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許紀霖:魯迅《祝福》發表100年后,我們該如何解讀祥林嫂
1924年3月25日,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祝福》刊登在了上海的《東方雜志》半月刊上,小說塑造了一個后來成為經典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祝福》發表100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正確解讀祥林嫂呢?本期視頻,華東師范大學許紀霖教授帶我們重讀魯迅的《祝福》。
魯迅發表《祝福》100年過去了,我們該如何正確解讀“祥林嫂”這一人物?
我最近又重新讀了一遍《祝福》,真是非常的感慨,魯迅用的詞都是非常準確。祥林嫂正在幫傭,婆家來了幾條壯漢,把她拖到船里,要把她嫁出去。他用了一個詞叫“裝在花轎里”,這個“裝”,用得非常準確,就沒有把祥林嫂看作是一個人,像貨物一樣裝在花轎里。
魯迅這些詞都帶有強烈的控訴,就是祥林嫂作為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女性,她是如何受到眾人的摧殘,如果說僅僅是她的婆家欺負她也就罷了,問題是她發生了這么多的不幸,周邊人都是一片冷漠,大家都很輕蔑地看她,甚至還把她的故事拿來嘲笑她。祥林嫂只能訴說,不斷地訴說,她希望獲得人們的同情,卻得不到。從這點而言,祥林嫂是一個真正的值得我們同情、憐憫的對象。
電影《祝福》(1956)海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祥林嫂之問”,魯迅兩次被她問到,在祥林嫂看來魯迅先生是讀過書的,就去問他:“人死了以后有沒有靈魂?”這個問題對她來說太重要了,因為她前后嫁給兩個男人,別人都嚇唬她說,你死了以后,閻王爺要把你鋸開,分給兩個男人,祥林嫂很恐懼。所以魯迅先生當時張口結舌,只能說:“或許有吧。”在這個回答里面可以看到一個知識分子,在一個真正的苦難者面前,他的無奈和他的軟弱。
魯迅對祥林嫂充滿了同情,這種同情,讓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或者托爾斯泰的《復活》,魯迅就像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具體的那些人,特別是民眾,有種深切的同情和憐憫。
今天,我們重讀《祝福》,從祥林嫂身上看到的是,人間有一些人是值得我們同情、憐憫的,這也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上需要擔當的一部分道義的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