,夢創江川
這場華麗從老閔行到新江川,是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的交匯,昔日的老工業區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這里將不再是老舊工業的陳跡,而是創新科技的搖籃。大零號灣,見證城市的蛻變,夢創江川,引領未來的創新。
變革的背后,離不開城市品牌頂層設計的規劃與推動。
過去的城市品牌發展,是單純依靠勞動力優勢發展經濟的模式,這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城市發展需求,如今的城市品牌必須要有地域性和創新性,具有城市文化的特色,當然城市品牌頂層設計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與文化軟實力的打造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也將引領城市的更新和產業的升級。
作為100多個城市品牌、200多個上市公司和300多個行業第一品牌背后的產城園企品牌服務商頭牌,我們錦坤認為,城市品牌建設的核心,歸根結底就是城市名片的塑造,而城市名片是依靠當地的產業基礎與文化基因來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得出的,最終通過口號叫響,通過視覺符號讓人產生記憶力,再利用有影響力的沖鋒號將城市聲量一舉打響。
這其中的環節缺一不可,不明確核心品牌,就等于少了“精神領袖”,容易在發展的方向上產生分歧;不明確產業基礎與文化基因,就找不到城市最核心的特色,與各產業、軟實力的發展關聯,讓核心品牌缺少發展的延展性;而若少了“三號”,那最多只能算是“自嗨模式”,畢竟如今的城市發展,“酒香還怕巷子深”。
明確了城市品牌的頂層設計,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業的落地,將產業請進來,讓品牌走出去,實現產城園企分合聯動的戰略型紅利及指數級裂變。
最終落地在一個個超級項目、超級空間、超級平臺、超級IP合超級服務上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很多城市招商難、發展難、品牌難的困局,在千篇一律之城和千城一面之市中脫穎而出。
理清了“一牌”“兩基”“三號”的品牌頂層設計及“四品”“五超”的產業底層運營,我們再來看江川如何從老閔行到新江川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以及在整個蝶變過程中,大零號灣又承擔著怎樣的角色。
1、江川的“一牌”(核心品牌)
江川的城市更新,離不開產業升級,伴隨“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上升為上海市級戰略規劃,我們錦坤品牌營銷專家團認為,緊抓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機遇,江川一定要牢牢把握機遇,在大零號灣高度不斷上升的同時,借勢一躍而起,提升城市的品牌高度,助力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生活便利。
城市名片,是城市被大眾所熟知的關鍵所在,就如我們了解的江川過去,也是通過一張張名片而形成,過去的“老閔行”,熟知的“小上海”,輝煌的“衛星城”,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城市特性與產業形態。
再次走在時代的轉折點,這一次江川將依托大零號灣的騰飛,實現從老閔行到新江川的再度崛起,結合大零號灣產學研的結合優勢,實現產業從工業到工創的全新升級,開啟4.0時代的全新城市更新。
2、江川的“兩基”(產業基礎和文化基因)
核心品牌的塑造,離不開產業基礎與文化基因的有效結合。
產業基礎上,江川作為中國重工業大建設、大發展的縮影,城市的發展與“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如今江川的產業的升級已乍見成效,在大零號灣、閔開發等平臺的助力下,將科創結合本地資源,讓科技創新與生產制造聯動,形成“工創”的產業升級新形態,即可銜接過去的輝煌,也可以帶領未來的發展。
文化基因上,江川集合從古至今的眾多文化基因,多元文化一直以來都貫穿在江川。多元文化的形成,也是創新與迭變的過程,江川在不同時期的地域文化差異,也更好的展現了其創新的核心基因。“創新”之于江川,是基礎,也是內核,正是創新的文化內涵,才孕育出了大零號灣,也讓江川在每個時期都有獨屬的城市韻味。
3、江川的“三號”(口號、符號、沖鋒號)
2023年12月,由錦坤策劃執導的上海閔行江川路街道城市品牌、江川最新品牌標識(LOGO)——“大零號灣 夢創江川”正式對外發布。
此次更新升級的城市品牌標識設計理念,源于江川路街道獨特的地域位置、歷史文化和產業背景,同時結合現代設計元素,以展現區域的活力、創新和包容性。
標識頂端的一抹金色圓弧,不僅代表著日出東方的美好景象,展現出江川崛起的蓬勃活力,同時也象征著代表“江川精神”的香樟樹樹冠,體現了江川發展的堅韌意志,結合“大零號灣”發展從“0”到“1”的美好期望,彰顯了江川對未來發展的希望和朝氣。
標識的主體是江川的“川”字,同時也是“大零號灣”遠景形態象形展示。采用的主色是香樟綠:是江川綠色宜居屬性的凸顯,也代表著江川過去的人文和歷史,展示了江川深厚的城市底蘊。
標識下方兩條波浪曲線象征著黃浦江,江川因江而起,因江而興,江川區域的發展步伐始終與黃浦江的川流不息相互呼應,展示出江川不斷前行的精神風貌。波浪以科技藍為主色調,傳遞出江川區域依托科技創新實現繁榮發展的堅定信念。
標識整體呈現為“工”字,充分體現江川作為中國首批工業重鎮和航天重器基地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未來發展潛力。未來的江川將以傳統產業轉型為核心,構建以高端裝備制造為引領,以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科技服務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實現“憑江臨川 工創源點”的發展目標。
“大零號灣·夢創江川”,寓意著“大零號灣”源起江川,江川圓夢“大零號灣”。中間的圓標是江川原有的篆刻體標識,也是取一份傳承之意。預示著江川將立足“原點”,以“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一個有厚度、有溫度、有魅力、有實力的“新江川”。
4、品牌頂層設計下,江川“四品合一”,實現大零號灣“五超”落地,
從產品品牌到企業品牌,從服務品牌到文化品牌,從渠道品牌到平臺品牌,從產業品牌到城市品牌……
在所有這些品牌中,城市品牌是品牌經濟的集大成者,融合了產品、企業、服務、文化、渠道、平臺和企業家等多品牌于一身,甚至是這些品牌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因此城市品牌的建設一定也離不開產業品牌、園區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共同打造,最終落地到超級項目、超級空間、超級平臺、超級IP、超級服務的“五超”中,方可將品牌頂層設計與產業底層運營做有效的結合。
江川在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也通過一個個超級項目、超級空間、超級平臺、超級IP和超級服務的“五超”落地打造,來夯實大零號灣城市品牌的塑造。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今年承接了17個上海“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學校設計學院、國務學院等單位通過江川區域化黨建搭臺,成為河東小區“美好社區合伙人”,共建“美好社區實驗室”。此番“大思政課”(上海交大—閔行區)也正式啟動,將在立德樹人、區域黨建、服務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黨的創新理論“入耳、入腦、入心”。
上海鍋爐廠新增項目“氫器時代”,主要以綠色制氫裝備為切入點,向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延伸,為全球客戶提供高端綠氫裝備及氫能綜合利用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在產業轉型、社區治理上不斷提級,將和街道協同發力。
上海戲劇學院則依托“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平臺,切實落實“大零號灣”區校合作專項工作,聚焦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突出師生創新創業,打造“著色浦江”等“浦江系列”原創文藝品牌項目。由上戲舞臺美術系傾力呈現的“大零號灣”藝術造型展正式開幕。接下來,由上戲電影學院打造的“大零號灣”圖書館圖書賞讀活動也將啟動。
華東師范大學從最初聯合江川路街道設立科學商店,到師范生走入街道內基礎教育學校開設拓展課程,再到多個學科的師生團隊走入社區開展“社區智理師”項目,“三區”聯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將進一步以學術研究和專業素養推動社區治理轉型、服務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活動中還授牌了“大零號灣”國際人才會客廳、初心驛·川上美集黨群服務站、河東“美麗家園”等13個黨建教育實踐基地,充分發揮濱江岸線地理優勢,構筑起江川路街道基層黨建創新實踐“風景線”。
……
緊緊圍繞“大零號灣”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和關鍵節點,“老閔行”地區正加速轉型發展,以“新江川”的全新面貌書寫絢爛的上海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新篇章。
?
走在江川路上,看兩邊的香樟樹影斑駁,仿佛歷史的足跡仍清晰可見;穿梭至大零號灣,正煥發著現代的活力。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將老與新、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奏響一曲獨屬江川的城市交響樂。
回看過去,輝煌依舊。
遙望未來,憧憬萬分。
站在當下,正創造!
大零號灣源起江川,江川圓夢大零號灣!
(本文來源于政府有關機構委托錦坤完成的老閔行、新江川與大零號灣的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品牌頂層設計相關內容。錦坤系全國知名的產城園企品牌服務商和連鎖互聯網品牌運營商頭牌,先后輔導服務了500多家的專精特新企業、行業第一品牌、上市公司、城市品牌以及中國500強和世界500強。石章強系正高級經濟師、錦坤品牌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新華社品牌工程專家委員、國家名片提名人和終審評委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