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什么39歲的詹姆斯還能入選NBA全明星首發?
原創 嚴肅的人口學八卦組 嚴肅的人口學八卦
作者 | 胡文波
責編 | 張洋
圖編 | 胡文波
2024年NBA全明星正賽于今天正式開幕,39歲的勒布朗詹姆斯如期成為全明星首發的一員,這也是他第二十次入選全明星。毋庸置疑,39歲的老詹仍然處于NBA最好的那批球員之列中。在兩個月前,他剛剛帶領湖人隊拿下首屆NBA季中錦標賽冠軍,并榮膺季中賽MVP。但不可否認的是,拳怕少壯,隨著年齡增大,詹姆斯的競技水平也有所下滑。單從競技實力來看,他是否仍然配得上西部激烈競爭中的全明星首發位置,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歷史上,不少走到職業生涯晚期的籃球巨星,盡管實力不再如巔峰時期,依然能夠入選全明星。無論是喬丹的最后一個賽季,還是科比的告別之年,都印證了全明星入選和當賽季球員的個人實力不一定絕對掛鉤。這些家喻戶曉的籃球巨星們,即便實力已有所退步,依然能夠贏得觀眾們的青睞和尊重。
顯然,人氣高的明星更為人所知,擁有更多的粉絲觀眾,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投票。而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這背后折射的其實是可以延伸到各個領域的累積性不平等現象。一篇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的文章就從學術角度,分析了馬太效應和地位偏見對球員入選NBA全明星的影響。
馬太效應、地位持續與地位偏見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事物常常遵守“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邏輯。起點較高的個人、企業或者地區,其優勢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累積擴大,出現階層固化、企業壟斷、地區虹吸等等我們所熟悉的社會現象。這一現象也被稱之為馬太效應,其源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故事:“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與此相似的表述有《道德經》中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美國社會學家默頓解釋了馬太效應在學術界中的運作過程。具體而言,擁有更高地位的科學家們,他們的學術工作更可能被人認可,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這些資源又可以被轉化為更多實際的學術成果,維護或提升其學術地位。Correll等人(2017)進一步將其劃分為兩個機制過程:一是“內生推理”,即地位較高者獲取更多資源;二是“內生投資”,即地位較高者將資源轉化為實際產出。
上述機制過程強調了一種“精英主義”理想,即能力越大者理應獲得更多資源,這也是馬太效應得以形成的原因。但在實際情況中,由于能力本身難以量化,地位往往作為能力的代表,決定資源分配的多少,并進而保證地位等級的持續性。
保證這種“精英主義”理想實現的核心在于地位和能力是一致的。現實中,為了維護地位和能力之間的一致性,一些領域內會定期進行第三方的評選。其邏輯在于,地位是一個動態均衡的過程,如果地位較高的行動者無法借助“內生投資”提高自身能力并向評選者展示自己,在下一次的地位分配過程中就會出現地位下降。
然而,一些研究指出,由于評選者可能存在地位偏見,即使是定期的第三方評選,同樣可能會導致地位和能力的脫鉤。地位偏見指的是在分配地位時,地位評選者并不完全考慮評選對象的實際能力。例如,評選者如果能從中獲益,則可能不會基于評選對象的實際能力來分配地位。此外,地位偏見也可能源于評選者傾向于依賴評選對象之前已獲得的地位信號來評價行動者的實際能力,并以此來決定當前的地位分配。
NBA的全明星評選
針對NBA全明星評選機制,該文章認為NBA中的全明星評選中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一旦球員獲得全明星稱號,他們在未來被再次選入全明星的概率會顯著增加。根據上文的敘述,文章基于以下兩個機制來解釋這一效應:
第一,內生投資,即全明星身份會提高球員的實際表現。一方面,入選全明星可能會增強球員信心,幫助他們在球場上獲得更好的表現。另一方面,入選全明星也可以改善他們在NBA中的處境。比如,全明星身份可以幫助球員獲得更多的出場時間,或者尋求球隊交易以此獲得更好的成績。
第二,地位偏見,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考慮之前的全明星入選情況對當前入選全明星的影響。地位偏見又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個是直接地位偏見,即除去球員實際表現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后,上一年度入選全明星對本年度入選全明星的影響;第二個是累積地位偏見,即除去球員實際表現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后,之前入選全明星的次數作為一個整體的地位信號,對本年度入選全明星的影響。
NBA全明星評選中存在馬太效應和地位偏見嗎?
通過對1983/1984賽季至2015/2016賽季期間,參加了至少兩個賽季的1829名球員的10188條全明星評選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
第一,上一賽季入選全明星的球員在本賽季再次入選全明星的概率顯著更高。在不考慮任何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相比于上一賽季沒有入選全明星的球員,上一賽季入選全明星的球員在本賽季繼續入選概率要高60.7%;在考慮球員種族特征、球場上的位置、進入NBA的年齡、在NBA打球年數、評選年份等基期因素后,趨勢仍然存在,這一概率仍然高達44.5%。
第二,NBA全明星評選中確實存在馬太效應。即使考慮到球員在當賽季全明星評選前的場均表現、球隊勝率以及上一賽季是否進入季后賽等實力因素,上一賽季入選全明星的球員在本賽季繼續入選全明星的概率仍然顯著高出4.8%。
第三,內生投資和地位偏見分別解釋了馬太效應中的一半。一方面,全明星身份對球員實際表現的提升,使得上一賽季入選全明星的球員本賽季入選全明星的概率增加了2.4%;另一方面,由于地位偏見的存在,上一賽季入選全明星的球員本賽季入選全明星的概率也會增加2.4%。
第四,直接地位偏見和累積地位偏見均對全明星評選有顯著影響。為了分離直接地位偏見和累積地位偏見的影響,作者在模型中進一步控制了球員累積入選全明星的次數。結果表明,球員每多一次入選過全明星,入選全明星的概率也會增加0.4%。
考慮到NBA中并不是所有球員都有資格入選全明星,作者進一步將樣本局限為在全明星評選中排名靠前的309名球員。在將樣本縮小后,影響反而進一步擴大了。馬太效應值由之前的4.8%進一步擴大到12.5%,地位偏見值由2.4%進一步擴大到6.6%,累積地位偏見值由0.4%擴大到1.3%。
這一研究結果暗示,在NBA全明星評選中,盡管兩名球員的實力可能相當,但由于地位偏見的存在,公眾的偏好和認可可能會偏向于那些已有較高地位的球員。
結 語
總的來看,球員被選入全明星賽的概率不僅取決于他們當季的競技狀態,同樣也與其在籃壇所積累的地位密切相關。在NBA全明星評選中,地位偏見的現象意味著知名度較高的資深球員更可能獲得優先考量。
這項發現對于我們理解體育賽事中評選機制的運作至關重要,這說明了評選不僅僅是對球員當前表現的評價,而且受到球員過去成就的影響。這種現象不僅限于NBA,其他領域比如音樂、電影和科學領域的獎項評選中也可能存在類似的效應。
這一現象也提醒我們,即便是定期由第三方進行的評選也不見得能夠有效彌合地位和實力之間的鴻溝;相反,由于累積地位偏見,它們反而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兩者的分離。
參考文獻:
Biegert, T., Kühhirt, M., & Van Lancker, W. (2023). They Can’t All Be Stars: The Matthew Effect, Cumulative Status Bias, and Status Persistence in NBA All-Star Elec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8(2), 189-219.
本期作者
胡文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學碩士生
本期責編
張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
本期圖編
胡文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人口學碩士生
原標題:《為什么39歲的老詹還能入選全明星首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