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好奇湃|小車魅力之Microlino:關于復古、反抗與夢想
在歐洲有一種小車叫Microlino,有人戲稱它是歐洲“老頭樂”。
只消看上一眼,便無法不將其與BMW Isetta聯系起來。
只不過,兩者之間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差別,Microlino是四輪,而BMW Isetta只有三個輪子。
三年前,Microlino被芝加哥雅典娜博物館評為年度優秀設計,聽說該獎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設計獎,自1950年誕生后一直延續至今。巧合的是,Microlino在造型上致敬的BMW Isetta同樣誕生于1950年代。
2022年11月21日,Microlino微型電動車在瑞士蘇黎世亮相。
有人因此斷言,Microlino將掀起一陣小車的“文藝復興”。越來越多的復興與回潮,讓人一下很難分清這究竟是一種褒獎,還是對生活空洞乏味的一番包裝。按照滾石的說法,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生活的風格已經大致如數呈現,之后的時間不過是在不斷地回收再利用。
如此來看,文藝復興大有對現代人的創新精神走到窮途末路的譏諷。但如果樂觀地看待這一切,復興恰恰是大受二十一世紀懷舊人士歡迎的一種特質。就拿Microlino來說,它致敬50年代,同時又集合了60年代的反叛以及90年代的先鋒,在經過現代的演繹后,嘗試把一些丟失已久的東西重新帶回城市。而我正為此著迷不已。
雖說Microlino是四輪,但它并不屬于“汽車”,而是摩托車和汽車的組合。按歐盟劃定的三種車輛類別M、N、L,Microlino被歸為L(摩托車類)的L7e級(四輪機動車)。Microlino既然不屬于汽車自然也不受汽車標準的限制。就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Microlino又推出了一款駕駛門檻更低的Lite版本。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年滿14歲的青年,就算沒有機動車駕照也可以開著Lite直接上路。
真要說起來,Microlino最多是長得像Isetta。作為Microlino聯合創始人之一的Oliver Ouboter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沒有smart,Microlino便不會存在。雖說Microlino是Oliver和弟弟Merlin的創業項目,但說到底這終究是一門家族生意,因為它的背后是世界第一滑板車品牌Micro,而Micro的老板是他們的父親Wim。上世紀九十年代,Wim曾與smart有過短暫的交集,只不過最后都隨著smart命運的起伏而不了了之。若是天遂人愿,Micro滑板車和smart fortwo的組合將成為征服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絕佳拍檔。
當然,我們無法斷言這段往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了Oliver和Merlin的造車決定。2016年,Microlino在日內瓦車展迎來了自己的首秀,但絕非是你想的那般隆重,其實不過是擠在一堆互不相識的車之間展示一下罷了。Oliver和Merlin還隨便打了個賭,賭注是如果兩天的時間里Microlino能夠收到500個訂單,那么就想想辦法把它造出來。
2022年11月21日,Microlino首席運營官Oliver Ouboter和首席營銷官Merlin Ouboter。
回過頭來再看,竟然是因為一些不知者無畏的勇氣,人們才得以開始了一場看似不可能的冒險。說到造車,Oliver和Merlin是徹底的門外漢,說來也好笑,錢或許是他們唯一擁有的東西。Oliver在后來的采訪里說,他們將從滑板車這項家族業務中賺到的錢全部投到了Microlino里。其余的麻煩事只能靠著父輩留下的經驗摸索著來,包括找合作伙伴,但更多的時候能依靠的其實只有彼此而已。
無論是哪個年代,小車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命題,它們從未真正擁有過市場的主導權、在數量上也不曾占優。或許因此,小車生來便帶有一種使命感,那就是反抗主流、反抗這個大即是一切的世界。
二十世紀最動人的汽車廣告Think small來自甲殼蟲,想想小的好處反抗的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席卷底特律的大車文化。半個世紀過去了,Microlino反抗的依然是這樣的世界。 “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車都只是為了更大的馬力而存在,一切都必須變得更大、更昂貴。”Oliver說這就是他去日內瓦車展之后發現的事實。
所以,Microlino小到只能容納“兩個成人外加三箱啤酒”。只要打開Microlino的官網,這句話便會赫然映入眼簾。這并不是一句多么惹人注目的話,任何人都會無視它,除了Swatch創始人海耶克。
三十年前,海耶克最先提出要為城市居民打造一款小型環保車,海耶克希望借助梅賽德斯的力量實現這一想法,它必須做到只能搭載“兩個人、兩箱啤酒、且價格低于兩萬瑞士法郎”,這一想法也被稱為“Swatchmobile”。
這便是smart的開始,遺憾的是,smart從未真正按照海耶克所設想的那樣發展,最終活成了另一種樣子。不論是在中國賣的smart電動車還是在歐洲的smart fortwo,他們只會越變越大,載更多的人,裝更多的啤酒。
Oliver說過,如果沒有smart就不會有Microlino。倒不如說,沒有海耶克,就不會有現在的Microlino。
這就是Microlino,關于這款瑞士小車我想與你分享的所有,盡管它距離我的生活十分的遙遠。當你坐進一輛小車并駕駛它的時候,有趣是你能給予它的至高的贊美。這是小車的共性,但小車與小車之間又各不相同。
所以,我會在今年開啟一個mini系列,聊一聊“小”究竟能有多少種魅力。即將在下一篇登場的是,將BMW Isetta這類泡泡車趕出英國馬路的迷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