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獨家對話丨《熊出沒》制片人尚琳琳:最長壽國漫IP是如何煉成的
國漫崛起,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個高光時刻
作者 | 李楠
封面來源 | 豆瓣
電影《熊出沒》拍到第十年,票房賺了19.39億,在“史上最卷”的2024年春節檔排名第三,國產動畫電影內地影史排第二。
比這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國產電影中最長壽的IP。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十中,有4部來自這個IP。
“剛開始沒想到能做到十年,誰也沒那個膽量。”《熊出沒》系列電影出品人和制片人、方特動漫董事長尚琳琳告訴雪豹財經社。這件難以想象又堪稱珍貴的事,成為最新一部電影的主題——“十年之約”。
對尚琳琳而言,過去十年,是一段持續打破偏見的歷程。
2014年,《熊出沒》首次走向院線。如果不是孩子喜歡,成年人幾乎不會選擇這樣的“低幼兒童片”,去看“一個伐木工和兩頭熊的故事”。但隨著時間推移,觀眾逐漸發現了電影的合家歡屬性,主題同樣能與成年人充分連接,比如責任、友情、父愛、勇氣和追求自我。
十數年間,“國漫崛起”的聲音不絕于耳。《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取材于傳統文化IP的破圈之作,一次次捅破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最高突破50億。
但“高光時刻”一個個地閃現并消失,細水長流地活下去并不容易。
一年一部、按時報到的《熊出沒》算是個異類:5億、10億、20億,邁過越來越高的門檻。能否活得更久,走得更遠,還得看下一部、下下一部。
方特動漫 董事長尚琳琳
近日,尚琳琳接受了雪豹財經社的獨家訪談,以下為對話實錄(經編輯):
打破“續集魔咒”
雪豹財經社:《熊出沒》IP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關鍵節點?
尚琳琳:第一個是決定做院線電影。從十幾分鐘的電視系列片到90分鐘的動畫長片,是非常大的跨越。
之前沒做過院線電影,能不能做、觀眾會不會喜歡,都是打問號的,還好在此之前我們先做了一部60分鐘的電視電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一開始也沒想到能做十年,誰都沒那個膽量。但第一部票房就打破了當時的國產動畫電影的紀錄,給了我們很大信心。很多IP都經歷過“續集魔咒”,我們也挺擔心的。結果第二部再次刷新票房紀錄,于是就決定持續做下去。
第二個關鍵節點是第四部轉戰春節檔。當時,動畫電影在春節檔沒有取得過好的票房成績,一般會選暑期和寒假檔,但我們覺得總要有人去闖。好在結果是好的,讓我們有了更多創新的勇氣。我們后來做科幻題材,觀眾也都是接納的。
雪豹財經社:為什么用“十年之約”作為今年電影的主題?對這個IP的票房天花板和生命周期有預期嗎?
尚琳琳:對我們來說,“十年之約”是階段性總結,同時也意味著新的起點,不是大家擔心的結束之作。有人說春節檔看《熊出沒》已經是新年俗了,每年都跟觀眾見面、陪伴他們成長,是非常開心的事。
至于票房天花板,或者這個IP能走多遠,我們沒有預測,更關心的是影片好不好看,能不能讓觀眾常看常新。如果可以,那我相信這個IP可以走得很遠。國外系列IP中最長壽的《哆啦A夢》已經有30多部了,這么多年大家還在看。
?《熊出沒·逆轉時空》海報
雪豹財經社:在IP系列化方面有具體的學習對象嗎?
尚琳琳:我們很關注國內外的優秀案例,不僅從書籍、報道上去看,甚至也會去實地參觀,但我們并沒有具體對標的對象。一個IP做十部的情況真的蠻少,能做到三四部就已經挺不容易了。
從第七部之后,我們的創作周期大概是兩年半到三年。考慮到創作周期,我們現在有兩個團隊交錯并行,比如這部電影制作時,下一部已經在策劃了。國際上也有一些大公司采用這種方式,但它可能不是圍繞著一個IP,而是多個IP。
我們也在考慮開發其他IP,比如我們已經從《熊出沒》中提取受歡迎的角色,打造《趙琳的探險日記》等單獨的IP,還計劃通過自主孵化、外部合作等多種形式,開發針對不同類型受眾的其他IP。但也要承認,我們沒辦法像好萊塢一樣做五年、甚至更久的規劃,國內市場變化很快,太長的開發時間很難把握市場趨勢。
雪豹財經社:開發一個成功的IP有方法論嗎,還是偶然性更大?
尚琳琳:套用數學上的概念,創造一個成功的IP有必要條件,但很難找到充分條件。好的故事、可信的世界觀、有吸引力的角色,是所有好作品都具備的條件,但是不是有了這些就能成功?不一定。
除了影片的質量以外,檔期、同檔期其他作品,以及當時觀眾的心理狀態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如今公認的經典《大話西游》上映時票房也不好,后來才在大學生中間火起來,又輻射到更大范圍。它肯定是好作品,但沒有賺到票房。
所以說充分條件真的很難找到,但我們知道必要條件是什么,就可以盡量做得充足一點,包括檔期、宣傳策略。
雪豹財經社:你們也嘗試過一些新的IP,但都沒有達到《熊出沒》的高度,會因為高度依賴單一大IP而焦慮嗎?
尚琳琳:原創IP很難做,沒有IP基礎的話,要花很長時間去教育觀眾。比如改編經典IP,哪怕有些東西沒交代清楚,觀眾因為原來的故事背景,也會自行腦補,如果與原作有所不同,觀眾就會覺得創新。但對完全原創的作品,因為沒有原作基礎,觀眾就會和自己看過的所有的作品去比較,作品的創新就更難。而且一旦其中有些微疏漏或問題,都可能會引起觀眾的質疑。與改編作品相比,原創作品被挑剔的可能性也許會大一些。
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如果某部作品的效果不夠好,那說明在設定或其他方面還有缺陷,只能繼續努力。我們也希望有第二個、第三個《熊出沒》。
《熊出沒》不打算復制漫威模式
雪豹財經社:很多觀眾拿漫威和《熊出沒》作比較,你怎么看?
尚琳琳:這個說法已經好幾年了,這次主要是因為有角色集結的設定。觀眾比較喜歡漫威,也希望有國產IP能做成那樣。這種期待不僅體現在《熊出沒》上,只要是系列IP,大家都會說是“某某宇宙”。但我們并不是有意識地要做漫威。《熊出沒》也不打算按照漫威的模式往下做,仍然會保持原有的風格和特色。
十周年是很重要的節點,2020年就在考慮怎么做才能對得起觀眾的期待,后來覺得經典角色返場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式。國外電影也不只漫威會做角色集結,《指環王》也有,系列IP想到這樣的設定是自然而然的。
雪豹財經社:有觀眾反映,在《熊出沒》中看到了其他作品的痕跡,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對你而言,這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嗎?
尚琳琳: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很正常,對我們都是鞭策。我看到有觀眾把《熊出沒》的畫面拿出來,和其他作品一幀幀對比,說哪里哪里是一樣的。這說明我們還可以提升,比如打斗場面、運鏡方式,如果有更創新的方式,我們也愿意去探索。
實際上,人類從有戲劇開始2000多年已經創作了海量故事,再想創作完全全新的故事已經非常非常難了。基本故事模式和情感主題就是這些,每一個故事也一定會有些地方和你以前看過的東西似曾相識,即使是公認非常好的作品也很難避免。
我很認同一些觀眾的說法,抄襲是指缺了這個東西作品就不成立了。《熊出沒》并不屬于這種情況。
雪豹財經社:從首部電影上映至今,這個IP的受眾群體有什么變化?
尚琳琳:不帶孩子的成年觀眾占比在逐年升高,但今年特別高。我剛看完新數據,還挺驚喜和意外的,需要和調研公司再復核一下,看是不是真的有這么好。
貓眼今年的春節檔報告里,也專門分析了《熊出沒》觀影群體的變化。從第八部開始,完全不帶孩子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多。
另外,《熊出沒》對影院的拉新效果很好。一般電影市場調研會把用戶分為三種,零頻是以前沒有購過票的,低頻是一年看一兩次的,高頻是經常購票的。有調研結果顯示,今年《熊出沒》的零頻用戶超過40%。
雪豹財經社:從哪個階段意識到成年觀眾的重要性的?
尚琳琳:從第一部開始,《熊出沒》的定位就是合家歡,家庭是最大的觀影群體。但很多觀眾一開始覺得它是兒童片,有點排斥。后來隨著我們每年都做,越來越多人有機會看到它,慢慢改觀,甚至路轉粉。尤其是第八部,當時很多觀眾看完會說,“沒想到我今年看過最好的科幻電影是《熊出沒》”。
雪豹財經社:你們“拉攏”成年觀眾的策略是什么?
尚琳琳:創作上我們一直在兒童和成年觀眾之間做平衡,因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兒童要求故事相對簡單易懂,而成年人看重反轉和深度。所以我們在創作故事上,一方面要有成人觀眾要求的反轉和深度,另一方面力求保證故事順暢、不給兒童造成觀影障礙。
另外,兒童對視效沒有太多要求,但成年人比較看重,所以我們每年都迭代畫面質量。但比較刺激的大場面不能讓兒童感到害怕,可以融入輕松搞笑的戲份,比如《熊出沒·逆轉時空》里熊大、熊二被縮小回到《變形記》那場里面的很多搞笑戲份,就是為了滿足兒童觀眾;而關于職場的內容,還有博士跳邁克爾·杰克遜的舞等,都是更容易觸動成年人的。
這種創作意識我們很早就有,但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好,也是在不斷摸索和學習后有了相應的進步。比如對故事節奏的把握,我們一直在調整。今年做調研,85%以上的觀眾認為節奏是比較合適的。
雪豹財經社:很多角色形象變得越來越可愛,是出于做衍生品的考慮嗎?
尚琳琳:不是,我們的觀念是先把作品做好,再考慮哪些適合開發衍生品。衍生品始終是作品的副產品,并不是為了做衍生品而去做電影,這個主次關系還是區分得很清楚。比如小熊,當時希望能做出小小的、Q彈的效果,就拿小章的特點和熊做了結合,我們覺得那樣特別可愛,會比較討喜。
《熊出沒·逆轉時空》劇照
特效越來越多,成本越來越高
雪豹財經社:10年來制作成本有什么變化?
尚琳琳:投資成本肯定是不斷增加的,因為特效量增加,導致成本上漲。今年這部有70%的畫面涉及特效。另外是人工成本,動畫行業一直存在被游戲行業搶人的情況,要留住這些人也要有相應支出。
雪豹財經社:特效制作是所有投入里最燒錢的嗎?
尚琳琳:早期不太敢做毛發,因為成本高、時間周期長,從第四部才開始有毛發結算的。再往后,所有角色都有毛發了,結算量也越來越大。有時我們自己看前幾部特效都覺得有點“慘不忍睹”。10年前看起來可以,現在就不行,很多角色都翻新重做了。很耗成本,但值得。
這次《逆轉時空》有500多個角色返場,最后的大戰,同一時間涉及上千個角色,每個角色身上都有爆破煙火,各種特效分層有100多層,單幀渲染時長達到幾十個小時。還有一些鏡頭用到了群集動畫,比如很多小熊一起往前沖,用的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插件,細看的話會發現,每只小熊的表情都不一樣。
雪豹財經社:國產動畫在技術層面成熟度如何?AIGC會帶來新的機會嗎?
尚琳琳:和頂尖作品比還是存在差距。我們現在用的制作軟件全是國外開發的,我們也開發過一些插件,但還做不到整體軟件開發。一些好萊塢大廠的研發工程師會為某部動畫電影量身打造軟件,但并不對外提供。
目前對AIGC技術的運用基本還是在“文生圖”上。很多動畫同行或游戲公司在用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軟件。它們在前期制作階段能夠提高效率,比如在概念設計時很快給出很多參考,但可控性存在一些問題。
我們跟國內很多大模型開發公司聊過三維制作,也探討過合作,能用的還比較少。Sora的出現讓大家很期待,至少從官方視頻來看已經有非常大進步。但它還沒有開放公測,不知道實際是怎樣的。
雪豹財經社:國內大部分動畫電影的中期階段由外包公司完成,方特全鏈路自制會大幅增加成本嗎?
尚琳琳:給外包公司確實更省成本,因為空檔期不需要養這么多人,但這種模式更適合生產單一產品的公司。我們每年上映一部,外包的不可控性很大,沒辦法像內部團隊一樣保證在什么節點一定能夠完成,質量也可能參差不齊。空檔期的時候,團隊可以去做電視系列片。雖然電影團隊成本比較高,但還是比空轉要好。
雪豹財經社:方特是如何培養、挖掘并留住人才的?在這方面,你們比其他動畫公司做得更好嗎?
尚琳琳: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首先《熊出沒》在持續創作,我們也在孵化新項目,為內部人才提供更多發展空間。我們創作團隊的很多導演、執行導演,都是從內部成長起來的。其次,我們會根據行業標準逐步提高現有人員的薪酬,每年也會按項目收益情況給團隊相應的項目獎,至少能讓大家有不錯的報酬。
最后,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的工作氛圍非常輕松。大家在一起創作熟悉的東西,有很多共同語言和一起進步的感覺,每次做項目都很開心。當然也有不知道怎么往下推進而頭疼的情況,討論劇情時會爭得面紅耳赤,也會一起哈哈大笑,沒有什么領導和員工之分。有些回流的同事會跟我講,方特是非常簡單的公司,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國產動畫在持續崛起
雪豹財經社:每當爆款面世,就會有“國產動畫崛起”的聲音出現,為什么從業者普遍不認同這個說法?
尚琳琳:崛起是持續性的,并不是單純靠某部國產動畫電影,我們現在整體處于崛起的過程中。對比《熊出沒》這十幾年的發展,可以切實地看到行業的變化。
2014年《熊出沒》第一部上映前,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剛過億,很多行業專家認為兩億就是天花板,結果我們的第一部破了兩億。天花板變成了3億,第四部又超過3億。再后來,票房突破5億、10億,到現在接近20億。票房數據是不斷增長的,而且不體現在某一個IP上,有很多賣座的好作品,也有像《哪吒》這樣的爆款。這些都體現了市場的繁榮和崛起。
國際市場也是一樣。我2008年第一次去戛納時,中國公司少之又少,甚至我當時看到中國人就想請人家吃飯。后來中國公司就慢慢多起來了,2019年應該是最多的一年,中國作品也越來越多的走向海外。
雪豹財經社:達到什么程度才能算真正的崛起,行業里有共識嗎?
尚琳琳:沒有共識,但我覺得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除了在國內市場有影響力,在海外市場也能夠有一席之地,這才是更有標志性的崛起。
我記得有次看國內綜藝,有個土耳其人跟中國人交流時居然提起了《熊出沒》。因為《熊出沒》第一次在土耳其上映就創造了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超過當地一家大公司做的動畫,很多土耳其人甚至以為這是本土作品。
如今走出去的國產IP在增多,但相比其他海外IP,影響力還是不夠。方特的作品在海外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在英國、德國等都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發行紀錄。我們也在幫助其他國產動畫電影走出去,比如《濟公之降龍降世》《西游記之再世妖王》《風語咒》等等。
雪豹財經社:經過一次次所謂的崛起,你會擔心觀眾對行業失去信心嗎?
尚琳琳:觀眾對國產動畫電影的包容度還是蠻高的,大家真切地希望有好作品出現,希望國產動畫電影能夠崛起,所以能聽到很多鼓勵和包容的聲音,哪怕只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都會有人點贊。當然不排除會有一些其他聲音,但我覺得整體上是好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