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一5A景區(qū),這里的道路建筑甚至人,全都掛在懸崖峭壁上
100米的高空,只見一人以繩蕩身,緩緩下落,直至下到懸崖一處巖腹上方,穩(wěn)住身體后將攜帶的一只水罐大小的銅鈴掛在巖腹上方陡峭的巖壁上。
這便是綿山掛祥鈴,是綿山聞名于世的祈禱活動,也是綿山三絕之一。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綿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鎮(zhèn)南槐志村附近,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邊界,是太岳山脈的一支,地處汾河之陰,最高海拔超過2560米。
綿山擁有眾多古代寺廟和人文遺跡,其中不少建筑和藝術品可追溯至明代甚至更早時期,再加上其秀美的自然風光,可謂“無峰不奇,無水不秀,無洞不幽,無寺不古,無景不典”,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在這巍峨聳立、峰巒疊嶂的自然畫卷中,隱藏著一項古老而驚險的傳統(tǒng)習俗——綿山掛祥鈴,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因大旱前往綿山祈雨,而后又在這里禮佛還愿。他在綿山抱腹巖懸空處“掛鈴”,以表達對空王佛的感激之情。這一儀式成為了綿山的傳統(tǒng),代代相傳,如今已千年。
祈愿,這一習俗由來已久,是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在中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去寺廟祈愿的習俗,縱觀全國,大多是以燒香的方式,人們希望通過焚燒香木向神祇、佛菩薩表達虔誠之意、祈福禳災。
像綿山祈愿掛祥鈴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nèi)甚為罕見。
人們在寺廟內(nèi)祭拜后,將心之所愿寫于紅綢之上,與銅鈴相接,再請專門從事掛祥鈴的掃山師傅背上這只水罐大小、象征吉祥如意的銅鈴掛在抱腹巖的峭壁上。希望在神靈的關注和默佑下,自己的心愿能成為現(xiàn)實。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溫海龍,是綿山掛祥鈴、掛燈、掛云牌習俗的傳承人。在他的印象中,家里祖祖輩輩都是從事此類工作,原來掛的是紗燈,后來到了爺爺那一輩,便開始掛祥鈴。
在他看來,百米高空掛祥鈴,最重要的是膽大、靈活,但也需要幾人之間密切地配合。
懸崖之上,會有放繩人輔助,抱腹巖之下,也有人負責拽繩子,上下分工、合作,方能順利將銅鈴掛好,每一步都需要多年配合的默契和完全的信任。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下到崖壁的人,和在崖上放繩的人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能信任彼此的,稱為“生死之交”也不過分。
綿山云峰寺在抱腹巖之下,當掛鈴人拿過祈愿銅鈴后,得先攀到崖頂,最快的上山之路便是鐵索嶺的鐵索(這也是綿山三絕之一),這是古人為方便上下,在抱腹巖以東一處近乎垂直的崖壁上,由崖頂垂下近60米長的兩條粗大鐵索,可攀巖而上到達山巔。
圖源/北京發(fā)現(xiàn)紀實傳媒紀錄片素材庫
此處攀爬,完全沒有安全措施,全憑掛鈴人熟練的技巧。他們背后是萬丈深淵,面前是陡峭絕壁,手抓腳蹬鐵環(huán),穩(wěn)步攀至頂峰。此時,在山頂?shù)膫z人已經(jīng)將百斤重的繩子在相鄰的樹樁上安置妥當,由樹樁充當定滑輪來放繩。
這時,掛鈴人就需要保護措施了,他們嫻熟地拿起粗繩,在自己身上打好“保護衣”,與要放的繩連結,戴上安全帽,拿著一根有鐵鉤的長棍,將銅鈴背上,便要下崖了。
圖源/北京發(fā)現(xiàn)紀實傳媒紀錄片素材庫
隨著繩子緩緩下放,掛鈴人已懸于空中,蓄力,蹬腿,借助腿部力量以繩蕩身,奮力把自己蕩的更遠……當快要靠近抱腹巖洞口時,山下拽繩之人,用力將繩子拉向崖壁,方便掛鈴人靠近。
只見掛鈴人手持長棍,用力一勾,正好勾住了巖壁上的鋼釬,便固定住了自己,取下背后的銅鈴,掛在鋼釬之上,圓滿達成!此時,就能慢慢往地面下落了。
如今,抱腹巖洞口懸掛的銅鈴滿滿連成排,山風吹過,銅鈴叮當作響,那聲音清脆悠揚,綿延深遠,回蕩在綿山之間。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綿山,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也是寒食節(jié)的發(fā)源地。
在綿山有三絕,其一是掛祥鈴,其二是前面提到的鐵索嶺鐵索。
據(jù)《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左側唐代詩人賀知章題記得知,他當年大概也是一名“戶外達人”,不畏險阻,由巖溝爬云梯,再到鐵索嶺攀鐵索,上至峰頂。因此,這條云梯鐵索路,還有一個別稱是“賀知章小道”。
巖溝云梯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另外的綿山一絕,可是大有來頭——包骨真身像。
在綿山正果寺內(nèi),一共有八尊高僧、四位高道的包骨真身像,雖歷經(jīng)千年而骨架完好,是研究綿山歷史文化和地理氣候的重要文物。
橫屏觀看 ▽
正果寺風光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來到綿山,除了“綿山三絕”, 還能體驗到行在云霧中,吃在巖溝邊,住在懸崖上。
這里有許多古棧道,或沿著陡峭的崖壁懸于半空,或順著飛瀑直上,每逢云霧繚繞之時,漫步于綿山棧道之上,恍若穿行于仙境云海之間。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奇、險之外,綿山也有溫潤可人的一面。
這里怪石嶙峋、溪水潺潺,步入其中,抬頭可望見那一抹清澈蔚藍的天空,耳邊縈繞著深谷中那悠揚的流水聲。行走于吊橋之上,仿若凌波微步,而瀑布則在腳下奔騰飛躍,那一刻,塵世紛擾瞬間消散。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這里,古藤交錯,穿梭于林梢之間,攀附于陡峭崖壁之上,縱橫交錯,盤根錯節(jié),盡顯藤景奇觀。
這里,瀑布數(shù)十處,有如鑲嵌在茂林和蘆葦叢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撲朔迷離、神奇莫測的南國水鄉(xiāng)之中。
古老而又神奇的綿山,像一部讀不完的書,靜待你來翻閱。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綿山:我這不僅有故事,還有三絕
[2] “奇”“險”綿山
[3] 綿山情懷
[4] 驚心動魄的綿山奇觀——掛祥鈴
特別鳴謝:介休市委宣傳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