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介休城市地標背后不為人知的真相:失傳百年的技藝被他恢復了
你見過孔雀藍琉璃嗎?
它是琉璃中尤為名貴的一種。孔雀藍琉璃的核心魅力在于其色調,如同孔雀羽毛般深邃而富有層次感的藍色。
這種藍色并非單一的純色,而是蘊含著微妙的變化,時而呈現幽深的湛藍,猶如夜空中繁星點點的銀河;時而透出綠色的靈動,猶如孔雀絢麗的尾羽在林間閃爍。
孔雀藍琉璃暈染細節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唐代詩人李郢曾在《孔雀》一詩中寫道:“一身金翠畫不得,萬里山川來者稀。”就形象地描述了孔雀那一身金色翠綠的羽毛有著人不能描畫得出來的美。
孔雀藍琉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元朝,其色釉創燒于當時,并在明清時期達到興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孔雀藍琉璃的制作技藝一度失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沉寂。
幸好,在山西省介休市,有一位執著的傳承人恢復了這項傳統工藝,使得這一失傳百年的瑰寶得以重見天日,重新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他就是琉璃燒制技藝傳承人劉開寶。
劉開寶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時間回到2012年,介休市新地標建筑琉璃雕塑藝術品《世世太平》(《四獅抬瓶》)的研發任務交到了劉開寶手里,當時他面對的最大的難題就是:要出彩必須有孔雀藍釉料,但其已失傳多年。
他四處尋覓孔雀藍的蹤跡,跑山東、去河北、進河南,大半個月下來,卻連孔雀藍半分影子都沒見到。
索性自己干吧!
塑型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購置研磨機、烤爐等小型實驗設備,反復進行試驗,千百次地不懈努力下,終于燒制出與孔雀藍相近的顏色。劉開寶還找來陶瓷專家和自己一起攻關,總結經驗。
接近成功的部分試驗品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原來最關鍵的是,孔雀藍釉燒結溫度要比一般色釉溫度高、時間長,在釉燒過程中只容許有十余度的溫差。溫度高了,泛綠;溫度低了,泛黑。有時為了達到某種釉質效果,需要釉燒2~3次。
不斷試錯后,終于燒出了滿意的孔雀藍琉璃。
大窯爐試驗成功的孔雀藍琉璃構件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之后,劉開寶和其團隊,歷經13個月,在2013年完成了《世世太平》這一琉璃雕塑。這座高近7米,重達百噸的琉璃雕塑矗立在介休市博物館廣場中心,成為了游人來到介休必打卡的地標之一。
節日中的《世世太平》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坐落在太岳山北側,汾河之畔,是由晉中市代管的一座縣級市,地處太原盆地偏南的位置,是山西省重要的區域交通節點。
山西,古代琉璃保存得極為完整且歷史悠久,在全國無出其右,被譽為琉璃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介休,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代時,介休的洪山窯,便已是古琉璃的重要產地。到了明代,琉璃燒制技藝在介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千百年后,行走在介休,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富麗堂皇的琉璃屋頂。
比如后土廟,廟宇內部的琉璃工藝品精工細作,其色澤歷經歲月洗禮仍鮮艷如初,碧綠、金黃、孔雀藍諸色相互映襯,呈現出斑斕奪目的視覺效果。無論是燒制技藝的掌控還是造型藝術的設計,均已達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極之境地,稱得上是“琉璃藝術建筑博物館”。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比如祆神樓,這是我國僅存的祆教建筑,因祆神教源自古波斯,這座木結構的樓閣充滿異域風情。其屋頂裝飾著一排排紅黃藍綠的精美琉璃構件,華美異常。
此外,北京故宮、西安古建筑群、長沙園林以及沈陽故宮仍可見到介休琉璃的珍貴遺存,“晉地琉璃遍天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介休擔得起“中國琉璃之鄉”之名。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中國這么大,為何介休的琉璃燒得如此出眾?
究其根本,離不開介休獨特的地理環境。
琉璃燒制通常所用的混料是低鋁坩土,坩土是煤的伴生物,在介休有著廣泛的分布。其次,山西豐富的煤炭資源也為燒制琉璃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制作泥坯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2008年,“琉璃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燒制琉璃第一步,是進山采料。采回來的泥料要經過日照翻曬、風化碾磨、泡水練泥、反復捶打,使其具有較好的粘性和延展性。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琉璃的制作方法有2種,一種是手工捏制成型,另一種是模具印坯成型。
為保持個性特色,介休的琉璃構件中龍吻、脊剎,等大型構件全部為獨創定燒,完全依賴于琉璃藝人的修養與靈性,這樣既保證了每個作品的個性鮮活,也使琉璃藝人們的聰明才智得到極致發揮,同時又不斷賦予琉璃建筑新的文化內涵。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琉璃大多經過兩次燒成,第一次是泥料坯胎高溫素燒,燒成溫度在1100~1150度左右,燒工全憑經驗掌握;
待素燒坯燒好,便開始將配置好的各色鉛釉用蘸、澆、刷等方式均勻地涂抹上,然后就來到了琉璃制作工藝流程中,最關鍵的一環——釉燒。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釉燒溫度相對低一些,在800~950度左右。對于一些有特殊顏色要求的產品,因釉質塔點不同,需多次釉燒。
出窯 圖源/介休市委宣傳部
劉開寶曾說:做一件滿意的琉璃作品,不論是造型、顏色搭配、燒制技藝,都必須嚴謹,這樣才有傳承的意義。
如今,劉開寶的女兒劉文婷,已接下父親手中的責任,成為了琉璃燒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作為一名90后,她做得更多的是,在傳承傳統的琉璃燒制技藝的同時,為其融入潮流元素,讓更多年輕人知曉琉璃,并喜歡上琉璃。
劉開寶、劉文婷 圖源/介休融媒
不僅如此,在劉文婷的理解中,琉璃燒制技藝的傳承,不能只靠某個人或者某個家族。
于是,她與當地的職業技術學校一起創辦了琉璃燒制技藝課程,3年以來,已有30多位同學從不懂琉璃,到能親手燒制出一款琉璃產品。
這是根植在血脈中對琉璃的熱愛啊。
圖源/介休融媒
“霓彩越千年,無處不琉璃。”歷經千載歲月,介休琉璃已不僅僅是個物件,它就像一部安靜又生動的史書,娓娓道出那些塵封已久的古老故事。
千百年后,劉開寶和劉文婷等人在做的,便是讓這些故事有了繼續下去的可能。
#介休綿山#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千年霓彩浴火新生
[2] 90后非遺女匠劉文婷:讓介休琉璃飛入尋常百姓家
[3] 介休:匠心鑄造“多彩琉璃”
[4] “琉”光溢彩——走進非遺傳承人劉開寶的琉璃世界
[5] 熠熠生輝的琉璃——介休琉璃制作技藝
[6]介休非遺:琉璃燒制技藝
特別鳴謝:介休市委宣傳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