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維吾爾族傳承2000年的手工技藝,在當代的“更新”
在電影《人鬼未了情》中,女主角Molly與男主角Sam的靈魂通過各種方式相遇,超越生死界限的深情厚意,是我對于愛情最初的浪漫幻想。
除了愛情,當年被“種草”的還有——陶藝。
主角兩人十指相扣,泥土在手中起伏變化,隨著雙手一邊旋轉,一邊慢慢升高、延展、合攏、彎曲,最后形成的器物像有了生命,也像極了愛情的模樣。
陶藝真像電影里這般浪漫嗎?
陶器,需要混合水土,在胎體上描畫,最后在窖火中燒造,工序多達 72 道,方才成器。
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是人類最早通過化學變化將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考古學認為,古龜茲(即庫車)在唐朝已燒制陶罐、陶缸。
據《新疆古代社會生活史》記載,公元 840 年至 1212 年,新疆土陶制作得到空前發展,制陶成為一種專門而重要的手工業進入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
以喀什土陶為例,它起源于附近的吐曼河。據說大約 800 年前吐曼河發洪水,一個土陶手藝人在這里發現了制作土陶的絕好材料——“色格孜”土,并建造了第一個土陶作坊。
之后靠近吐曼河的高臺民居東門附近逐漸成為土陶手工藝人們的聚集場所。
圖源:《喀什:高崖土陶匠人傳匠心》
土陶匠人們以手、口相傳技藝,特別之處在于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圖紙和模板,完全靠匠人的手感和經驗制作出來,從備土到造型再到燒制,每一道工序都在歲月的流淌中達到了最微妙的平衡。
隨著歷史的變遷、市場經濟的變化和機械化的發展,給傳統土陶技藝帶來了打擊,土陶匠人大多閑置了祖傳手藝,年輕一代也無心學習和傳承傳統燒制技藝。
土陶品種也驟減,如吐魯番就從百種減為寥寥數種,花色也由繁變簡。
窖火之間,陶靜候著再一次的蛻變。
土陶就此消沉了嗎?幸而,總有人在堅持。在《喀什:高崖土陶匠人傳匠心》中這樣記載著一位手工土陶匠人的故事:
吐爾遜·祖農動作嫻熟地從身邊掐了一塊陶泥放在了轉盤中央,順勢用腳來回蹭著座位下方的大圓盤,通過一根木制的軸棍帶動手下的胡楊木質轉盤旋轉,幾十秒鐘之后,一團泥巴便在他靈活的雙手中有了生命。
土陶的制作工具簡樸而又實用。說起這些工具的年代,吐爾遜·祖農幽默地說:“從我爺爺的爺爺就在用,你問我用了多少年,我不知道。”
圖源:《喀什:高崖土陶匠人傳匠心》
圖源:《喀什:高崖土陶匠人傳匠心》
2006 年,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土陶技藝瀕臨失傳的現狀有所緩解。
如今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新疆土陶逐漸成為游客們喜愛的新疆伴手禮之一。
新疆土陶可分為素陶、釉陶和彩繪釉陶三種。
在形制上,盆、缸很是普遍,通常用來種花草;罐和餐具則形式多樣,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有的風格。
最為典型當屬陶壺形制,大部分壺身以葫蘆、瓜果、花卉等造型進行變體,底足較小,以敞口大小、器具高低來區分。茶壺、水壺、洗手壺……壺的樣式千變萬化。
除了造型,其裝飾紋樣也別具特色,繪畫風格較為大膽、粗獷,具有很強的寫意風格。
裝飾紋樣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刻花、印花、畫花、雕刻、貼塑,而使用的裝飾紋樣主要有幾何紋樣和植物紋樣兩種。
幾何紋樣包括正(倒)三角形、菱形、網格紋、同心圓紋等圖案;植物紋樣中,花卉紋樣使用較為豐富,主要以花卉、枝葉、藤蔓作為表現內容。
每種紋飾都來源于生活,并且都有一定的意義。如巴旦木花代表著吉祥如意、堅定不移;魚鱗紋代表著生活富裕、年年有余;石榴花則是代表著一切寓意吉祥的話語。
多年以來,新疆土陶一直延續過去的生產模式,在造型、裝飾、燒制等方面也完整地保留了傳統的風格特點,仿佛揉合了千年歷史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印記和故事。
在傳承與發展中,新疆土陶還有哪些煥新的形式?
對于上文的問題,有位年輕的維吾爾族匠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996 年的娜迪熱·艾爾肯是新疆喀什人,學習藝術、又熱愛土陶的她,決定以“陶瓷”作為創業項目。
娜迪熱和“龜茲笙曳”系列作品
2020 年,她把新疆土陶、新疆維吾爾族非遺文化十二木卡姆、新疆特色建筑結構等元素相融,創作出了“龜茲笙曳”系列作品。
如過去的匠人們一樣,娜迪熱也堅持手工制作,在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指尖技藝之間,給土陶添了些新。
新在哪里?
為適應現代生活需要,她在土陶制品常見的形制之外設計了新形制,如儲物罐、燭臺、冰箱貼等,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
在色彩上,也與傳統的新疆土陶不同,看起來更年輕、更具趣味了。
我最喜歡這套燭臺,有高腳、塔式等不同的規格,適合搭配不同形狀的蠟燭。
和燭光一樣,陶瓷散發著靜謐的光,是那樣的包容,仿佛容下了時光變幻、日月星河。
儲物罐的靈感來源則是融合了新疆庫車王府宮殿造型,每一個空間不大,重在小而精巧,可以放茶葉、飾品。
瓶的造型相對傳統,闊口、雙耳,紋飾上保持了土陶常見的植物紋樣,很有土陶“繼承者”的風范。
杯、盤色彩跳脫,別看色彩鮮艷,但本身是高溫燒制的釉上彩,可以放心盛放食物。
為什么想要創作這樣一系列的作品?
娜迪熱告訴我,土陶作為原始記憶的象征以及新疆寶藏的技藝之一,她想要將其傳承、繼續煥發它的活力,讓新疆的多元文化走得更遠。
//
土陶一代代流傳下來,手就是永遠的模子。一抔陶泥,坯型既成,陶“魂”亦起。
無論陶器的質料和技法如何發展,每一樽陶器,都蘊含著工匠們淬煉多年的手藝,讓我們能真切地感知到匠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追求。
正如李宗盛在《致匠心》中所說:“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
作者:韓雨琪
圖片:愛烏及烏、娜迪熱提供、資料圖
參考資料:
[1]李瑞環.文旅融合背景下喀什土陶的保護與傳承[J].陶瓷科學與藝術
[2]米爾艾合買提·尼亞孜.新疆喀什市土陶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家
[3]韓靖.喀什:高崖土陶匠人傳匠心[J].中國工人
[4]鄧雨.淺析喀什土陶的現狀和再設計應用[J].明日風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