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余隆、王健再次牽手,為上海樂迷送上見證友誼的作品
指揮家余隆50歲生日時,好友王健上臺獻演了一首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10年過去,余隆60歲了,兩位老友再次牽手,為上海樂迷送上這首見證了友誼的作品。
3月30日晚,余隆將執棒上海交響樂團上演柏遼茲《幻想交響曲》,大提琴家王健坐鎮上半場,將獻演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雷斯皮吉《柔板與變奏》。
排練現場,余隆罕見地穿了一件紅色衛衣,看起來很精神,排練間隙幾句調侃的話,逗得在場人員仰頭大笑。
排練現場
聽雷斯皮吉,他的腦海里出現了彩虹
柴可夫斯基從未創作過真正的大提琴協奏曲,而為獨奏大提琴與管弦樂隊所作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或許是他最接近大提琴協奏曲的作品。
作品悅耳易懂,由一段大提琴“洛可可主題”和七個變奏構成,在小巧精致的樂隊陪襯下,復古溫暖的閑逸趣味久久縈繞,同時伴隨著柴氏典型的浪漫柔情。
雷斯皮吉《柔板與變奏》則是王健主動向樂團推薦的,也是他第一次演奏這部作品。
“柔板與變奏,名字實在太差勁,一點詩意也沒有,但是真好聽、真感人!”每次聽到最后,他的眼前都會浮現一片望不到邊際的彩虹,天空是紅色的,而且是太陽下山的那種紅,他在曾經長居的芬蘭常見這種美景。有時候,他甚至會想象彩虹里是人的精神世界,包容了全人類的靈魂,離去的人、現在的人、將來的人……
雷斯皮吉生于意大利一個音樂家庭,因細膩的創作、多彩的音樂、精湛的管弦樂配器技術,在近現代的西方音樂史上獨樹一幟。
“這位作曲家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極高。”王健認為,雷斯皮吉被嚴重低估,很多人不熟,“他當時為什么不受重視?因為他比較老派、比較保守,沒有追求大家聽不懂的音樂,而總是追求大家聽得懂的。現在,他的音樂漸漸被大家認識了。”
余隆和王健
在上海一年,他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這臺音樂會也是今年“上海之春”的參演項目。
“冬天很漫長,春天代表大家從冬天走過來,欣欣向榮,多姿多彩。”王健任教的上海音樂學院,也是“上海之春”的參演主力。他觀察到,“上海之春”的節目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豐富了。
“社會需求在變化,音樂表演藝術也在變化。演奏家今后可能要更關注新題材,甚至關注新科技,跟上時代的發展。”如今,AI也在頻繁加入音樂創作,王健笑說,音樂家其實是不希望有AI的,“我們要用AI造福人類,但 AI可能不是那么好控制,需要小心。”
去年的陽春三月,闊別三年的王健從海外歸國,成為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也成為這一年的上海最受關注的文化事件之一。
從舞臺走到講臺,一年過去了。回過頭看,王健發現,一切都比想象得要平穩,沒有太大的波折。
“疫情之前,我每年也都回來演出,距離比較遠,確實更奔波。現在更方便了,不像以前那么顛簸了。”在上海定居的這一年,王健對生活的意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
更讓他驚訝的是,疫情過后,演出反而比以前更多了,尤其是上海,演出異常蓬勃,國際名家川流不息,“古典音樂,毫無疑問,上海的演藝市場是全國最大的。”
余隆和王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