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敏感和專心讓她終成一代攝影大師
· 她的生命中重要事可能只有兩樣兒,一點兒也不酷
如果總結起來,可能她的生命中重要事只有兩樣兒:養育孩子;日復一日的給《觀察家報》提供照片。20歲的簡·鮑恩,從皇家海軍女子服務隊退役后不久就進入一所學校的攝影課程班。而離開學校之后,她就一直呆在《觀察家報》工作,一生也沒換過地方。
在一起共事20多年的Tim Adams眼中,簡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攝影一直充滿懷疑態度?!八偸遣煌5牡狼福骸峙挛医裉鞝顟B不好’;‘我不確定這是否可行’;‘我保證盡快冷靜’。而另一個聲音卻總是在反駁:‘我們做得還不錯,對吧?’;‘進展得相當順利’;‘不是很有趣嗎?’”。
這是一種屬于貝克特式獨白——我不能繼續,我必須繼續,我不能繼續,我要繼續。
只要談及自己,簡·鮑恩總是缺乏自信、自我懷疑、自我貶低、極度低調。她不像一位藝術家,起碼在現在的人們眼中,她不酷,甚至連長相都毫無特點。
簡·鮑恩(中)
簡不止一次說:“時間和光線,是我的敵人”,“我的一生中,最擔心的就是時間和光線。如果能有充足的時間多好,但如果是有更多的光線就更好了。只是,這兩樣我都沒有。我記得,一次給Danny DeVito拍照,最后的5分鐘里,我把他逼進一個小窗戶照射下的即將消失的光線中?!?/p>
既然時間和光線是如此的不可抗拒,簡只得被迫成為高效而天才的攝影者。在《觀察家報》的工作的陌生任務,她總能出色的完成,總是能以最短的時間拍攝出最簡單、最靜默、最直指人心的肖像作品。
A Lifetime of Looking的序言里,盧克對簡·鮑恩的藝術特點的總結很有趣: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在她最杰出的作品中到處流露的藝術敏感性,但有意思的是卻能在否定的角度描述她倒是容易得多——不喜歡人造光、暗房處理或道具;不用曝光表,而是通過感受落在手背上的光線來調整相機設置;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每次拍攝都不超過一個半膠卷;回避彩色攝影;希望在拍照前對拍攝對象只有零星了解,甚至一無所知;從不為了藝術效果而迫沖底片……”
簡單來說,拍攝一位陌生人最多按動三四十下快門,就要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照片,這對于膠片時代的攝影者來說,需要絕對的敏感和絕對的訓練有素。
塞繆爾·貝克特,倫敦,1976年
那一次的拍攝過程并不順利,貝克特已答應接受對他的采訪和拍照要求,但隨后又留下字條說自己改變了主意。
“我的腦子都都熱了”簡回憶道。她當時站在在皇家宮廷劇院門口等待,貝克特出來時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說:“你不能這樣”,“貝克特先生,你必須被拍照,你已經答應了!”她要求只拍3張,貝克特依然有些生氣。但典型的“執著的簡”絕不會空手而歸,最終還是在那次拍攝中得到了5張照片。
很少的正面,明顯的背景虛化,光線實在不足時可能會使用一盞臺燈;85 毫米和50 毫米鏡頭;1/60 秒快門速度;2.8大光圈是她的拍攝偏好。實際上她的攝影風格很早就露出端倪,在《觀察家報》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為伯特蘭·羅素拍照,當時簡只有24歲,回憶那次經歷時她說:“我當時根本不知到他是誰……一次可怕的經歷,但光線還不錯。”
伯特蘭·羅素,1949年
穆罕默德·阿里,倫敦,1976年
埃德娜·奧布萊恩,倫敦,1977年
圖6勞倫·巴考爾,倫敦,1995年
斯派克·李,1995年
希妮德·奧康娜,1992年
比約克,倫敦,1995年
納爾遜·曼德拉,1996年
???????史蒂芬·霍金,1999年
???????查理·卓別林,倫敦,1969年
???????盧西安·弗洛伊德,倫敦,1983年
???????弗朗西斯·培根,倫敦,1985年
???????大衛·霍克尼,倫敦,2006年
第一次接觸到一架大木頭相機時,簡完全不懂如何操作,連拍攝一只鞋子都成為一件困難無比的事。簡重新回到少年時期的沮喪,只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然而慢慢的她開始發現自己的天賦,她學著用自己小相機,透過取景框觀察感興趣的事物,比如一只牛的眼睛。
而與《觀察家報》結緣60多年,也正因為一只牛的眼睛,當時的《觀察家報》的圖片編輯大膽的說:“如果她能發現牛眼的深度,就能發現人的深度。”
???????牛眼,達特穆爾,1947年
簡·鮑恩喜歡保持神秘身份,這可能源于她陰郁的童年生活。關于簡的青少年時期,她極少提及,以簡自己的話來說——她出生在一個錯誤的地方。
童年時期的簡·鮑恩
???????孤獨癥兒童,1966年
???????辮子,1953年
吉普賽兒童和瓶子,多塞特,1954年
???????圣誕節,新奧爾斯福德,2006年
吉普賽兒童,梅德斯通,1964年
???????貓展,奧林匹亞,1976年
???????霍瓦斯先生,倫敦,1968年
???????持斧者,1950年
???????女裁縫,佛羅倫薩,1956年
建筑工人,倫敦,1960年
???????藍鈴鐵路,1959年
???????本特利煤礦,唐卡斯特,1993年
???????郵差的野餐,漢普郡,1966年
???????花花公子俱樂部,倫敦,1969年
???????切爾西藝術俱樂部,倫敦,1959年
???????濱海紹森德,1954年
婚禮蛋糕,1955年
???????放風箏,國會山,1979年
???????托雷·卡尼翁”號油輪原油泄漏,康沃爾,1967年
???????漁民的抗議,倫敦,1971年
燒毀的電車,伍爾維奇,1960年
性工作者占領國王十字區的教堂,1982年
《奧茲》雜志案,倫敦,1971年
???????薩力多胺受害者,1962年
時間再往前推移,在簡更早的拍攝中折射出的完全是個人的情感。躺在草堆上的稻草人,沒有面孔、敞開、袒露、日光下暴曬,毫無安全感可言。被釘在木門上的貓玩偶,草叢里支離破碎的雕塑,甚至是空曠的農舍。
稻草人,1955年
玩具,1950年
A lifetime of Looking 的編者在編排這本書的時候說:書大至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每十年為一組,相互之間帶有一定的視覺關系。翻過這本畫冊,能夠明顯的感覺到最后的十年里,簡的拍攝越來越少。確實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眼睛不再能看清,可直到最后的幾個月,她依然堅持為安德魯·比倫的女兒艾比與奧爾拉拍攝的肖像。那也是她拍的最后的一張照片。
???????艾比·比倫與奧爾拉·比倫,2014年
從第一次摸到相機的那一刻起,她便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攝影。簡·鮑恩擁有天賦毋庸置疑,但不同的是,當其他天才激情洋溢的燃燒自己時,她的選擇只是用一生的時間去靜靜的散發能量。
2014年12月21日,89歲的簡·鮑恩去世,這位身高在年輕時也只有152cm的、其貌不揚的小老太太走完自己簡單的一生。第二年,這本有關她的攝影精華的A Lifetime of Looking出版 。2018年10月 A lifetime of Looking 中文版《一生的凝視:攝影大師簡·鮑恩精選集》出版。在這部精選輯中,不但能看到大量上世紀文化名流,更能從她拍攝的細枝末節中領略到,簡·鮑恩作為英國最著名攝影師之一的獨特魅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