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道上的意大利⑦︱曼圖瓦: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在這里交織
1459年,君士坦丁堡淪陷五年后,教皇庇護二世決定召集一次全歐洲的宗教會議,商討對土耳其發動十字軍戰爭。教皇決定將會議地點放在意大利北部、波河中下游的一座小城——曼圖瓦(Mantua),這個消息樂壞了曼圖瓦的侯爵路德維科,他從眾多申請者中勝出,非常珍視這個機會,這將是提升他的城市榮耀的難得機會。歐洲上層的皇帝、國王、貴族、主教將齊聚曼圖瓦,為了做一名令人稱道的主辦者,路德維科將竭盡全力改造他的城市,把它變成一個迎接貴賓的客廳。
2018年,當我來到這座榮獲世界文化遺產稱號的小城,站在視域開闊的廣場上時,主要被兩個看點吸引著。一個是建筑師阿爾伯蒂設計的教堂,一個是畫家曼特涅繪制的壁畫。由于門票的誤會,沒能進入曼特涅壁畫所在的古舊城堡中,卻參觀了路德維科為教皇等賓客建造的寬敞的房間和壯觀的新堡。在新堡對面,就是阿爾伯蒂設計的圣安德里亞教堂。
過去將阿爾伯蒂(1404-1472)作為建筑師、規劃思想家看待,但是他在一生中遇到的贊助人,以及他所經歷的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才是造就他的真正原因。利用在意大利逗留的機會,我追尋了阿爾伯蒂的足跡,到他生活和工作過的城市探訪,才逐漸走近了他。
曼圖瓦的街道維特魯威的追隨者
在以一個建筑師和城市規劃者的身份出現時,阿爾伯蒂已經將近50歲了。此前的幾十年,他的興趣廣泛,而且不斷轉換,既做過畫家、詩人、雕塑家,也寫過一些論著和文學作品。總之,他的興趣轉換快到所有領域都輪了一遍,都還一無所長。
阿爾伯蒂的背景非常多元化,他于1404年出生于意大利北方,在北方接受教育,直到1428年25歲的時候才到佛羅倫薩。這時期他已經確定了作為人文主義者的名聲,并以其對拉丁語的掌握而著稱。在佛羅倫薩,他結識了布魯內萊斯基、多納泰羅、馬薩喬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那時的他還癡迷于藝術,甚至將自己關于繪畫的論著獻給他們。1430年之后,阿爾伯蒂為教皇服務。雖然有時進行藝術實踐,但是他的興趣更多的還是在理論和歷史方面。
從15世紀初開始,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的手稿開始受到學者的重視,阿爾伯蒂也不例外,他在1432年開始關注維特魯威。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他越來越深入地閱讀和理解維特魯威,并將其思想應用到實踐中,如佛羅倫薩的魯切萊宮、里米尼的馬拉泰斯塔教堂。
維特魯威生活于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初期,他的重要著作是獻給奧古斯都的《建筑十書》。在書中,他提出了建筑應當遵循實用、美觀、持久的原則,并認為應當向模仿自然,在他看來,比例最完美的當屬人體。這是后來促使達芬奇創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源泉。然而,維特魯威沒有趕上他之后的羅馬帝國的大規模建設活動,他在公元前25年去世,而奧古斯都統治到公元14年。在這將近40年的時間里,羅馬城大興土木,從一個磚頭城市變成了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在此后的一兩百年里,羅馬城還在不斷被建設和擴張,經過諸多皇帝的贊助,變成了輝煌的永恒之城。這些建筑活動雖然有維特魯威的影子,但也逐漸脫離了維特魯威的思想,成為帝國和權力的表征。維特魯威沒有親眼見證這些建設,而到阿爾伯蒂時,這些建筑又大都已經淪為廢墟。通過閱讀維特魯威的著作,阿爾伯蒂領會了古典思想,從而在維特魯威千年之后,能夠按照古典原則重塑城市。
阿爾伯蒂寫作了與維特魯威著作同名的《建筑十書》,以此向他的前輩致敬。這本著作從1443年一直寫到他去世,花了30年的時間。直到其去世的十余年后,才在佛羅倫薩首次出版。但在這本書作為草稿時期,它的抄本就已經流傳,對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魯切萊宮
佛羅倫薩的這座宮殿始建于1446年,是阿爾伯蒂首次嘗試建造宏大的宮殿建筑。
當時正值魯切萊家族與佛羅倫薩各家族爭鋒的時期。在此之前,美第奇家族也建造了獨幢宅邸。這是15世紀以后的大趨勢:大家族搬離了擁擠的市中心,不再跟同族聚居在一起。以前是家族與其眾多附庸聚居在城中心的某一處,形成了密不透風的街區,而且建有塔樓作為家族共同防御的堡壘。但是到15世紀以后,以美第奇家族為首開了新風氣,搬到了人煙略微稀少的近郊地帶。1444年,柯西莫還在世時,美第奇家族就先后邀請布魯內萊斯基和米開羅佐為其設計宅邸。
布魯內萊斯基的設計比較豪華,宅邸前面有寬闊的廣場,以此襯托宮殿的壯觀。這個設計方案被柯西莫否定,他覺得這個設計太過于奢華而不利于家族的政治生涯,因此采用了米開羅佐的比較保守的設計方案。據說布魯內萊斯基生氣得當場將其設計的模型摔倒地上,而后來柯西莫卻也比較后悔。
但魯切萊宮就不一樣了,它位于佛羅倫薩的西邊,阿爾伯蒂按照古典模式設計這座宅邸,并且,還給它配置了一個涼廊作為對景,位于魯切萊宮前面的馬路(Vigna Nuova)對面,這樣一來,這條馬路就成了天然的廣場,這體現了阿爾伯蒂的智慧。
魯切萊宮對面的涼廊,與宮殿之間的道路構成了自然而然的廣場當時的佛羅倫薩人認為,論藝術和建筑的才能,布魯內萊斯基第一,米開羅佐第二,阿爾伯蒂第三。不管怎樣,這三個人都拋開了中世紀盛期哥特風格的影響,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文藝復興時代。這個排名確實有一定道理,如果就建筑來說,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的確最有名,其次當屬米開羅佐設計的美第奇宮,而魯切萊宮的名聲要小一些。但是,就對其他地方的影響而言,阿爾伯蒂還是非常重要的。他在布魯內萊斯基的基礎上將建筑設計進一步地朝前推進,開創了一個新的潮流。
大概同時期,受到里米尼的馬拉泰斯塔家族的邀請,阿爾伯蒂在里米尼為領主西吉斯蒙德建造圣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的立面使用了古羅馬凱旋門的樣式,容易讓人聯想到君士坦丁凱旋門的三拱門,也與里米尼保留下來的奧古斯都凱旋門遺址相呼應。但是這座教堂沒有完成,只是個半成品,根據最初的設計,還應該有一座巨大的穹頂,阿爾伯蒂想要仿照羅馬萬神殿的樣式建造這座穹頂,就如同布魯內萊斯基在佛羅倫薩大教堂建造的穹頂。但是,這些隨著阿爾伯蒂的離去而永遠不能實現了,甚至連立面上層的三角門楣都沒有完成,教堂建筑的雛形一直保留到今天。
里米尼圣弗朗切斯科教堂中世紀的消退
只有到曼圖瓦,才能感受到阿爾伯蒂的偉大,他也為這座城市傾注了心血。
從火車站出來,向東走到南北主干道上,然后沿著這條不算寬敞的道路向北走,就是朝向城市中心的方向了。在快要走到城市廣場的時候,一座與周邊環境完全不同的圣殿出現了,以其亮色與周圍中世紀風格的暗黃色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就是阿爾伯蒂為曼圖瓦侯爵路德維科設計的圣安德里亞教堂。教堂坐北朝南,正對著城市主干道,仿佛城市的“客廳”,迎接南邊而來的客人。由于其處在南北主干道的軸線上,很像城市的門戶。正是這個原因,曼圖瓦被譽為“像一座宮殿”的城市。
為了迅速提升城市的聲望,作為領主的貢扎加家族幾乎動員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將全部資源投入到這場城市改造中去。原來坐落于波河支流明喬河邊的城堡被大大擴展,在其南邊建成了占地遼闊的新堡,使其成為貢扎加家族的宮廷,這座城市頓時在規模上躍進歐洲城市前列。
1459年年底,教皇及其隨從住進了新建起來的新堡的豪華房間里,貢扎加家族則住在局促的舊城堡。雖然新堡中的房間還沒有完全完工,譬如皮薩內羅宮中的壁畫就還處在草稿階段,但絲毫不妨礙這里成為接待貴賓的規格。阿爾伯蒂當時作為教皇的隨從,一起前來,住了好幾個月。
渴望建造出一流城市的路德維科侯爵自然不放過請教專家的機會。對于阿爾伯蒂,路德維科則請求他為曼圖瓦設計兩座教堂。
一座就是圣塞巴斯蒂安教堂,位于城市的南部邊緣區域,1463年動工。另一座是城堡廣場西面的圣安德里亞教堂,這里是貢扎加家族保管圣血的地方,在路德維科的強烈要求下,由阿爾伯蒂進行了重新設計。1470年,阿爾伯蒂拿出了設計圖紙。這座教堂堪稱古典建筑的再生。阿爾伯蒂借鑒了古羅馬廣場上的馬克森提烏斯巴西利卡,將古羅馬特色的拱券設計運用到教堂內部,在教堂的大門處則大膽地采用了古希臘科林斯柱式加三角門楣和羅馬凱旋門的組合樣式作為立面,在立面頂部,退后一點也建造了一個拱券,使這座建筑在當時以其新意和古典風格的再現折服了人們。直到今天,當走過狹窄的道路,眼前突然因這聳立的建筑一亮時,依然會讓人感受到數百年前帶給世人的那種震撼。只不過,今天的震撼源于我們都習慣了工業化的現代建筑,而那時候的震撼則由于統治了三百多年的哥特式建筑。當古典樣式重現于人們的視野當中時,新時代的曙光自然也從這些建筑的背后投射出來。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阿爾伯蒂在曼圖瓦建造了這兩座教堂,傾其畢生所學,投入到這兩座圣殿的設計中,使其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杰作。
圣塞巴斯蒂安教堂位于城市南部的新區,阿爾伯蒂將其設計出來,也動了工,但始終沒有完成。此后也無人敢承接這項工程,因此就成了延續至今的“爛尾”工程,主體部分已經架構起來的教堂靜靜屹立在道路旁邊,灰色的立面還處于剛建成的狀態。如果不留意的話,可能就錯過了這幢建筑,直奔更南邊的建于17世紀的泰宮而去了。
為了尋找這座“毛坯”教堂,我頂著烈日從貢扎加家族宮殿向南行走了很遠,筆直的道路使行人無法躲避直射的陽光。只有在這時候,才能意識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差異,中世紀曲折蜿蜒的道路,有可能也是當時人們的智慧結晶,至少可以躲避南歐的強烈陽光和雨水,而文藝復興時期,為了凸顯君主王侯的權力,在空間上進行了革命,道路被拉直,建筑被封閉,一切都體現了理性、秩序和輝煌,再也難以體會到人性的細膩,建筑為權力的謳歌,大致就是從中世紀的消退開始的。
曼圖瓦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圣塞巴斯蒂安教堂采用了希臘十字形式,這應當是受到拜占庭帝國的影響。教堂的立面則是古典時代神殿的樣式,阿爾伯蒂為其設計了幾個拱門。對于阿爾伯蒂在曼圖瓦建造的教堂,有人評價說看不出它究竟是個教堂,還是清真寺或猶太會堂。然而,這種國際風格在當時意大利以外的帝國相當流行。
1460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寫信給里米尼的領主西吉斯蒙德,請求后者派其宮廷藝術家帕斯蒂(Matteo de ‘Pasti)前往伊斯坦布爾為蘇丹服務,那時穆罕默德正在建造宮殿托普卡比皇宮,這是一個由具有國際背景的建筑師團隊從1460年代開始建造的,蘇丹期望在外觀、規模、成本、優雅程度上勝過以往所有宮殿建筑。帕斯蒂的建筑風格和經驗都令蘇丹特別感興趣,被認為是最合適的人選。然而,就在帕斯蒂前往奧斯曼帝國的路上,被威尼斯當局當作奸細逮捕了。為了建造托普卡比宮,蘇丹還向阿爾伯蒂的其他追隨者求助,如菲拉雷特、米開羅佐。后來菲拉雷特就前往了伊斯坦布爾,并還從那里前往莫斯科,參與了克里姆林宮的改造設計。
由此可見,阿爾伯蒂的建筑風格不僅是意大利的,還是世界的,他得到了東西方的推崇,這在東西方的交流中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文藝復興的城市理想
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城市設計當屬埃斯特家族統治下的費拉拉,在阿爾伯蒂去世20年后的1492年,費拉拉公爵埃爾科萊一世(1431-1505)開始了現代城市的改造,他將城區擴大了一倍以上,邀請建筑師比亞喬·羅塞蒂在新城區中設計了寬闊筆直的道路、高大宏偉的建筑,使其城市空間顯得極其寬敞,與舊城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新區甚至被以公爵的名字命名為埃爾科萊區。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寬闊的林蔭大道在城中穿插,相交處通常建有宮殿。十年間,新區中有12座豪華的宅邸和十幾座教堂拔地而起,其中最有名的是鉆石宮,宮殿外墻是用切成鉆石形狀的大理石蓋成的。這座新區占地甚廣,步行很久才能走到城墻處,與中世紀的空間集約的老城截然不同,體現了城市空間的大躍進。
通過這樣的城市改造和空間延展,費拉拉實際上體現了阿爾伯蒂的精神,即為這時期興起的君主提供一個展現權力的空間。在即將拉開序幕的16、17和18世紀里,這種大規模、大尺度的城市空間將被推到更高的水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