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鑒賞|三星堆最新文物:除了青銅人,還有神獸、豬鼻龍

宗和
2024-02-22 08:13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代藝術 >
字號

作為上海博物館東館開館的首個特展,“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正在上博東館展出。展覽匯聚了來自全國28家文博考古單位的363件/套重要古蜀文物,通過“天行乾道”“地勢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題向公眾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內涵、特點以及來龍去脈。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展品為最新考古發現,如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青銅豬鼻龍、豎披發青銅人像、青銅大面具、青銅長發跪坐人像、青銅神獸等。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特選刊其中部分重要文物賞析。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金面具笄發青銅人頭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面部粘貼金面罩,露出眉毛、眼睛。圓頂,頭發似從后向前梳,發梢斂于面罩內,腦后留有一方孔,似接發簪,發際線清晰可見。額頭兩側耳上方各有三角形裝飾,頂部周圍有兩圈未閉合的凸棱,與耳部上方三角形裝飾相接。眉頭較尖,眉尾斜直,眉頭低于眉尾。立眼,上眼瞼微上弧,下眼瞼下凸明顯,外眼角高于內眼角。鼻梁高挺,蒜頭鼻,兩鼻孔成“M”形。闊口微張,嘴角下勾,口縫微下弧。長耳,雙耳耳垂穿孔。頸部下端殘缺。

金面具辮發青銅人頭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頭部:縱徑13.8厘米 橫徑12.0厘米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這件金面銅人頭像,頭型特征為平頂。金面罩上沿至眉梢,右側殘缺。金面罩原當為一完整形制,其殘缺情況可能是人像在入坑前的祭祀過程中所造成,由于其質地極薄,也可能是投放埋藏于坑內時發生磨損或自然脫落導致殘缺。人像前額較高,發后梳并垂辮于腦后,形象威嚴肅穆而富有神秘感。

夔龍冠縱目青銅面具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面具雙眼眼球呈柱狀外凸,向前伸出約10.0厘米,雙耳向兩側充分展開,額鑄高約70厘米的夔龍形額飾。面具橫斷面呈“U”字形,眼、耳采用嵌鑄法鑄造。額間夔龍形額飾系補鑄,這種鑄造方法是先將器身鑄好,再補鑄附件。

該面具出土時,尚見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體造型意象神秘詭譎,風格雄奇華美,在三星堆各類人物形象中頗顯特殊。一般認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書中有關蜀人始祖蠶叢“縱目”的記載。亦有認為“縱目”應是“豎眼”之意,即如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二郎神額中的眼睛,其形象可能是祖先神造像。或聯系夔龍形額飾的造型,認為它與神話中“人首龍(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燭龍有關。

青銅雞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三星堆出土的眾多神像都極具神秘詭譎之色彩,其造型手段也多用夸張、超現實的表現方式,而唯有這件青銅雞稱得上是寫實風格的杰作。

銅雞系用范鑄法鑄造,尾羽豐滿,引頸仰首,氣宇軒昂,神采飛揚。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畫工細不茍,神形兼備。整體造像嚴謹而不失靈動,體現出雄奇超逸的氣格,堪稱極難得的藝術神品。

此銅雞自非一般的家禽,而有更深刻的象征意義,或許它代表的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天雞”“神雞”,正所謂“雄雞一唱天下白”,這件雄雞的造型意蘊引吭高歌、呼喚日出,帶給人間無限光明。

青銅豬鼻龍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整體呈圓柱形。吻部前端較扁平,向前突出,橫截面呈圓角長方形,周圍飾一圈帶孔牙璋圖案及陰刻弦紋。吻部上端有三個圓形穿孔(一在牙璋圖案處,兩處位于陰刻弦紋之間,其中左側穿孔可見鉆孔痕跡),下端兩穿孔均位于牙璋圖案處。頭部遍飾鱗紋,額頭正中生一角,角扁平,前端殘斷。“臣”字形目,眼球外凸,頜下正中飾神樹圖案,兩側飾網格狀紋飾(疑似牙齒)。耳部呈鐮刀狀向前彎曲,左耳從根部殘斷,可見內部白色范土。頭部與身體間隔以環形寬帶紋,寬帶紋兩側各有一圓角三棱形紋飾。身體兩側飾以刀形羽紋,腹下飾波浪紋。尾部羽紋略有不同,分出一支呈鉤狀,另有一圈環形寬帶紋。尾部末端呈波浪狀,有三圓形穿孔。

青銅太陽形器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三星堆出土的“太陽形器”全部被砸碎并經火焚燒。從殘件中能識別出六個個體,經修復復原的二件太陽形器的直徑均在85.0厘米左右,構型完全一致。這里介紹的是其中一件。

器物構型為圓形,正中陽部凸起,其周圍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狀,芒條與外圍暈圈相連接。陽部中心圓孔、暈圈上等距分布的五個圓孔均是作安裝固定用的。器物系采用二次鑄造法制成。先將暈圈和五道芒條鑄成后,再用嵌鑄法將太陽嵌鑄在芒條上,然后在與暈圈銜接處兩面鉆孔,最后用鉚鑄法在孔中灌注銅液將芒條鉚接牢固。

這種形制的器物從未見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與同坑出土的銅神殿屋蓋上的“太陽芒紋”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陽部又與銅眼形器、銅眼泡構型接近,整體圖像特點也與四川珙縣僰人懸棺墓巖畫及我國南方地區出土銅鼓上的太陽符號頗為相像,因之發掘者將其定名為“太陽形器”。但也有研究者認為此器的形式構成并不是太陽的象征,而是車輪:中心部分是輪轂,放射形條狀物是輪輻,外圈是輪圈。還有觀點認為既非太陽,亦非車輪,而是用于軍事作戰的盾牌上的盾飾。多數意見認為,這種形制的器物應即是“太陽形器”。它是常設在古蜀國神廟中的神器,又或用于祭祀儀式,釘掛在某種物體之上,作為太陽之象征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許多重器如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及其他一些青銅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陽紋飾表明,“太陽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國的宗教文化中頗為突出??梢酝浦檀墓攀駠延袑iT祭日的儀式,并當在古蜀國諸多祭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習俗,“太陽崇拜”一直延及東周。據《華陽國志》記載,末代蜀王族的號為“開明”,一般認為,“開明”詞義與“太陽升起”密切相關,如《楚辭·天問》所謂“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耀靈安藏”即是旁證。而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四鳥繞日飾、銅立人像等,則是商末至西周早期之間古蜀太陽(太陽神)崇拜的實物例證。作為宗教觀念的物化形式,它們與三星堆同類器物前后銜接,為進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據。

青銅爬龍權杖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柱斷面呈橢圓形,柱頂斜平,下端四面有半圓形缺口,缺口相對的上方各有一圓形穿孔。柱頂有一龍,龍頭上有鐮形大耳一對,耳內側有犄角一對。龍口大張,呲牙咧嘴,兩前爪趴于柱頂上,身尾下垂貼于柱側,后爪緊緊抓柱兩側,尾巴上卷。在和龍相對應的柱壁另一側,有一簡化的頭向下的夔形飾。此器可能是某種器物上的附件。

從這條龍的頭部看,很像山羊,還有長長的胡須,故有人認為應該定名為神羊。它細長的身體很像蜥蜴。

豎披發青銅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豎披發,分為三股,一部分在頭頂上卷,另一部分向后尾端上翹。另有兩側豎發直接上翹至腦后,尾端向上勾卷。腦后有五組豎發,尾端向后凸出。濃眉大眼,鼻梁高挺,鼻孔呈“M”形,嘴角向下,大耳,左右皆有圓孔,脖子修長。左臂握拳上舉,手握飄帶,大拇指上翹,小拇指向外呈蘭花指狀,平舉至腰部,右臂從肘部殘缺。穿無袖及膝長裙,右衽,腰部束帶。臀部后翹,膝蓋彎曲,呈半蹲狀。赤足立于方座之上。方座可分為兩部分,上部四個側面呈長方形,上下面呈近方形,下部較上部變窄,四個側面長方形,上下橫斷面近方形,前后兩面中部靠下處有一方孔。立人膝蓋連接裙擺處有桃形裝飾,兩小腿外側飾眼形裝飾。方座上部飾云紋,正面兩組云紋對稱,左右兩組云紋平行,各有一條范線。下部素面。

展覽現場

獸首冠青銅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人像僅存上半身,估計是在入坑前舉行某種宗教儀式時被有意火燎及砸損所致。人像體態端莊,神情冷峻肅穆,兩臂呈環抱狀構勢于胸前,雙手皆作執握中空的手型。其所穿對襟衣紋飾精麗,且腰間系帶插觹,整個構型和服飾符號元素的運用均力圖表現人像的威武氣質和著裝的神秘華麗。推測這尊人像表現的應是某種祭儀主持者的形象,其所穿之衣應是法衣??傮w來看,人像造型及手勢與大立人像相類,其手勢的細微變化在于其右手大拇指并未與其他四指扣攏,且小拇指作略向外微翹狀,其形式意味與后來道教法術的“捻訣”頗為相似。從手形來看,似乎原握有形制為外方內圓的“琮”這種禮器。

造像最為引人注意的便是其奇特的獸首冠。獸首冠作昂揚取勢,獸口寬扁,口部兩側各飾一太陽紋。冠兩側為獸眼,冠頂中部鑄一勁拔的獸鼻,冠頂后部兩側鑄呈外展開張之勢的獸耳。獸首怪異莫名,顯然是綜合多種動物局部特征的復合型神獸形象。從獸鼻和獸耳的造型特征看,當是以意象手法仿擬大象的鼻與耳。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量用以祭祀的象牙,二號坑出土的一件玉璋上也刻有以象牙為獻祭品的圖像,均側面反映出古蜀人對大象的崇奉。由此看來,提取象的形貌特征以作為獸首頭冠的主要形式構成元素,完全在情理之中。

古人重冠,冠具有身份地位的標識意義。獸首冠人像與大立人像頭冠、體量等的差別,也反映出二者職司范圍與權力大小的差異。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青銅牌飾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1987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倉包包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平面似長方形,體薄,微拱如瓦狀。上邊直,下邊微弧,器表平刻有變形纏枝浮雕圖案。主干環繞于器表四周,與中間的枝干相互連接,居中的枝干兩旁有三層果枝對稱向外斜出,與周邊枝干相連,枝干側有十二個葉芽和四個圓形似果子的飾物相間其中,空隙中均鑲嵌有綠松石碎片。銅牌兩側邊緣上下各有半圓形穿鈕,便于固定。背面銅銹上有竹編印紋痕跡。

青銅大面具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保存較為完整。其面龐夸張,棱角分明,線條流暢。寬頤,廣額,粗橫眉作揚起狀,蒜頭鼻,闊口,長耳,耳廓較寬,耳垂有一圓孔。面具的兩側上下及額部中間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于固定用途。

有領玉璧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世紀)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有領玉璧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世紀)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該器體型巨大,制作規整。由于光的作用與土壤的影響,出土時器表兩面呈現出不同的色澤,其中陽面呈紫藍色,陰面呈淺白色。這種現象體現出玉器因自身礦物質成分分布不均勻,受埋藏環境影響而產生的神奇變化。

十節玉琮 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該器呈長方柱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間貫通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共分十節,每節雕刻有簡化人面紋,由陰刻細密平行線紋的長方形橫棱表示羽冠,用管鉆琢出一大一小的兩個圓圈,分別表示眼睛和眼珠。長方形的短橫檔上有形似卷云紋的幾何形圖案,表示鼻子。在其上射部陰刻一人形符號,人形頭戴長冠飾,雙手平舉,長袖飄逸,袖上還有羽毛形裝飾,雙腳叉開,仿佛正在舞蹈??變缺趦深^大中間小,為雙面鉆孔而成。器內外打磨拋光,玉質平滑光潤,制作十分規整。此器在料、工、形、紋各方面均與金沙遺址出土的其他玉琮完全不同,卻與浙江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相似,說明兩地在較早時期可能就有了交流與往來。

玉牙璋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蝕變白云巖,黑色。局部被火燒后泛白,殘斷,經拼接復原。器形窄長,略厚,射較長,邸較短,兩面較平,兩側較直。射前部兩側略寬出,前端成叉形刃,叉口較深,刃鋒利。射本部兩側上、下均寬出向內勾卷的云雷紋齒飾,中間有五齒。射與邸之間有一直徑0.7厘米的圓穿,管鉆。邸兩側直,末端略寬,后緣斜抹。

高冠立發青銅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僅存頭部,整體器形不明。國字臉,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方頜,長方耳,耳垂處有小圓孔,頭后有“U”形輪廓,故其發式為“立發”。頭戴高冠,冠梁較寬,繞頭一圈,前額兩側向外伸出,呈“幾”字形,冠身較高且向后下方彎折,表面有多道溝壟,與后世的“綸巾”較相似。頜下接一長柱,似表現人頭像的頸部,末端呈尖錐狀,原應套接其他器物,頭后往下斜伸出一圓柱與頭像相連。

青銅長發跪坐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 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四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人像整體呈跪姿,身體略向左前方傾斜,頭部微頷并扭向身體右側,表示兩股頭發的銅條大致平行,呈相對的凹槽狀,中有縫隙。雙手呈半合十對掌狀,平舉于身體左前方,尚未完全合攏,中有縫隙。兩手縫隙及隔片、頭發縫隙及削平的左肩,共同構成一個卡槽。兩膝貼地,雙腳前腳掌著地,后腳掌抬起。身體重心在左肩與雙手手掌之間卡槽的位置,表現出強烈的負重感。兩小腿外側各飾一組四個歧羽紋,兩小腿肚各飾一羽冠紋。該器物從造型、紋飾等方面來說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發現,對研究三星堆的青銅鑄造技術及藝術、宗教信仰與社會體系、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材料。

尖帽青銅人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保存完整,整體形態穩定,各部位比例大致協調,唯頭部與四肢偏大。粗眉,三角斜眼,高鼻,大口,口部以兩道窄凹槽表現。長方耳,雙耳各有三個小圓孔,中間小孔未透。頭戴尖脊帽,弧形尖脊前端與額頭平齊,中部兩側各有一孔,原或插笄。粗頸,窄肩,雙臂呈作揖狀,雙手對握,右手在外,左手在內,中有圓孔,原似應持物。軀干挺立,雙腳略微分開直立,跣足,可見腳趾。足底有孔,與腳踝內側孔對穿,似為固定之用。上身著長素衣,似左衽,腰間系帶,于身前腹部打節。下身穿短裙,裙擺蓋膝。上衣背部和短裙均有多道縱向折痕,似百褶裙。

青銅虎頭龍身像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頭上有兩犄角,先直立向上,后彎曲外敞向上,角整體呈柱狀,角尖呈錐狀。圓眼外鼓,眼球墨繪,位于角跟兩側。獸鼻向上微鼓,鼻孔清晰可見。腦后兩側有圓尖耳。闊口微張露齒,上下各有兩顆獠牙、四顆門齒,下獠牙較大,門齒呈方形,獠牙后兩側為尖齒,上側各有四顆,從前向后大小遞減,下側各有兩顆,前大后小??谥秀曇汇~質條狀飄帶,飄帶向后彎曲,兩端呈尖狀,近端處有兩道凹弦紋。長頸,前肢撐于器座之上,前爪有五趾,前四后一。胸部以下翻折向上,后肢騰空,雙爪合并,后爪有五趾,前四后一。膝關節有象征關節的尖棱,腹部下側用銅絲交叉纏繞捆綁加固。器座呈三叉形,中間高攏呈山形。三個角各有一鳥,鳥頭頂有冠,圓眼,寬扁嘴,長頸,體型肥碩,胸部中空,呈倒立桃形,翅膀收翅向后,尾羽與底座隆起處相接,雙爪站立于座上,爪似呈蹼狀,可能為某種水禽,腦袋至后背呈鱗狀羽,翅膀及尾羽有凹弦紋裝飾,內填紅彩,多數脫落。前面鳥保存較好,左右兩側已斷裂脫離,右側鳥尾殘斷。底座分為兩層,局部可見裂痕,可見墨繪痕跡。器座上附著象牙殘渣和象牙珠。

青銅神獸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046年)2021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三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銅神獸大頭,吻部扁寬中空,微喇叭狀。立耳,右耳不存,左耳殘斷。頭上正中間有獨角,較高且末端向前內卷,形態類似象鼻。眼大,兩眼角均向下勾,口露方齒,下頜角向上勾卷。有四蹄從身體向左右伸出,兩后蹄自中段以下殘,前蹄相對完整,左蹄有所殘損。四肢肘部向后突出,身體較細,尾巴向上生長后又向下垂落,在中段殘斷。吻部一周有圓形紋飾帶,角、耳、胸脯、四肢、尾巴上紋飾均以云雷紋填充,下巴和身體有近似三角形紋飾,四肢肘部以下有“f”形紋飾。神獸身體內部中空,可見范土。四肢、角、耳與身體推測為分鑄。

青銅蛇 商代晚期(公元前13 世紀—前1046 年)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全器殘為三段,頭、身、尾各一段。身軀呈“S”狀,頭寬大,微上昂,頭上有耳,長眼,眼球呈圓形凸起,頸下有二環鈕。身上飾菱形云紋,兩側腹部各有一排鱗甲。頭頂及背脊上的鏤空刀形羽翅和右側頸下環鈕脫落。

石虎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元前13 世紀—前10 世紀)2001 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虎呈臥姿,直頸昂首。大嘴張開呈等腰三角形,四角各有一顆犬牙,四周有兩道陰刻線紋構成嘴框?;∵吜庑瘟⒀?。直鼻,鼻翼兩側分別有五道陰刻線紋作胡須。金沙遺址的祭祀區中出現大量立體圓雕的虎的造型,充分顯示出古蜀人也是崇虎的部族之一。

(本文據上海博物館相關資料整理)

    責任編輯:陳若茜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最新缆| 百家乐官网怎样玩才会赢钱| 大发888娱乐场c17| 风水24山那个排第一| 免费百家乐官网规则| 威尼斯人娱乐城可靠吗| 好运来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高科技| 瑞博国际娱乐| 万博88真人娱乐城| 大发888任务| 百家乐庄闲庄庄闲| 百家乐官网五铺的缆是什么意思| 百家乐官网对子赔率| 大发888备用网址大发娱乐城| 百家乐自动下注| 筹码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有没有单机版的| 24个招财方法| 百家乐官网二路珠无敌稳赢打法| 灵寿县| 六合彩教程| 大发888官方游戏平台| 678百家乐官网博彩娱乐场| 百家乐官网路的看法| 佳豪国际娱乐| 顶级赌场连环夺宝| 博彩网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正网包杀| 葡京百家乐玩法| 金殿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官网下路写法| 茌平县| 财神娱乐城打不开| 大发888网页ban| 大发888 df登录| 大发888娱乐城客服电话| 太阳城投诉| 免费百家乐缩水软件| 菲律宾太阳城88| 大发888娱乐场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