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童書湃|世界讀書日:讓書帶孩子去探尋成長
又到了親子學堂薦書時間了,和孩子一起讀好書,享受溫馨的共讀時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來源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于深山,勇士喬治只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征。
我們總會反問,為什么要讓孩子讀書?就或許小的時候我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么,但我們知道,它們已經長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那讀書,其實也是如此。那些讀過的書,會陪伴孩子一生。
世界讀書日,讀書吧!通過讀書帶孩子去探尋成長。
《看不見的窗》
作者:[土]圭克尼爾·厄茲闕克
《看不見的窗》講述了弱勢群體是如何蛻變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身障人士,通過講述他們自我救贖與互助互愛的故事,展現他們從封閉自我到敞開心扉的心路歷程,為小讀者打開了一扇看見弱勢群體的窗。
本書文字富有哲理,旨在鼓勵孩子積極面對挫折,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插畫細膩、充滿感情,從視覺上表現了身障人士的迷茫與困擾,引導孩子關注弱勢群體,體察他們生活的不便和心理的需求,培養孩子成為有同理心、包容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通過本書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有時我們會過度關注自我,用一扇看不見的窗將內心世界封鎖,無法看清窗外真實的世界。不妨像故事的主角那樣,試著從窗外審視自己,你會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發現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月亮上的拾夢人》
作者:[比利時]夏洛特·貝利埃著
如果在月亮上有一個奇妙的拾夢柜臺,你想不想去尋找下你遺失過的夢?《月亮上的拾夢人》是一本獻給所有徜徉于想象世界的人,它用了一個充滿幽默、詩意和動人情感的溫暖故事,告訴讀者夢想可以被暫時隱藏,但絕不能被擁有忘記。本書作者比利時兒童文學作者夏洛特·貝利埃擅長從日常生活、瑣碎細節以及簡單事物中尋找靈感,她構思的精彩故事總是有讓孩子沉浸其中的神奇魅力。
《月亮上的拾夢人》故事講的是,在月亮上有一個失物招領處,那里住著一位老先生,稱為拾夢人。每當一個神游者被拽回現實,月亮上就會多出一段思緒,而拾夢人負責收集這些思緒,并將它們分類保管,等待著它們的主人前來尋覓。后來,出現了一個小女孩,她逐漸熟悉了老先生的工作,老先生也決定將這份工作移交給小女孩,他要離開這里,去尋找屬于他的夢想。
《“非暴力溝通”親子繪本》
作者:(英)蒂莫西·納普曼,著
你是不是有時候也會不明白,孩子好端端的為什么突然“發脾氣”、突然“愛搗亂”?如何讓孩子好好說話,孩子和大人都需要掌握“非暴力溝通”的方法。《“非暴力溝通”親子繪本》是想幫助孩子和父母解決親子溝通問題的繪本,故事從孩子角度出發,講述了自己有時候為什么會生氣,行為為什么會看起來像是在搗亂。
《“非暴力溝通”親子繪本》全套共兩冊,包含《有時候,我可以生氣》、《有時候,我可以拒絕》,每冊都是以幽默的故事講述方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找到認同感,進而找到消解情緒的方式,為孩子和父母提供處理情緒的辦法。關于解決溝通問題,本書作者也總結了“非暴力溝通”的三步法:平復情緒+表達感受+提出需求。如果你也遇到類似的問題,不妨試一試。
《紅樹》
作者:[澳]陳志勇 文/圖,胡若羽 譯
《紅樹》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知名藝術家陳志勇。他通過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獨立的畫面,構建出一本情緒之書,并希望每個讀者都能解讀出屬于自己的意義。
本書畫面遍布開放隱喻,充分帶給讀者多元解讀的空間。這本書猶如一個進入人心里的側面,不必說出自己真實事件,就可以像主人公一樣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們在生活中如何用黑暗畫出光?當你沉下心讀這本書,便能感受作者告訴我們的,“當黑暗被理解,就會生出光。”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
作者: [以]加利亞·伯恩斯坦
你會不會容許孩子“什么也不做”?在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中,家長很難會讓孩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的一天》這本書會告訴你在一個什么都不做的日子里,孩子會在喧囂中獲得平靜,他們會理解愛與生活的模樣。
《什么也不做的一天》故事講述萊拉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里,家人們經常抱她、親她。可是,這個大家庭有時太吵了,萊拉連個盹兒都打不成。有一天,她逃走了。她選擇和一只蜥蜴一起閉上眼睛,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通過這種方式,萊拉學會了放松身心,找回了內心的寧靜,最終發現了“什么也不做”的價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