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外交|中方領導人會見美國工商界代表,專家:展現重視與誠意,傳遞正面信號
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
習近平指出,中美關系史是一部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過去靠人民書寫,未來更要靠人民創造。希望兩國各界人士多來往、多交流,不斷積累共識。
“此次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傳遞出的信號很正面:中方希望中美關系穩定,同時歡迎美國企業在華開展業務。”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采訪時表示。
這次相見是雙方時隔四個月后再次重逢。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在舊金山出席了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該宴會由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亞洲協會、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美國商會等友好團體聯合舉行。據報道,包括美國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在內的多名美國知名企業家都參加了這次晚宴。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趙明昊向澎湃新聞分析稱,這次高規格的會見,不僅顯示出中方對外資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視與誠意,也對中方在落實“外資24條”過程中,加強政府不同部門間的協調起到正面推動作用。(編者注: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24條政策措施。)
“中國正對外展開魅力攻勢。”談及中方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引外資舉措,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譚森(Sean Stein)向澎湃新聞表示,許多在華美企有繼續投資和在中國發展業務的熱情,但會更仔細挑選增加投資的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方領導人會見的美國商界領袖大多提前數日來到中國,出席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根據官方公布的名單,在逾80名出席論壇的外國企業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都來自美國,是論壇上規模最大的外國商界代表團。
受訪專家與商界領袖都不約而同提及,更為關鍵的是,下一步如何協同多部門落實現已推出的多項政策措施,推動當前的營商環境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3月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了主旨演講,再度釋放“擴大開放”的重要信號。據了解,來自國際組織、世界500強企業、全球工商界的110多位嘉賓參加本次論壇。
李強表示,“我們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依法保護各類企業合法權益,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不斷以更高水平的開放鏈接世界。”
針對外企較為關心的“數據跨境流動”問題,據《南華早報》報道,中方官員在介紹進展時表示,正仔細研究如何解決市場準入、公開招標和跨境數據流動等企業關注的問題。并稱“有些問題已基本解決,有些還在研究方案,以確保妥善解決。”
實際上,就在論壇開幕的兩天前,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2日發布了《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顯示出適當放寬跨境數據流動管理、便利數據跨境流動的趨向。
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并指出要“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也具體提到了“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
作為本次論壇最受關注的企業家之一,庫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從李強的演講中感受到“中國真的在開放”,將持續加大在華研發投資。分析認為,在iPhone手機在華銷量出現下滑之際,庫克先后訪問上海和北京的蘋果門店,展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3月21日晚,蘋果上海靜安店正式開業,庫克現身新店開門迎客與顧客互動,為了迎接新店開業,上百果粉和社區居民從當天下午就前往排隊,整個下沉式廣場和上面的馬路都擠得滿滿當當。
參與論壇之余,多數外企高管也借訪華契機,增強與中方相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溝通。據商務部網站顯示,在3月18日之后一周里,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就會見了近20位外企負責人或外國商界領袖。
外企當前在華投資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在推動擴大開放之際,同樣不容忽視的是,2023年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同比有所下降的趨勢受到外界關注。
對此,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回應稱,短期外資數據出現一些波動,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正常現象,特別是有一些大項目的落地,往往會影響當年及明年、后年的波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從規模看,今年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近10年第三高位;從結構看,高技術產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32.2%;從來源看,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德國等部分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較快。
需注意的是,這位外資司負責人也提到了“部分國家推動產業和資金回流”的情況。談及該問題背后的原因,趙明昊分析稱,這一方面受到產業或經濟方面因素的影響,同中國市場利潤空間相關;另一方面,由于地緣政治方面壓力,美國等國采取“去風險”“選擇性脫鉤”,很多企業的供應鏈不得不轉出去。
吳心伯進一步總結稱,外企是否投資中國或擴大對華投資主要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前景、中國的營商環境,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穩定與否。
針對外界輿論渲染的“外資正在撤離中國”論調,譚森認為,這是一種“迷思”(myth):“有種說法是,美國公司正在撤出中國,或者不再致力于中國市場,事實遠非如此。我們仍然看到,許多在華美企有繼續投資和在中國發展業務的熱情。退出中國的美企數量非常少。”
據中國美國商會2月1日發布“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仍有50%受訪美企將中國列為全球首選或前三位投資目的地;77%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沒有將生產或采購業務遷出中國的計劃。
不過,譚森也表示,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變化,美國企業會更“仔細挑選”他們增加投資的領域。其中一個投資方向是,觀察中國哪些領域增長速度最快,這背后往往有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推動,而這也能夠為部分擁有技術和產品優勢的美國企業帶來增長機遇。
據《華爾街日報》透露,蘋果公司目前正在尋找中國本土的生成式AI模型供應商,以擴大AI能力。分析認為,與本地AI模型供應商合作可以為蘋果節省合規成本,有助于提升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在華美企,在華德企的數據表現顯得更為積極。去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有分析指出,盡管面對本國國內壓力,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不降反升。
如何切實提高外資信心?
從去年8月,國務院發布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外資24條”政策措施,強調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再到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再出臺24條措施的行動方案,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中方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顯示出我國對吸引外資工作的高度重視。
“當下最重要的是,落實好已經發布的這些引外資舉措,并且還要鼓勵地方層面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企業、產業的情況,充分地落實‘外資24條’等舉措。”商務部有關負責人2月底表示,“外資24條”六成以上政策舉措已經落實或取得積極進展。
在落實過程中,趙明昊特別提到,這涉及不同部門之間的互動,這就需要政府內部、不同部委職能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強協調。
實際上,在2月底召開的“外資24條落實情況專場解讀圓桌會”上,商務部曾表示下一步將與“有關部門、地方一道”推動各項舉措落地。同時,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移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做了介紹。
在趙明昊看來,中方領導人27日會見美國工商界代表反映出對穩外資的重視,這也會對上述內部協調問題起到很大的正面推動作用。
談及如何提升營商環境,據吳心伯觀察,外資更重視制度層面的行動,即中方強調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需圍繞這個三方面采取相關政策措施。相對于政策利好,外商更看重的是制度利好。
譚森同樣強調了落實現有措施的重要性。他表示,去年8月發布的24條政策措施信號積極,確實回應了許多外企甚至中企對于投資環境的擔憂。后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這些措施進行可信、透明、全面地實施,才能夠真正提高外企在華營商的信心。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正在為落實這些政策措施而努力……(外資)商界希望與中方合作,迅速有效地推進這些變革,讓這里更適合美歐等國企業投資。”譚森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