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互聯網企業集聚區“夜高峰”馬路堵成停車場?深夜歸途如何更順暢?
近期,有上海市民反映,在一些互聯網企業集中區域和產業園區,到了夜間甚至是深夜時段,周邊道路依然會出現不同程度擁堵,打工人加班后回家難,也給區域交通造成不小壓力。記者就此前往進行了一番實地探訪、調研。
(一)
位于上海市徐匯區中環路漕寶路口的漕河涇現代服務業園區,內有多家互聯網和醫藥企業。晚上8點左右,大批出租車、網約車陸續停在園區內主通道兩邊,等著接單。
出租車司機方師傅說:“我已經來快了40分鐘了,別的沒地方去,停車是稍微方便一點,沒有違章。”

8點半過后,園區迎來一波下班高峰。通往虹梅路的主通道上,因部分車輛停著占了小半路幅,道路上也沒有漆劃車道分割線,進出車輛一多就容易對沖,導致擁堵甚至車流“打結”。
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負責巡視管理的安保人員顧師傅就很煩惱。他和同事們不時勸導臨停車輛駛離,但收效甚微,“高峰期下班都堵,我們就是負責這條路不讓堵車。他要是停了時間長了,影響了就攆。”

不過,相較于一些沒有停車條件的園區或樓宇來說,這里夜間的交通壓力至少都在內部漸漸“消化”了。
方師傅告訴記者:“浦東張江、長寧臨空,都可以等。園區有的不能開進去,就在馬路邊兜圈子。”
金虹橋國際中心,地處長寧區婁山關路茅臺路口,樓宇內有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工作日每天晚上10點開始,企業員工集中下班。
晚上10點不到,已有不少網約車、出租車臨停在茅臺路上;10點一到,大批員工一波波地從茅臺路出口匆匆出來,到馬路邊等車或上車。茅臺路本身只有兩條車道,有車要停、有車要走,車輛還要避讓行人,路口附近瞬間形成擁堵節點,繼而影響到婁山關路的通行。

記者看到,有的車停了好久,人還沒下來;擁堵導致道路流動性變差,后面的車過不來,有的人在路邊等了10到15分鐘,車還沒來……這樣尷尬的繁忙狀況幾乎每天都要持續到深夜12點,僅靠安保人員吹吹口哨,根本起不到什么疏導作用。
為此,上海長寧交警支隊每晚會派出警力到現場。二大隊民警馮譽說,不加強干預的話,很快就能堵成“馬路停車場”。
“有的車子為了等乘客,5到10分鐘都不會走。不只是這個路口,其他路口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9點50分上崗,采取了婁山關路只進不出、茅臺路只出不進的臨時措施,茅臺婁山、茅臺古北這兩個關鍵的路口,指揮中心適時增加綠波的措施,增加道路的通行效率。”

雖然樓宇和地鐵2號線可通過地下通道無縫對接,而且最晚一班地鐵要到11點40分,但絕大多數員工寧愿在軟件上排隊打車。這是因為,企業會給晚上10點以后下班的員工報銷打車費。這本是一項很好的福利,不過無形中造成交通晚高峰之后又出現一個夜高峰。
連續幾晚,記者現場觀察,園區和樓宇周邊夜間高峰堵不堵,一是看其自身區域交通條件,二是看員工集中下班的流量,三就要看內外聯動的管理措施。企業、產業集聚能高效帶動區域經濟效益提升,但同時,園區、樓宇、企業以及相關管理方,是否能找到一個交通組織的最優解呢?
(二)
面對“深夜歸途”這一城市治理新挑戰,園區、樓宇、企業等各方如何集思廣益破困局,管理部門如何將精細化措施落到實處,多方聯動來保障安全有序?
交通管理是一個系統問題,區域、道路、車輛、人員都可納入考量范圍。同樣是互聯網企業集中區域,楊浦區大創智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因離五角場商圈和淞滬路主干道有一定距離,交通環境相對較好。
晚上7、8點,政立路及周邊國安路等支小馬路流量很低,剛要下班的陳小姐告訴記者,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制,“交通情況我覺得還好,因為我們會錯峰。如果有彈性的話,下班時間比較隨意,就會錯峰。”

浦東新區世紀大道南泉北路口的支付寶大廈地處商城路商圈,毗鄰小陸家嘴區域主干道世紀大道,交通壓力明顯大很多。晚上8點開始是企業下班高峰,車流從世紀大道源源不斷轉入南泉北路,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要來接人的網約車和出租車。
工作日晚上,上海浦東交警支隊一大隊會在周邊派駐警力疏導。東方明珠中隊指導員祝春梅說:“我們在路口設置了將軍帽,規范車輛調頭的合理動線,使得車輛能夠動起來,不在這個地方積聚。”

經過警方與企業溝通,每晚8到10點,企業限時開放大廈門前通道,讓車輛進入等待,蓄車數能達到20輛左右,以緩解道路流量壓力,同時在安保人員管理下,盡量做到有序停放、人到即走。

張先生說,自己一般都會早點下來等車。確實,相較于車輛占路停車或一圈圈繞行,人等車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周轉效率,減少擁堵。
螞蟻集團行政部北京上海區域高級行政經理凌英介紹:“在我們員工內部對同學進行宣導,晚高峰的時候先下來,人等車。不能因為我們這種企業的特點,給社會交通造成壓力,所以我們也是在交警大隊的幫助之下,積極想策略。”

事實上,道路疏導已是末端管理,針對互聯網企業集聚區域的獨特潮汐化交通現狀,如何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還是要以一種系統化思維來看待。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滕靖建議,企業同樣是支出成本,是否可借鑒公交為社區居民和學校學生開通定制小巴的模式,以集約化出行來服務一部分員工的“深夜歸途”。
“定制巴士采用的這種拼車服務能降低員工出行的成本,定點接送也能夠直達員工的住宅,提高通勤的效率。”

(定制小巴示意圖)
有企業員工告訴記者,考慮到房租和距離,很多同事住在同一社區或附近社區,通勤路線基本重疊,遇到打車長時間排隊,他們更愿意拼車回家,這和定制小巴完全可以匹配起來。
此外,由政府部門牽頭,在園區、企業周圍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人才公寓,讓員工騎車或步行就能輕松上下班,也是一種契合可持續發展的解題思路。
(原標題為:《支付寶、拼多多下班了!周邊交通堵成……》,有刪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