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東普寧兩鄉村聚落“和好”恢復通婚,此前已有多村宣布和好
12月4日上午,廣東省普寧市下架山鎮湯坑村民與軍埠鎮大長隴村民在湯坑村祖祠舉辦“睦鄰友善”贈匾儀式,兩方村民代表握手言和,這意味著兩個長期積怨的鄉村聚落重新修好。
普寧市新聞辦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此次和解由湯坑村和大長隴村牽頭完成,實際上是兩個鄉村聚落的和解,它們相鄰,長期積怨。
普寧市新聞辦提供的文字材料顯示,湯坑鄉親的聚居區位于普寧市大南山系東段北麓,在下架山鎮湯坑、碗仔、高明、百吉嶺、雙豐、新光、老堆柄、白沙溪等8個行政村,均以馬姓氏族為主,有36000多人口。
大長隴鄉親的聚居區是軍埠鎮大長隴村,由寨內、長龍、深西、灰上、灰下、灰草、下雙墳7個自然村組成,是著名的人口大村,也是最大的陳姓鄉村聚落之一,2017年度總人口達37086人。
多年來,上述兩個鄉村聚落一直流傳著一個“陳規”,湯坑馬氏村民與大長隴陳氏村民不得通婚,村民也說不清積怨從何而來。
活動現場。普寧市新聞辦供圖“這個說法代代相傳,我們已經說不清楚從何時開始。”湯坑村村支書馬振通表示,祖輩這一家訓起源雖無所考證,但對村民有一定影響。大長隴村萃渙堂理事會會長陳亞角也表示,近年來,已經有雙方青年人產生感情、組建家庭,但父母仍然不愿聲張。
為了消除嫌隙積怨、重結友誼,今年10月26日和11月1日,湯坑村和大長隴村分別派出村干部、理事會和鄉賢組成代表進行互訪,舉辦座談會。兩村達成一致,簽訂了締結友善關系的相關協議書,內容包括促進雙方教育、經濟、環境、文化(包括民風民俗、婚娶)等方面的交流。
經過一個多月協商,11月18日,湯坑村與大長隴村發布公告宣布和好,擇定吉時12月4日(農歷十月廿七日)舉辦“睦鄰友善”贈匾儀式。
在接受普寧廣播電視臺采訪時,馬振通表示,“兩村”締結友好鄉村,是全體鄉民多年來的夙愿,“今后,我們將從兩村的經濟、文化、環境、教育、民風、民俗和婚娶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更好地服務雙方的新農村建設。”
澎湃新聞注意到,兩村化解歷史積怨、重新修好的案例在廣東已有多起。
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6月,在華僑的調解下,廣東惠州市惠東縣曾積怨百余年的樓下村與田坑村打破芥蒂,重修友誼。
今年5月6日, 廣東普寧市果隴村和北山村主動化解舊怨,兩村互贈“睦鄰友善”牌匾,并宣布解除兩村間二百余年不相往來、互不通婚的祖先誓約。
今年6月11日,廣東揭陽市池渡村和山美村互拜先祖,盡棄前嫌,締結友好,兩村間三百余年互不通婚的陳規自此解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