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湯惠生:未被考古耽誤的巖畫學家
湯惠生是中國考古界最鐘情巖畫的人,也是中國巖畫界真正的考古學家。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畢業到青海考古近二十年,經歷原始深入青藏地區史前研究,成為青海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轉入南京師范大學成為考古學教授,參與三峽工程考古,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為中國知名考古學家。與此同時他主要精力和心思用于巖畫考察研究,國內考古學權威刊物較少發表巖畫論文,便在國際頂級巖畫學刊發表,無意中成了中國在國外發表巖畫學論文最多的人,成為國際巖畫學界的中國代表。
全球范圍內的巖畫類世界遺產(2019年數據)
巖畫和石器一樣是人類最久遠兩套互補文化系統,比陶器、玉器、銅器系統都要古老,充分體現了人類共同性和文化多樣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球現存原始藝術品中巖畫占99%,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信仰或原始音樂和舞蹈藝術依賴巖畫來體現。第3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發現1227處巖畫,花山巖畫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上千處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有五十余處涉及巖畫,分布在六大洲,與石器工具使用大體同時。巖畫發現與研究和考古學誕生與發展亦大體同步。巖畫能展示了人類遷徙與文化活動,不僅是考古學研究對象,更是藝術史、史前史、宗教史、民俗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研究源泉。浙江美術學院畢業的陳兆復和西北大學考古系畢業的蓋山林不約而同全身心研究巖畫,奠定了中國巖畫學基礎。陳兆復在中央民族大學創立中國巖畫研究中心,出版《外國巖畫發現史》《中國巖畫發現史》和《中國巖畫》,主編《中國巖畫全集》。蓋山林親自開展巖畫考察研究,出版《陰山巖畫》《烏蘭察布巖畫》《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內蒙古巖畫的文化解讀》四部曲和《絲綢之路草原民族文化》《世界巖畫的文化闡釋》,創立“中國巖畫學”。湯惠生步陳兆復后塵到意大利卡莫諾史前研究中心進修學習,又像蓋山林考察內蒙古巖畫一樣系統考察青海巖畫,出版《青海巖畫——史前藝術中二元對立思維及其觀念的研究》,既是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提出巖畫研究一家之說,成了第二代中國巖畫學代表人物。
考古學研究人類活動遺址及相關文物,基本上是人類文化硬件;巖畫學研究石頭上圖畫,實際上是人類文化軟件。中國考古學界重視硬件輕視軟件研究,有不少考古學家對巖畫有興趣,但罕見持之以恒全身心投入者。湯惠生將巖畫考察研究與考古心路歷程隨筆發表在自媒體“惠生盤古”,引起了廣大考古與巖畫愛好者的興趣。西北大學出版社高度重視,匯編成《石頭的記述》《觀念的敘述》出版,實質是一部巖畫探索史和考古開拓史,深入淺出爽心悅目亦是難得一見考古學術隨筆佳作。
《石頭的記述》生動記述了十余次國內巖畫考察活動,收錄了近十篇巖畫學專著序言,系統回顧了自已巖畫考古心路歷程。巖畫考察也是一種深度旅游,披荊斬棘有驚無險充滿發現的樂趣。湯惠生率隊考察云南金沙江巖畫,在白云生處無人家中感受金沙水拍云崖暖。在四川珙縣考察懸棺與巖畫時看到了無邊的風景,古今對讀生死感言爰有長詩:“史書不載僰人歸,幸有巖畫伴懸棺。崖葬寂寂己失語,圖像灼灼可代言。懸棺懸案遺懸念,事生事死復事仙。古今承襲沿一緒,生死相隔分兩邊。焉得董狐馬良在,錄史摩畫筆如椽。”(《石頭的記述》131頁)四川青海康巴藏區巖畫分布廣泛層出不窮,考察研討亦風光無限其樂無窮。在西藏納木錯環湖巖畫考察時順便對扎西半島、桑耶寺、納木錯、阿底峽遺址等自然文化景觀進行了考察和記述。天下黃河貴德清,貴德不僅有現代化青海藏語系佛學院,還有新發現古老巖畫:大者數噸重,小者唾手可抱,圖案以牛、羊、鹿為主。附近豐富的卡約文化遺存表明巖畫可能是古羌人文化遺跡。不僅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巖畫豐富,沿海地區亦有大量巖畫。江蘇連云港巖畫己經聞名天下,“陽鳥載日”巖刻可能是少昊、太昊部落圖騰,九個人面像可能與“九夷”有關。湯惠生團隊測定距今大約四千年,與陜西石峁遺址石雕群同時代。福建漳州盛產花崗巖,亦發現了不少巖畫,正在打造世界巖畫谷。廣西有十萬大山百萬巖洞,都是作畫的好地方。花山巖畫瑰麗壯觀震驚世界,率先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湯惠生巖畫考察和研究并不局限于中國。《觀念的敘述》回顧了黃河岸邊考古歲月,鄉情似水歸思如風孤獨考古寂寞懷舊之外主要內容還是三次國外巖畫考察長篇隨筆。他和魏堅等行走在西伯利亞原野上,考察俄羅斯巖畫、博物館和考古發掘現場,追尋青銅、游牧、薩滿文化,開啟中蒙俄三國巖畫協作研究模式。他應邀參加印度巖畫協會大會,考察巖畫與宗教文物十日,寫下了妙趣叢生的《十日談·印度巖畫與宗教文物紀行》。他和水濤等深入巴基斯坦印度河谷參觀考古遺址、博物館和巖畫,寫下了同樣精彩的《新西游記:巴基斯坦訪古》。
他還獨自遠赴澳大利亞和羅伯特一起學習研究巖畫測年,成功將微腐蝕巖畫測年法引入中國,在河北師范大學創立世界巖畫研究斷代中心。測定巖畫刻痕內晶體風蝕程度來計算巖畫制作年代的微腐蝕斷代法安全、經濟且可驗證,是一種較理想的巖畫測年方法。2016年至2020年湯惠生和羅伯特、庫瑪爾三位專家對澳大利亞、印度和中國巖畫進行四年斷代研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正在創建全球巖畫數據庫。
深入薩滿傳統,湯惠生還以考古薩滿自居。施密特(W.Schmidt)從文化人類學角度提出文化圈理論認為薩滿教只是一種極地文化現象,艾利亞德(M.Eliade)《薩滿教——古代迷狂術》認為薩滿教是全球性原始宗教形態,勞梅爾(A.Lommel)認為整個世界古代文明都是薩滿式文明。鳥啄魚是古代二元對立思維的一種表現:前者象征有力、強大、好等一切肯定因素,后者被追逐,象征否定因素。湯惠生引用《淮南子·天文訓》解釋:“毛羽類,飛行之類也,故屬陽;介鱗類,蟄伏之類也,故屬陰。”世界已經公認中國巖畫并不貧乏,湯惠生在田野考察同時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人類藝術與文明源流。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巖畫分布猶其密集,他注意到不少文化要素從陸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又從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其他地區。巖畫中蹲踞人形和流淚人面像一起輸出,證明張光直環太平洋文化傳播說。不僅歐洲有兩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巖畫,非洲和澳大利亞亦有三四萬年前的巖畫,中國金沙江流域亦發現了二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巖畫:這些足以表明舊石器時代人類就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創造性文化活動。世界各地巖畫百花齊放表現出豐富多樣性,但創作方法又大同小異,充分說明了人類同一性和文化多樣性。
湯惠生堅持兩支筆寫作,一支筆用英文寫學術性論文,另一支筆用中文寫學術隨筆;兼容學術嚴謹和隨筆趣味,圖文并茂雅俗共享深入淺出趣味昂然。《石頭的記述》《觀念的敘述》開拓了考古巖畫學研究領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礎線索。《論語·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業內愛好,樂在其中。他尊第一屆國際巖畫組織聯合會主席意大利卡莫諾史前研究中心主任埃瑪努爾·阿納蒂為師,以現任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執行主席澳大利亞羅伯特·貝德納里克為友,稱印度巖畫學協會會長庫瑪爾為兄弟。“世界巖畫學界F4”持久交流協作,相互邀請一起跋山涉水考察巖畫、正式開會高談闊談或私下仔細切磋。和美國巖畫學權威亞歷山大·馬沙克、南非巖畫學家劉易斯·威廉姆斯等亦神交已久,共同湊響世界巖畫研究交響曲。讀其書可見其人:那是一個沒有被考古耽誤的巖畫學家、旅行家、散文家,真是一個有趣之人!
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執行主席羅伯特(右)、印度巖畫協會會長庫瑪爾(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湯惠生(左)實地考察巖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